谈人工智能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023-05-26 19:09马苗苗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探究思维

马苗苗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已然到来。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极具变革性与挑战性的技术,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这样的智慧型技术带来了课堂的广泛变革,使得学习方式更加开放、灵活。由此,学生在学习中更加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语文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其本身就包含广阔的知识领域。所以在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要从课堂入手,利用新的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课堂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 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45

人工智能技术是21世纪产生的最为核心的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已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在其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教育领域而言,人工智能技术为语文课堂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融入了极具时代特色的教育手段,让教学过程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教师更加需要关注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此时正确认识并运用人工智能是引导学生的核心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基于人工智能,深入探索其作用,并尝试利用其提升学科教学水平。

一、人工智能的内涵

所谓人工智能,简称“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部分,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或扩展人的智能的相关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着眼于人的智慧,企图通过技术来生产出一种智能机器——能像人一样思考,体现出人的智能。它能够实现更复杂、更精准的计算,囊括丰富的数据层次,依据其变革性与智能性,社会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人工智能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它可以成为教育的辅助工具,以智能的方式推动教育活动。因此,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课堂,使课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人工智能视域下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21世纪已然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特色下,语文学习不再如传统方式那样单一,而是向更为多元的空间拓展。依据人工智能技术,语文教学在新时代发展潮流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由此,在人工智能环境中,初中语文学习方式亟待变革,必须朝着更加契合时代需求和学生需求的方向发展。所以,在人工智能视域下,初中语文学习变革的目标必须被清晰化。

首先,语文学习时空被放大,学习成为随时随地的活动。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语文学习的空间壁垒被突破,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被多元放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借助计算机技术开展学习。这就使得学生更加需要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能够在纷繁的学习时空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其次,知识学习方式被改变,学习更加倾向主动性状态。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融入了更多技术元素,不仅学习途径被改变,接受知识的样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数字化、信息化的事物涌入学生的生活,这往往会使得学生无法有效辨别和区分。此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发展合理的学习态度,主动地探索人工智能的核心,掌握相应的技术应用,从而有效地利用技术实现创新力的发展。

最后,教学互动程度被激活,学习行为深入并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技术,它具有良好的移动设备终端,能够有机地将学生与教师、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智能生态系统,学生从中学习到深入的、综合的、多边化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教学更加趋于智能化、灵活化;推动课堂的有效互动,从而不断推动师生智慧生成,促进课堂智能发展。

三、人工智能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人工智能是时代发展趋势下的必然,而基于人工智能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影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要想适应高信息化、高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就必须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更为自主的方式发展适应时代变革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学习水平。

1.营造民主氛围,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的核心在于内驱力。这样的思想自古至今一直渗透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之中。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都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性。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正迅猛发展,在生活与学习中都更为追求独立,只有摆脱束缚,以温馨和谐的方式才能吸引他們全身心投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地营造民主氛围,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和尊重、平等的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内心的驱动力,使得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自主地沉浸于课堂中。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为例,该篇是一首北朝民歌,其中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动人故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记忆、背诵的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发掘理解这首诗歌的方法,尝试记忆整个故事的途径。有的学生依据诗歌的本质特征,借助智能技术将诗歌与激昂起伏的背景音乐融合在一起,在朗诵时配乐,融合音乐的节奏以加强记忆的效果。而在实践中,这样的方式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学生能伴随音乐将整首诗歌极具情感地朗诵出来,这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了诗歌的记忆,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内涵和情感,体会到诗歌之美。这样民主的方式在本质上摆脱了“一言堂”的弊端,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学习主人翁的角色,从而有效地建立起自主学习意识。

2.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自主创新思想

问题是激活学生思想的主要媒介。结合对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结论,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往往能更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思考与讨论交流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力,这也是自主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模块之一。而初中学生好奇心更强,他们渴望探索未知事物,获得更饱满的知识能量;同时他们也对生活充满好奇,想要融入并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所以,课堂教学可以依托生活中的问题去开展。而人工智能的融入让社会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探究性,学生如果能借助现实生活去学习,将给予他们更真实的体验,使他们站立到更综合的平台上去探索。因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讨论,并结合情境反思生活变化,继而从中汲取创新经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以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的教学为例,最苦与最乐是在生活中的两种不同体会,那么什么是苦,什么又是乐呢?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苦乐必然与作者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的事情是什么?对于你们而言,在生活中最苦和最乐的事情又是什么呢?”“学习过陶行知先生的故事,你们能说一说你认为的陶行知先生最苦与最乐的事情吗?”借助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去深读文本,理解文本中所讲述的“最苦”与“最乐”的含义,而后主动思考自己生活中与“最苦、最乐”内涵或者情感相契合的事情,继而进行自主的表达和概括。与此同时,教师再利用问题引导他们拓展思维,将思想引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之中。由此,学生对于最苦最乐的认知就能从三个不同维度去深入,他们在思考、反思以及对比中收获新的思想、新的认知、新的情感,继而实现创新思想的塑造。

3.开展探究活动,培养自主探索技能

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在于自主、探索、创新、发展。其中探索既是自主学习能力的组成元素,也是激發自主学习技能的核心支撑手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尤其是小组合作探究;在同伴的相互协作下,知识探究变得趣味十足,学习过程更加灵活,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去探讨,结合自己的认知去设计,最终形成小组协同作用下的探究成果。所以探究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萌发过程。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探究活动,依托学生的特点及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技能,拓展更多元的自主学习空间。

以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的教学为例,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非凡智慧的体现,它是前人审美理念与艺术创造力的结合。而园林到底有何魅力?又体现着怎样的民族文化呢?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帮助他们了解园林,有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和艺术,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以“中国园林”为主题,尝试通过不同渠道去探索不同园林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挖掘他们内在的精神体现和美学元素。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有效的人机交互,更有效地传递相关探究知识,解析园林信息。在这样的深入探究中,学生还需要结合各方面信息、技术,完成探究任务,形成多样的探究成果,由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更加灵活,他们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就能更积极创新地开展学习互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出自主探究技能,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4.注重个性引导,发展自主成长动力

个性化是新时代教育体系中一直强调的教学特点,它不是指依据教师特性开展个性化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自己的潜力,发展独特的人才特质。这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也是学生健康成长所依靠的。而个性化的引导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动力的源泉,只有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特点,并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让他们获得自信,在自信中实现自我管理和发展,从而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当注重个性化的引导,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为每个学生设计独特的学习发展路线,让他们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更好地形成自主能力。

以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的教学为例,该篇是古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是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重难点,不仅要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含义,还需要综合起来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而每个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师应当因材施教,采取个性化的引导。比如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特点进行预测,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智能化地为学生推送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知识。通过这样智能化的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引导将更加快捷高效,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得自己薄弱的地方有了精进,自己擅长的内容有了更高的提升。由此,学生就在智能环境下发展出了自主成长的动力和能力。

5.借助思维工具,推动自主思维发展

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独特的,他们的行为乃至未来的成就都受到自主思维的广泛影响。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行为受思维的引导;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思维,那么他们的学习行为就更加主动、更加深入,如果自主思维欠缺,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在被动的状态下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效果。所以思维的培养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思维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不健全、不成熟,需要进行良好的引导和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要借助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有效的手段,去梳理并帮助他们建立广泛的、灵活的、体系化的思维体系,从而让他们以思维为引导,更好地推动自主能力的提升。

以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以古诗文为载体,诠释了不同的思想、艺术和情感,学生需要在学习并理解这些诗文内容后,掌握一定的读后感写作方法。而读后感是每个人对于文学作品所产生的不同感触,是最具自主性的阅读成果。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思维杂乱,写出的内容空洞,无法显示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感触。而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思维不够清晰,思维体系未有效建立。所以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培养入手,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帮助他们动态地梳理阅读过程中所收获的思想和情感,梳理阅读内容的条理与脉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清晰地给予学生示范,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出针对性的解答。通过思维的梳理,学生不仅对阅读的文本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也借助导图发散思维,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写作之中,从而有效地开展读后感的写作,在写作中推动自主思维的发展。

总而言之,自主中自立,自立中提升,这不仅是初中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更是所有参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一种学习技能,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技能,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趣味,更能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激发更多的潜能,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而在人工智能视域下,学生的学习空间被扩大,学习方式变得更灵活,他们只有在有效的自我管理方式下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在人工智能视域下非常重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课堂入手,有效地利用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动力,从而推动他们自主思维的发展,实现自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温玉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2] 李伟《简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科技资讯》2020年第12期。

[3] 余凡、田良臣《人工智能时代语文学习的转型》,《教学与管理》2020年第8期。

[4] 陆青琳《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探讨》,《教育观察》2021年第35期。

[5] 坚洪营《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探讨》,《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