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索

2023-05-26 19:09黄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情境情感语文

黄伟

摘 要:新课改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以此来完成教学的目标,因为情感教育也是语文教学具备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有效运用语文教学中优秀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本文在新课改背景下,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基本内涵,探讨研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并对其具体实施策略进行阐述,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47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认知教育作为教育目标,长此以往,导致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边缘化。在新课《程标》要求下,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由此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既能有效增加语文教学课程中的情感浓度,还能在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方面能起到显著的效果。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情感素质,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受到良好情感的熏陶,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内涵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通俗来说,就是教师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对自身情感的控制力,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产生兴趣,以更好地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情感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对学生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一定影响,还会影响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一般情况下,情感教育注重以情感打动人心,更好地实现情境交融。为此,情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学中的每篇优秀文化作品背后都有内在的情感。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现在,这已然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和措施。

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改革目标

在我国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态度观这三方面来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在语文课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情感方面发展,丰富学生情感内容,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美好的情感,以及积极向上、奋斗勃发的人生态度,从而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和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由此可知,情感教育在语文课程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相较于其他自然类的学科,占据重要的人文优势,在学生的精神领域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而针对其他人文学科来说,语文课程也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它能更好地体现情感性。

2.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为国家、社会以及企业培养全面的人才是教育学生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为此,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理性的思维和健全的人格,还要拥有健康的情感。语文教材具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诗歌散文、新闻、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都在语文教学中展现出了不同的精神文化与知识文化,促使学生对其不断挖掘和学习,让学生通过读经典、读名人、读榜样,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情感,最后为己所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丰厚的精神食粮,提升人格魅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简单来说,语文素养就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除包括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学习技巧和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外,还囊括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多种重要因素。为此,在新《课标》中,重点强调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要具备较高的统一性。在实际过程中,认知活动和情感因素有着紧密的关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如果没有了认知活动,就不能高效地完成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倘若没有了情感因素,则认知活动也不能推进下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感情教育的教学方式,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地积累语言文字,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操。此外,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也能起到显著作用。

三、語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1.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中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中就内容方面有着很多描述情感的文章。对此,教师可以将这些文章转换成教学素材,为学生搭建起沟通情感的桥梁。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充分结合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身心特点和日常生活中对学习的实际需求,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然后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和情绪疏导。在此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素材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不断挖掘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还要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另外,在语文日常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情感的有效结合,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还能与所学教材内容在情感方面产生很好的共鸣。

例如,在教授《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一课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亲情带来的快乐,促使学生通过文中的细节,将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话语引出本文的主题,并告诉学生——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亲情的陪伴。自古至今,流传下来许多歌颂亲情的文章;在当前时代下,亲情成为非常难得的财富。同时,亲情是一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是父母、亲人之间给予的关爱,是血脉、手足之间情感的直接体现。在课文节选中也有描写父爱的内容,相较母爱,父爱则更为含蓄,但总是会在需要的时候给予陪伴、帮助。如此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对亲情的想象力,并将自身的真情情感流露出来。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或安排写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学生的表达中观察学生的细节表现。通过不断挖掘语文教材内容,促使学生产生全新的情感体验,对亲情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更为清楚地感受到来自亲人、朋友的关爱和温暖。正确引导学生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比如,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些心理上的压力去顶撞父母,此时父母一般都会选择包容,而这种包容也是亲情的一种表现。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运用灵活性较高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产生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并充分、自由地表达出自身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健康、良好的心理情感和道德品质;同时,运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落实情感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例如,在教授《蜀道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蜀道和巴蜀地区的视频资料、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视觉、听觉两方面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情境;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图片资料的过程中,还能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产生一定了解,并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其次,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朗诵,通过反复地阅读、品读,创设出强烈的语感情境,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深刻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磅礴气势、豪迈情感以及深沉感叹。最后,在学生初步了解这篇课文想表达的情感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创设,比如:对于蜀道的来历,作者是如何想象出来的?文中哪些景象将蜀道中存在危险展现出来?诗人对友人进行劝诫的意义何在?等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中,从而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更深的理解以及感悟。

又如,在引导学生赏析《故都的秋》时,可以让学生模仿朗诵课文内容,通过生动的朗诵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如“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阵秋雨一阵凉啦”,将学生带入具有独特韵味的北方秋天中,以更好地表现出作者所想表达的清静、悲凉之感,促使学生对其产生更好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地全身心融入课文中,深刻感受、感悟北平的秋天。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情境与生活情境实现统一,不仅能在课文情感中融入实际生活情感,还能将课文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高效结合,使得课文中所描述的一些景物或事件变得更为鲜活。另外,在为学生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还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极具生命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3.以身作则,用自身热情感染学生

经过对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语言内容分析发现,如果教师能持续保持积极性上且健康的心理状态,紧跟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就可以对学生起到非常好的感染作用。另外,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注意运用丰富的语句和话语,不断完善、优化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情感教育的效果,并且还能为语文教学提供或多或少的有利条件。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语言的丰富性,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自身情感表达的热情、积极和主动,从而与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在的语文学习氛围。

例如,在日常语文课堂中,首先要求教师具备一个正确的教学态度,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正向的情绪;满足这一前提,就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关系。需要注意,不要对学生态度冷淡;如果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冷淡情绪,就会从心理上产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因而不会将自身的真实情感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是不喜欢语文学科;在这种消极作用的引导下,会使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这也就要求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对自身的言行举止有一个很好的把控,以更好地实现通过自身的积极态度去正确引导学生。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效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4.迁移引申,内化学生得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健全的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还需要运用迁移引申的方法,将学生所得的他人情感内化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比如,在《荷塘月色》一课中,朱自清利用荷花池塘、月光景色和树木影子等一些具有朦胧且淡雅的景象,含蓄且深沉地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哀愁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有效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深入课文情境,并进行体验,促使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教学课堂结束时,教师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比如,朱自清表面上是坦诚勇敢、接受现实,实则内心充满无限哀愁和些许无奈,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为难之处无法跟别人言说的思想。如果是你遇到了夜色下的朱自清,你想跟他怎么说?学生思维在被教师的引导激发后,就会根据自身经验,表达出自己对朱自清的理解。在对作者的情感进行体验中,学生自身的情感境界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自身素养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学课文内容,让学生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将自己的读后感想分享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这也是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的要求,需要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来落实。教师要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还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很好的情感共鸣;此外,教师还应以身作则,用自身热情感染学生;最后,迁移引申,内化学生的情感體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局限性,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全方位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整体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哲《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作文》2022年第16期。

[2] 孙暖《〈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知识窗(教师版)》2021年第1期。

[3] 刘晓娥《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成才之路》2020年第11期。

[4] 李强《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情感教育路径探赜》,《成才之路》2019年第27期。

[5] 宋扬《探讨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高考》2019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语文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