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探究

2023-05-26 19:09王颖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

王颖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成为相关部门以及相关群体的重点关注内容。这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优化教学设计依然是传授学生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要想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互动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打造出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历史课堂。为学生带来更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模式,改变学生以往低效的学习模式,做好家国情怀的教育。但现阶段的历史教学并不完善,还需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效率。所以,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创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并带给学生良好体验,成为历史教学所注重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 家国情怀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49

“学科育人”是当前初中教育工作中需要加强的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在历史教育中开始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家国情怀教育是历史教学中一种提升精神层次的教学形式,对个人思想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实行家国情怀教学,丰富学生体验,让其产生愉悦感,运用思想精神培养核心素养,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从而建立精神的殿堂。历史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找到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进行教学的优化。此外,还要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因为只有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将其落实到思想认知中。在教育中,应以体验为基础,让其产生完整的思维认知,实现教育目标。

一、培养家国情怀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初中阶段教育的关键任务,而历史则是初中阶段主要的学科之一,对于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理解能力都十分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进行培育的重要学科。

初中教师在开展历史学科教学时,不仅要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能够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学会思考、建立起历史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其综合能力提升,实现健康发展。

家国情怀教学中,以学生体验为教学主体,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其产生自己的思考,释放天性,实现思想与历史的碰撞,培养对历史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最先关注的就是概念和内涵,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意义需要发挥自身理解和思维能力才能体会到,并产生自己的感悟。这一教学让学生可以体验到无数历史素材,丰富认知,培养家国情怀,了解历史过程以及发展规律。

通过对历史的理解,去不断反思,产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同时,学生参与体验家国情怀学习活动,还能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历史文化美和思想美,让学生从中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不同历史素材之后产生丰富的学习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进而为学生之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的首要要求。教师可以融合相关情境让课堂氛围更生动、更活跃,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情境及教师的言语来思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够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为基础展开思考,完成探究活动,并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1.借助实事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传授知识时,自主思考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探讨“家国情怀”的课程中,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弱,所以学生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很容易形成冲突。在施教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样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促使学生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加强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联。

此外,时事案例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感受、激发内心情感的有效手段。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课堂时事案例导入环节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历史综合水平的提升,还能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有效的延展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与创造力的提升。在传统的历史学习中,教师一般都是布置相似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快速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推动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的积极启发和带动下,学生们能够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创新和探索。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对历史教材的阅读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可将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在课程讲解中再寻求答案。

案例导入过程实现了对于家国情怀的渗透。在案例分析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并提出质疑,充分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充满好奇心,提升了课堂效率。

举例来说,比如在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当时的影像——人潮涌动、气势恢宏,从而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通过对香港、澳门与中国大陆历史的回顾,理解“一国两制”的构想,将事件内涵进行升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育者需要灵活巧妙地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得以优化。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在信息快速发展的环境之中,他们接受信息化元素是非常快的,使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育者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设计多媒体课件等,并且确保设计课件的质量,促使以信息技术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将相关历史素材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看到很多英雄人物為了国家发展进步所作出的贡献,提升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认知。如何通过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新趋势,改变以往教学观念,建立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教师需要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历史教材做深入的挖掘,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来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记忆,以串联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只是生硬记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产生对历史学科的厌烦情绪。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引导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创新的教学模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对此,教师应对初中历史教学方案加以改进,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融入生活化的时事案例,利用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的历史知识,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在情景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地改变对历史学科的固有认识,实现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的培养。

2.結合传统文化完成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家国情怀的培养要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感到骄傲。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理论知识、增强学习效率和质量并不是唯一目标,教师还要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建立历史思维。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其中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现在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参与不足的状况。现在已有许多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教师要积极地借鉴,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历史的魅力。“读史使人明智”,良好的历史功底,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对于历史学习而言,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还要学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具备学科素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脱颖而出。

例如,在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时,学生对宋朝的历史有一定的理解,对其中的历史人物也都有所认识。但在讲经济时,教师很容易将它展示得过于生硬。宋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它在政治上偏安一隅,但是在经济上却非常发达。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入故事场景,比如《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宋朝的集市,已经出现了现在的外卖业务,而且宋朝拥有很多能工巧匠,为改善宋代的生活面貌而不断努力。宋朝的整体生活幸福感比以往的朝代要好。

充满趣味的故事穿插在历史课堂中,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然后根据学习内容来进行历史故事改编,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探究当时的历史文化、历史背景等,最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出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参与其中,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历史过程的演变、历史文化的表现,等等,进而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历史时间线,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讲授课程内容的时候,自主地进行思考,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当然,如前所述,在探讨新的历史内容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弱,所以学生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很容易形成冲突。在施教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样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促使学生在分析和思考冲突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

3.组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深度理解

要想做好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师就要处理好知识学习与内心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历史课堂不应局限在教室之内,学生往往能在社会里学到更多、更生动的历史知识。改变现在单一的教学形式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其中的重点在于改变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参与不足的问题。现在已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教学经验,教师要积极地借鉴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现在各个城市都建有历史博物馆或者抗日纪念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参观这些场馆,展开实地教学。比如在讲到中国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这是中国历史中的“千百年未有之变局”;在这一危急关头,中华儿女不顾危险,救亡图存,共同谱写了荡气回肠的抗日战争史。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阶段宏大的历史叙事视角,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不仅要在课本上学,还要到抗日纪念馆进行参观,播放历史录像资料,宣扬革命老兵的事迹。此外,很多红色地区更是举办了抗日英雄纪念活动,作为历史教师,可以在这样的纪念日带领学生去革命老兵的住所对抗日英雄进行慰问,倾听老英雄们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也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抗日英雄纪念活动,去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地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大量的实物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精神和人民的伟大,通过丰富教学活动来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如此,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让历史教学始终存在一定局限,但如今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这些限制也就不复存在,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发现历史的趣味。在组织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时,教师需要在其中多加引导,让学生多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再提出问题,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去开展更加深入的探究。如此一来,既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又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乐趣,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以实践性的活动去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我们都知道传授给学生知识,但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在进行家国情怀教学时,应该使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构建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从实践中体验历史的乐趣。历史学习要构建科学性的历史思维,要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

总之,培养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综合素质,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影响。学生必须快速掌握知识的核心内容,加快成长速度。教师可以运用案例素材导入、传统文化渗透、实践活动等方式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保证课堂的多元化,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使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全面地学习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 丘新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6期。

[2] 张学强《“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应时而变顺势而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为例》,《科学咨询》2020年第28期。

[3] 陈国华、张彬奎《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以教学设计和试题命制为例》,《成功密码(综合版)》2020年第2期。

[4] 陈强《培育家国情怀 弘扬民族精神——“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课教学设计》,《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14期。

[5] 徐林《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设计——以“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6X期。

[6] 张萍《基于“问题探究,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以统编教科书“金与南宋的对峙”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8期。

[7] 于裕玺《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高一历史教学设计研究——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新历史
略谈“家国情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