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26 19:09王晓玲史亚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政历史

王晓玲 史亚军

摘 要: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建设课程思政。高中阶段是学生观念和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对课程思政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中历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50

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能够对学生的正确历史观念进行培育,教育意义较高。通过融合高中历史教学与课程思政,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高中历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在一起,但就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文章主要围绕相关问题展开探究。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征分析

(一)课程思政内涵

不同学者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者认为,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课程”一词,并认为课程思政属于育人活动范畴,高校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和价值。还有的学者认为,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和途径中获取知识,但课堂仍然是最重要的知识获取途径,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课堂进行充分利用。总而言之,课程思政并不属于具体的课程,也不能仅仅依靠一门课程来实现,而是要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门课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从而更好地教书育人,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德育熏陶。通过对以上观点进行分析,虽然学者们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也有相似之处,即在建设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教学内容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最契合的,其肩负育人育德、资源挖掘的重要责任;其他课程在开设时,也要对其中蕴含的思政资源进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学校的教育工作当中也肩负着重要职责。但在当前的学科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未能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想对这一局面加以改善,各学科教师必须要对思想政治知识和学科知识之间的互通点进行挖掘,并在教授学科知识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需要将其与学校的学科教学相互融合。每一学科都肩负着不同的教育职能,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此外,还要对思政教育平台进行打造,使课程和思政能够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课程思政的特征

第一,浅隐性。相比于政治课程,课程思政并不是直接地向学生传授思政知识,而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理念、情怀、价值观等渗透于教学当中,这是一种相对隐蔽的教育方式。例如,学生在学习地理、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时,也能接收到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的目的。

第二,课程思政有着明确的意识形态属性,且政治立场比较鲜明。期望通过各种思政能够对学生的政治品格、政治理念以及政治立场进行引导,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立体的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既是思政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同时又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兼具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的功能。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历史教学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政知识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确保学生的知行合一。课程思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既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需求,也能强化其思想道德建设。

(一)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需求

全国性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要充分借助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以及亲和力,使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需求,与此同时,还要促进与高中其他课程的同步协调发展。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国家相关部门也提出了若干意见,对高中阶段的课程思政建设产生了推动和引导作用,结合对不同专业的能力素质要求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征,对课程思政教育方案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需求。

(二)有利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将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历史教学实践当中,不仅可以进一步凸显历史课程的德育功能,还可以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很大帮助。在新《课标》要求下,历史教学的定位更加明确,逐渐捋清了历史学科与社会发展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在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且其思想价值观念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和影响。因此,历史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引导,通过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如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案例等,能够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同时也能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知识储备以及通识素养,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思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情况

近年来,我国对于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在人才选拔环节依然以传统考试为主。高中时期是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因而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家长,都十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还会用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而高中历史的教学时间有限,不仅要巩固旧知识,还要学习新知识,在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很难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目前仍以讲授法为主。在教学中,虽然教师也会播放一些影视资料,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都比较被动,在将思政元素融入历史教学时,学生普遍缺乏主观感受,从而也对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

最后,理论灌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十分普遍,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亦是如此。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说服教育,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思考,直接告诉学生结果,会使学生无法感受到独立思考问题的趣味性,参与度较低。该点也对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

四、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一)提高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

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日益密切,而学生群体也步入了政治结构丰富、经济形势多样、价值取向自由的环境。高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出现价值偏差,因此,学校必须要从教育层面入手,提高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课程思政对学生的言行和思想加以干预,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实践过程中,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对历史教学基本理念加以明确,严格遵循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在历史课程教学、课外特色活动中融入以德育人的思想理念,在历史课程教学体系当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历史课程教学内涵加以丰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二,广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创新,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模式,并尝试向多元教学模式转变,如情景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分组教学等,将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历史关系、逻辑关系疏通,加强师生互动,深化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总之,学校只有提高对课程自身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为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提供保障,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二)具体的课程思政实践过程

1.对教材当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通过高效地利用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历史教材的修订,不仅充分凸显了历史的时序性,还考虑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实现了与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的有效衔接。在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就要对教材当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只有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才能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提高教材的应用效率。

2.创新教学观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历史教学观念也要有所改变。作为教师,要树立起全新的学习意识,在备课环节做好教材以及课外资料的分析;还要尽可能多地与历史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展开交流,以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保证思路清晰,只有这样才能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历史教学实践。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侧重于让学生记忆,而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则侧重于研究。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只对教材进行叙述或要求学生背诵,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感悟和历史问题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3.创新教学模式

教學模式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小组讨论为例,教师可组织和引导学生观看同一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片段,如同属于抗日战争题材的《亮剑》《金陵十三钗》等。观看后,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如此不仅能够加强师生和生生互动,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印象,使学生能够以客观的心态去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其历史分析能力。

再如,支架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便利条件。由教师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和思考,对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行培养。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把控教学节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例如,针对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伦敦变成雾都这一史实,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如伦敦为什么变成雾都?你对这一问题有何感悟?通过这一系列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貌进行了解,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还能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社会责任感。

4.完善教学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增强感情,同时也能加深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并可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深度和进度进行调控,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够对学生在团体当中的表现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对学生自我进步、自我反省的能力进行培养。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够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平台,对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当中,教师必须要应用多种手段和途径,以确保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材料,使学生对资料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结果,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资料的看法,并可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后学习心理状况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例如环保理念、爱国情怀等,为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便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通过调查问卷,也能帮助教师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展开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征,其次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最后立足于课程思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建议。总之,将课程思政中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既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需求,也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提升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积极创新教学观念和模式,同时还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完善,为课程思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奠定良好基础,提高课程思政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文竹《课程思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年第22期。

[2] 谭杰、高德朋《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历史教学为例》,《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3期。

[3] 白璐、佟玉英《课程思政理论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4] 黄金霞《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课程思政为视角》,《中国校外教育》2020年第22期。

[5] 徐寅洁《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学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文教资料》2020年第21期。

[6] 李慧慧《中学历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与思考》,《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5期。

[7] 张丽《历史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年第5期。

[8] 王静《“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历史教学的思考与探索》,《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9] 薛磊《课程思政视野下历史教学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年第9期。

[10] 彭佳、阎晓雪、张冬梅等《“课程思政”融入历史学专业教学的探索——以家国情怀融入中国史教学为例》,《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统编教材视域下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GS[2021]GHB0815)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思政历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