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历史思维,丰富历史涵养

2023-05-26 19:09朱倩倩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育人

朱倩倩

摘 要: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在历史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优秀品质,代表着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反映了学习者的历史素养与人文思维。重视历史核心素养的建构、开发,并重新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模块,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展开探讨,思考如何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全新视角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活动。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52

历史核心素养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元素,从真实历史向教学活动的方向逐渐过渡,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与情感为第一要求,借由对教学活动的创新加工来完成教学任务。基于历史核心素养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模块,教师要对历史资源、历史元素进行重新开发和利用,既要帮助学生整合历史知识,又要为学习者提供感性化的学习资源,在文化上、情感上同步落实育人活动,加快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条件。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难以实现深度育人

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是推动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稳定向前发展的关键教学元素。只有重视教学活动的创新加工与优化设计,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才能构建与现代教育要求同步对接的全新教育模式,实现教育活动的人文化、多样化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高中历史课程的定位与教育价值同步调整教育目标,将历史知识、人文情感、历史环境等要素同步引入高中历史课堂中,在优化教学模式的同时实现深度育人。但结合既有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学模式单一的负面问题依旧存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建设依旧遵循“一刀切”的基本原则,其中高中历史教学仅围绕历史知识开展,教师仅关注课堂教材的讲解、加工,并不考虑学生的综合学习问题。在教学课堂上,历史实践、教学探究等活动与教学板块脱轨,导致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背诵历史知识,而不是主动解读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人文情感。以灌输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不同的教学板块按照相同的框架进入历史课堂当中的行为,使得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激发。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引入多元方法,除了基于历史知识设计相应的教学板块之外,还要重视历史资源与多元方法的选择,将历史真相探究、历史人物评价等活动带入课堂当中。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将掌握多元化的历史知识,对历史素材、历史故事会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历史素养与学习思维。以感性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以理性的角度分析历史真相,可以营造更为生动的历史课堂。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加学生配合已经成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唯一方式,教师并不会考虑到多元方法的选择与设计问题,使得历史教学模式更为枯燥。教师仅要求学生掌握标准答案,仅对历史事件的意义、历史上的有关人物进行评价,而不考虑学生的主观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只能围绕着枯燥的历史教材死记硬背,而无法开发自身的人文素养与学习情感。单纯以灌输为手段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让历史教学活动只能单纯围绕着学习、背诵展开。此外,缺乏主观的解读,缺少理性的分析,导致历史教学活动变得更为枯燥。

3.教学资源单一,学习需求无法满足

要深度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发展,必须结合教学要求积极开发历史资源。除了应用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展开教学之外,也要将趣味历史故事引入教学活动当中,借由多元化资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与理性意识,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资源的投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的发展规律,对历史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但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学生所接触到的资源完全以教材为主,人文元素缺失,即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只能单纯围绕着既有的资源发力。一些教师虽然提出了历史教学任务,但教学互动的设计枯燥乏味,缺乏支撑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资源。此外,素材有限,情感枯燥,也导致学生的感性学习需求难以满足。长此以往,历史教学与“阅读文字”画等号,学生自然无法以更为独立的思维解读高中历史课程的深刻内涵。

二、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1.培养唯物史观素养,引导学生求知

唯物史观素养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也是引导学生探究、整合历史知识的关键素养。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唯物史观素养更加强调历史课程、历史故事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性,它抛弃了主观情感,要求学生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用唯物主义思想审视历史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辩证思维。基于唯物史观素养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求真、探索的优秀品质,为教学活动的后续推进提供必要的条件。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教学视频导入历史故事,基于唯物史观素养重新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从“真实”这一角度发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视频材料导入话题——视频中,隋炀帝杨广是一位暴君,最终被盛唐君主取代,结合历史现实说明一下,隋炀帝是否是这样的形象。学生以《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为背景搜集历史资源,从个体的角度评价人物形象:无可否认,影视作品中的隋炀帝是穷奢极欲的代表,但在历史上,他也是创造了科举制度的人,让寒门学子能够跻身仕途;为了加强南北沟通,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令后人受益无穷。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将带给学生新的思考:隋炀帝是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问题要由学生独立解答,以此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唯物史观素养视角下,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由探索,培养学生“在真实中分析历史”的良好學习品质,才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方法。

2.培养时空观念素养,加强教学互动

时空观念素养将时间与空间的教育价值进行了重新强调,在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可以让其逐步了解历史的独特性与发展性,从不同的角度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活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横跨了民族、国家等概念,将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连接起来,构建了全新的历史教育框架。重视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加强教学环节的交流与联动,可以有效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课为例,在学习文化资源的同时,应结合时空观念素养对学生提出问题:在清中叶时期,中国人还在探索文化的发展之路,此时,世界上发生了怎样的变革?之后,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历史资源,在课堂上展示中西方在经济及文化领域的新的历史成就,将经济与文化与不同时空下的历史故事连接起来,在全新的角度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本土文化依旧在向前蓬勃发展,这是必然,但其本身没有走向世界的格局,因而导致中国发展缓慢。在时空观念素养的推动下,以相同时间下不同空间的历史进程为对象,对历史知识、历史进程展开深度探讨,实现文化育人、情感育人的多元化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将对不同时空历史故事的解读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新的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认知、探索,以时空观念素养打破教学课堂的局限,将历史教学活动延伸到真实的环境当中,实现以史育人的教学目标。

3.培养史料实证素养,挖掘历史资源

史料实证素养是基于客观存在的历史材料、历史故事演化而来的重要历史素养,包含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独立认识的深刻表现。在设计并实施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针对史料实证素养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完善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以更为独立的方式挖掘历史素材,让学生主动回应课堂,主动参与互动,从而在史料实证素养的支撑下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为例,可结合历史上的诗词作品、文化故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向往自由、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如“戊戌变法”的史实,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所写的《狱中题壁》展现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决心。而在“五四运动合照”当中,青年运动首次取得了对抗的胜利,青年的精神与希望透过照片传递给了学生。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要结合“拯救民族”“救亡图存”等关键词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搜集资源。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教学资源、分享教学素材的机会,实现深度育人目标。史料实证素养立足于现实中的史料素材,对学习者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与技能引导,促使学习者形成学习、探索的良好品质。作为教师,则要放宽教学要求,允许学生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自由发挥,用史料填充课堂,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4.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形成辩证思维

历史解释素养所指的并不是解释历史活动与历史现象的过程,而是指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度探究的关键性育人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环节,要挖掘历史解释素养的教育价值,必须尝试构建从历史向着真实不断延伸的教学机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与人文精神,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解释、感悟、品味,多环节相互搭配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教学的真实性与人文性特点。教师要结合历史话题、历史故事展开多元交流活动,以历史解释素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用辩论赛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部分学生认为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但却造就了侵略的武器,所以,工业革命是错误的,对此你怎么看?基于历史解释素养设计历史辩论赛,要培养学生“在解释中辩证看待历史”的意识: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一些成果至今仍在应用,这些伟大的成就对于人类的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而对于受到侵害的国家,其本身发展缓慢,没有追上历史的脚步,加之部分国家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滋生,导致中国等国家变成了受害者。配合历史解释素养,让学生在论述历史的同时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的真正含义,在思想上、情感上同步实现深度育人。

5.培养家国情怀素养,落实德育

德育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落实德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才能在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同时,创新高中历史的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辩证看待历史、挖掘自身历史素养的机会。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独特定位,要重视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從现实指向历史,再从历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结合历史资源落实人文教育与爱国教育,让民族精神在高中课堂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结合德育要求优化教学模块,针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深度挖掘课程的教育功能,才能使高中历史教学发挥出全新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尝试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组织全新的教学方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落实德育,实现从情感、技能、道德上育人的综合教学目标。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一课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上设计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与国际环境论述相关问题:中国已经在世界舞台上大展拳脚,并成为引导世界潮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在整合历史知识的同时,学生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角度展开探索:中国的国力愈发强盛,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渴望与中国交流,以此来获得更大的进步;自身实力过硬,这是中国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根本性原因;世界的主流局势正在从纷争转变为和平,对于发展、繁荣的向往使得各个国家与地区冰释前嫌,通力合作,大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也能够有展示自己的空间;我国一直以对外的友好交流为主要思想,重视对其他国家的帮扶与合作,“一带一路”“中国制造”便是最好的证明,包容并进的中国精神为合作共赢新时代的开创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学生给出答案后,结合我国的经济实力、外交政策等信息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进取意识,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成长。

总之,在历史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必须正确解读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精髓与教育价值,从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等角度展开互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思维,使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此外,教师要正确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定位,以历史核心素养串联课堂、引导学生进步,才能进一步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欧珠拉姆《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华夏教师》2018年第17期。

[2] 黄千欢《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教学对策》,《读写算》2018年第16期。

[3] 蒋洪江《新课改“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17年第A5期。

[4] 李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文教资料》2017年第29期。.

[5] 安思蒙《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河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6] 乔凯《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