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23-05-26 19:09张龙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初中生生活化法治

张龙梅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了解每一位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不断地优化和革新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对于学科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用生活化角度对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本文主要阐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构建与应用生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构建 应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54

随着我国基础义务教育不断地改革,许多的教育理念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其中就包含生活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理念所提出的时间较早,许多专家学者对此皆有深刻的探究和认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陶行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影响,并将其全面运用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以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时候,只注重给学生讲书本上的内容,却忽略了学生真实的心理特征。考虑到学生会对身边的事情更加感兴趣,所以如果教师可以把这些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实性,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投身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从而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地构建与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与教学场景,以此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水平。而作为培养初中生德育的重要基础,道德与法治学科观念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在倡导和践行素质教育现代理念的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使初中生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优秀人才。但是,许多学校往往过于重视应试教育的条件,忽视了对本校学生内在意识的培育,而这对提高学校总体的教育水平有着十分消极的影响。所以,要使初中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就必须把道德与法治的生活情景构建与运用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初中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持续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状态,且任课教师和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副科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然而,把生活化教学模式灵活地应用到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内容和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就是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日常生活权益,懂得尊重别人、体谅别人,并且道德與法治课程也是初中生更好地投入社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美好的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以此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效率。

3.有助于降低学科教学难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德育思想是把人生理论有机地联系起来。道德与法治作为法治教学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初中阶段由于其内容太过复杂、晦涩,导致学生若只靠记忆,不仅很难理解其含义,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格物致知”在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观念的阐释上,则是从感性到理性,从感性到理性。这就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化、分层的法治知识体系。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借助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化学习材料,将其纳入课本的理论中,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步建立起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本的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

4.提高学科的乐趣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抽象,而且内容广泛,课程内容较多,所以当教师讲授纯粹的理论知识时,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因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而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构建和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从初中生实际生活着手,把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生活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法律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无穷魅力,以此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以往,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于学生面临着考试的压力,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受阻。其次,以往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科目并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为学生念读教材。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旨在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而中学时期是学生思想逐步健全的时期,此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完善教学计划,创建“生活化”学习氛围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注意把生活教育理论全面地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主要原因是,对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生活实际是课程最为重要的教学素材,能够使初中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动力,还能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认真地研究生活化教育理论,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和授课经验,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充分地利用好生活化元素,促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全面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以此提升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开展《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深入了解课本的内涵,并简单地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将其整理总结后,在课堂上为学生列举相关的事例,帮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当前,“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话题在社会上具有很大争议,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热烈的讨论。由此,教师便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为学生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活议题,从而引导学生借助平时所学的知识,从生活实际着手,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综合生活经验,并主动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模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经过教师的教育后,初中生能够不断提高对生活和学习模式适应的程度,从而加强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

2.创新学科教学,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时,除了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互动,创新学科教学内容,以此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使课堂成为学生开展互动的场所,从而为初中生营造出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环境,达到培养初中生道德修养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目的。初中正是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的时期,此时学生刚接触社会中的知識和人生百态,恰好能给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这一特点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学科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让自身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并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具体的生活化教学,以此提高初中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进一步为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增添趣味性以及灵活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爱在家人间》一课的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本节教学目标,之后综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列举生活化事例,并让学生进入情境后,认真地讨论其中的核心论点,如“家庭关系维系所具有的深层次意义”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此增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3.综合时下热点,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构建和应用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适当地向学生提供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从而使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融入教育实践,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并使其通过对事件的分析解读,来借鉴并掌握道德与法律知识,有利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伦理观,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和政治修养得到切实提升。

例如,教师在开展《法不可违》一课的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区分违法行为的类别和含义、刑法的种类以及犯罪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树立对法的敬畏感,以及生命观,使其在感受法律的尊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约束行为,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对于教科书中的生活事例进行适当区分,并通过对个案的剖析和整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分析案件,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种类、触犯的法规和所受的惩罚,从而深刻地体会法律的权威,使学生明白:“法律规定不能做的事情就一定不能做,若是做出了违法乱纪的行为,则应当为其负责。”进而,不断地构建初中生的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学生成长为一个知法、守法、爱法的合格公民。

4.开展生活实践,开阔“生活化”视野

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初中阶段构建和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可以根据特定的学科知识,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生活实践,把课本知识有效地扩展到校外,让学生走进生活,从而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了解。与此同时,初中生在进行多样化的社会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和把握课本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的深层含义,从而不断地充实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这种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突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还可以改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枯燥感,让课本之外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活”起来,从而提高初中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使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

例如,教师在开展《师生交往》一课的教学时,必须让学生明白礼节的含义和功能,进而理解和把握日常交际中的礼节,做到礼貌待人,更好地让学生懂得礼貌,以及文明的交际方式,使学生热爱和尊敬教师,从而使其在与教师的相处中,正确地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使初中生的文明行为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从而全面地培养初中生的品德,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设计生活作业,深化“生活化”教学成效

课外家庭作业是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种强化,同时也是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构建和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家庭作业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法律。其次,教师可在课外活动中应用生命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完家庭作业时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保证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开展《让家更美好》一课的教学时,便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如:放学回家时,与家长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再通过信件的形式写下想要告诉家长的话。借助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懂得“让家更美好”的哲学道理。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的设计中,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父母,并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长的感情,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而又富有爱心的家庭氛围,并借此不断促进初中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沟通。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认识和道德观念。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构建和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全面发挥社会化教学模式的作用,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盼《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公关世界》2022年第8期。

[2] 肖秉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黑河教育》2022年第3期。

[3] 祝林青《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1期。

[4] 杨晓义《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11期。

[5] 魏爱红《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新课程》2021年第45期。

[6] 刘晨《试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初中生生活化法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