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常规稻发展现状与优势分析

2023-05-28 13:44曾文伟罗华石小江贺淼尧刘燕谢俊平易镇邪
作物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黄华优质稻杂交稻

曾文伟,罗华,石小江,贺淼尧,刘燕,谢俊平,易镇邪

(1 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南 邵阳 422000;2 邵阳市农学会,湖南 邵阳 422000;3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上水稻品种有常规稻和杂交稻之分。常规稻即可以留种且后代不分离的水稻品种[1]。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前,我国水稻生产应用的都是常规稻。自从杂交稻培育成功后,由于产量比常规稻高,在国内推广很快,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全国的种植比重最大,达到了55%左右[2]。但是,近年来杂交稻的比重有所下降,常规稻面积逐步超过了杂交稻。常规稻在新形势、新变化下的发展值得重新审视与思考。本文分析了常规稻的发展现状与优势,提出了常规稻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常规稻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1 常规稻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常规稻种植面积增长迅速,2016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为2 966.7 万hm2,其中杂交稻为1 333.3 万hm2,常规稻为1 633.3 万hm2,常规稻面积超过了杂交稻。2020 年我国水稻推广种植面积前10 位的品种中(表1),有7 个为常规稻品种,种植面积前5 位的均是优质常规稻品种[3]。目前,我国北方稻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基本上是常规稻,南方稻区常规稻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

表1 2020 年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10 个水稻品种Table 1 The 10 rice varieties with the largest promotion area in China in 2020

据调查,2017 年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189.3万hm2,其中常规稻占50%;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223.3 万hm2,其中常规稻193.3 万hm2,占比86.6%;云南省常规稻种植面积66.7 万hm2,占全省水稻的70%以上;江西省早稻种植面积当中,常规稻也已占一半,且80%的种粮大户有扩大种植常规稻的意向[4]。

湖南省是杂交稻的发祥地,但近年来常规稻种植面积也呈增长趋势。洞庭湖区是湖南省主要的商品粮产区,益阳市南县位于洞庭湖腹地,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7.8 万hm2。2006 年南县开始引进常规稻黄华占,到2009 年,黄华占种植面积达到了1.47万hm2。此后,黄华占在南县一季晚稻品种中占据主导地位,种植面积稳定在2.67 万hm2以上。黄华占在常德、益阳、岳阳等水稻产区也得到了迅速推广。目前,洞庭湖区域约66.7 万hm2的水稻田中,有约60%种植的都是黄华占[5]。

由此可见,无论南方与北方,我国常规稻种植面积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常规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的转变(直播稻、机插秧等)导致单位面积用种量增大,而杂交稻种子价格较高,导致种植大户纷纷转向常规稻。

1.2 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

随着优质高产常规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常规稻品种与杂交稻品种的产量差距不断缩小,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杂交稻。下面以江苏和广东两省为例介绍常规稻的发展情况。

水稻是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220 万hm2,居全国第6,总产195 亿kg 左右,居全国第4,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常规粳稻生产区。近5年,江苏省水稻播种面积减少,其中籼稻播种面积增长,粳稻(基本上为常规稻品种)种植面积虽略有下降,但仍是籼稻的6 倍左右;水稻单产稳步提高,粳稻单产高于籼稻,2019 全省粳稻平均产量为9 229.5 kg/hm2,达历年最高水平(表2)。

表2 2015—2019 年江苏省水稻面积、单产和总产Table 2 Area,unit yield and total yield of rice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19

广东省常规水稻育种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育成23 个产量高、米质优、种植面积超千万亩的常规水稻品种[6],其中黄华占于2005 年通过广东省审定,2007 年通过湖南省和湖北省审定,2008年通过广西、海南、陕西等省审定,2010 年通过浙江省审定,2011 年通过重庆市审定,2014 年通过江西省审定。在9 省的区试结果中,黄华占比常规稻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2.99%,比杂交稻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41%。在农民的心中,黄华占有“超级稻的产量,优质稻的价格”,因此深受欢迎[5]。

2 常规稻发展优势

2.1 农民可以自行留种

常规稻是通过选育、提纯之后获得的能保持本品种特征特性不变的纯合基因型,自交可以留种。而杂交稻农民不能自行留种,必须每年用父母本杂交获得种子才能用于水稻生产。

2.2 节省种子成本

当前,水稻生产体系正在由传统的千家万户精耕细作,逐步转型为新型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与涉粮企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在生产上多采用机插秧和直播,用种量大幅增加,如选用杂交稻种子成本将大幅提高。因此,部分新型经营主体选用价格较低的常规稻品种,以节省种子成本投入。

2.3 满足优质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正从“求高产”转变为“重优质”,人们对品质要求更高。目前,虽然杂交稻的品质总体上与常规稻相当,但高档优质常规稻的品质稳定性和适口性确实要优于杂交稻。

2.4 成为品牌载体

2020 年,四川省国标3 级以上的优质稻面积达149.3 万hm2,占该省水稻面积的79.3%;湖南省高档优质稻标准化基地面积达66.7 万hm2,带动龙头企业优质米销售比例提高到50%以上。近年来,部分优质常规稻品种推广快,美香占2 号连续几年占据广东省推广面积首位,在广东、江西、云南、湖南、陕西等省累计种植面积已接近133.3 万hm2;南粳46、南粳9108 等优质软米品种已占到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6.0%以上。可见,常规稻已成为各地优质稻生产的主流品种和粮食企业打造优质大米品牌的载体。

3 常规稻发展建议

3.1 高度重视公益性常规稻育种

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普遍规模小而散,科研人才和技术支撑不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建议我国应尽快设立作物常规品种育种专项,高度重视公益性常规育种在确保国家口粮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3.2 推进常规稻品质优势应用

国家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水稻发展应做到“稳面积与提品质并举,杂交稻与常规稻并重”,一方面应发挥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优势,加快选育高产优质高抗杂交稻新品种,促进杂交稻单产与品质提升;另一方面应加快常规稻品种提纯复壮,发挥常规稻品质优势,降低用种成本,提升种植效益。

3.3 加大对常规稻发展的政策扶持

近年来,常规稻种植面积回归,倒逼水稻产业不断向优质化、品牌化转型升级。广东、广西、福建、吉林、江苏和黑龙江等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出台优质稻生产补贴、创新品种试验管理机制、强化优质稻品种联合育种攻关等政策手段,加快了优质稻品种审定速度和推广应用。在此背景下,建议我国各主要水稻产区加大对常规稻推广应用的政策扶持,促进高档优质常规稻的健康快速发展,满足市场对高档优质大米的需求。

猜你喜欢
黄华优质稻杂交稻
巧用“微科技”元素促进“品质化”教学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漳州市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粮农丰则品种兴:优质稻“黄华占”在湘推广纪实
超级杂交稻抗倒高产肥料运筹技术的数学模型研究
黄华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