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初中生的数字素养

2023-05-30 13:10朱莉珺纪育昕翁雨燕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数字素养互联网+互联网

朱莉珺 纪育昕 翁雨燕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传统教育模式向“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转变,对初中生数字素养的培养也已得到普遍重视。文章融合线上学习的新方式,构建了基于学习通平台培养初中生数字素养的教学模式,并以初中物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为例,探究培養初中生数字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素养;互联网+;学习通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5-0046-04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更是加快了传统教育模式向“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转变,这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培养数字化人才的途径之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未来教育发展的三项重点任务:缩小数字化差距;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提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智慧课堂、智慧校园,使信息传递多样化,教学活动智慧化[2]。

现代初中学生自出生起就已踏入“互联网+”时代,他们能迅速学习使用互联网下的各种设备,快速了解并使用各项新技术。但由于他们缺乏数字意识,很容易沉溺于互联网,被不良网络信息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培养初中生的数字素养迫在眉睫。2022年,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提出“构建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不断优化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环境”[3],从国家层面强调发展公民数字素养。本文旨在通过探索融合线上学习的新方式,构建基于学习通平台培养初中生数字素养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探寻初中生数字素养培育与物理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数字素养和“互联网+教育”概述

“数字素养”最早由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Alkalai教授提出,他将数字素养概括为“图片—图像素养”“再生产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五个部分[4]。数字素养是对信息素养、媒介素养、计算机素养等素养的核心要素进行整合总结,是这些素养在“互联网+”背景下内涵以及价值的延伸。数字素养是在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参与社会交流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技术、设备等,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理解,经过批判性选择,进行信息创造,在交流中实现问题解决的能力。数字素养是涉及认知技能、情感技能、社交技能的综合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我国学者施歌借鉴已有的国外数字素养理论框架研究,在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字素养分为表1所示的六大领域[5]。施歌将数字素养定义为一种综合素养或跨学科素养[6]。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素养已经是当代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迅速的优点,使得传统行业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互联网+教育”就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教学当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互联网的数字技术手段,形成教学新形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7]。目前“互联网+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慕课、翻转课堂、智慧终端教学、微课教学等[8]。本文将探索融合线上学习的新方式,构建基于学习通平台培养初中生数字素养的教学模式,探究培养初中生数字素养的策略。

二、基于学习通平台培养初中生数字素养的教学模式

教师需要结合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和课程内容中有意识地融入数字素养教育,提升初中生的数字素养。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处理,本文将探索融合线上学习的新方式,构建基于学习通平台培养初中生数字素养的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图1为基于学习通平台培养初中生数字素养的教学模式。

(一)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选取合适的微课视频发布到学习通平台,针对每节课的不同内容,发布不同类型的开放性预习任务,如让学生将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录下来,也可以将拍摄的物理现象等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在主体讨论帖中和同学交流自己做实验的经验,分享自己发现的有趣的物理现象等。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引导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

例如,在学习“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之前,教师事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开放性预习任务:动手做一做,利用一支蜡烛、一个纸杯、一些火柴和一个铁丝架,能否烧开一杯水呢?在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学生在家利用可取得的实验器材完成趣味小实验并录制视频,将自己做趣味小实验的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平台上,同时还可以观看其他同学做的实验。学生还需要在讨论帖中和同学交流纸杯烧水的经验以及自己发现的有趣现象或者产生的疑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借助学习通平台,可以观看学生所做的纸杯烧水实验和讨论的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回复指导,指出探究的方向。这样的线上交流讨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接收、处理和分辨能力,同时,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创造和解决问题。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尊重他人、文明用语的网络行为习惯,坚守网络道德规范,提升网络道德素养和沟通交流素养。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的数据反馈,可全面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授课过程中突出重难点。

(二)课堂授课

初中物理课程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9]。课堂授课中,针对一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案例,可以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增加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的环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素养。

教师使用同屏展示功能,播放情境素材,以探究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前期预习中的难点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内容建构能力。教师通过展示,拓展课堂内容,引入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所感相联系,在学习通平台上进行小组交流和共享展示,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素养。教师从具象化的问题分析中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获得最可靠的个性化学习情况。

[教学片段1]

引入课堂

教师:大家课前都完成了纸杯烧水的小实验,谁能描述一下纸杯烧水有什么现象?

学生1:有“咕噜咕噜的响声”,水里还有泡泡。

学生2:纸杯摸上去越来越烫,烧了一会儿水变少了,而且纸杯竟然没有着火。

教师: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这时,有同学提出了“纸杯为什么没被点燃”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我们想要知道烧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点,观察气泡,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3:温度计,烧杯,酒精灯。

演示实验

教师拿出实验器材,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使用学习通平台提交小组讨论的实验方案。

教师选择几组典型的实验方案,进行同屏展示,依次对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分析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教师:课堂时间比较宝贵,我们怎么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这个实验呢?

学生小组讨论,在学习通平台上提交加快实验的方法。

教师继续同屏展示学生的想法,并给予点评。

教师点评过后,由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总结。

评析:课堂上使用学习通平台,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可以更方便地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沟通交流素养。利用同屏展示的实验方案、想法,教师可以选择表达较为合理的优秀方案作为榜样,及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不当之处,引导学生规范信息交流语言,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教学片段2]

处理数据

教师:现在我们得到了一组数据,大家在坐标纸上试着将这些点标出来,再平滑连接起来,看看能得到怎样的图像。

学生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将自己画出的图像拍照上传至学习通平台。

教师展示有典型错误的图像,详细解释错误原因。之后教师在Excel表格中选中数据,选择图表—插入散点图—平滑线和数据标记的散点图,呈现水沸腾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强调作图需要描点并用平滑的线将点连接起来,并讲解作图需要注意的事项。

评析:物理作图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教师在学生自行作完图后,利用Excel表格呈现标准的图像,再讲解作图时应注意的事项,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作图像的物理意义,纠正自己作图时的错误。同时也能提升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的意识,提升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巩固

学生的数字素养还需要结合生活,通过实践来进行培养。借助学习通平台,能够将数字素养教育延伸到课外,拓展数字素养的培养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并使用数字技能,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

例如,在学生学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教师发布探究任务:寻找水的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录制生活中应用水沸腾的视频,并将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这部分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视频,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有效提升了学生创建数字内容的能力;学生也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作文的形式提交探究性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能够独立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并筛选组织相关信息,创造性地整合和重构信息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联合家长,加强学生使用信息资源时的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数据和隐私。

三、基于学习通平台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教学建议

运用学习通平台融合传统教学,符合“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各方面的积极努力。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要抓住数字校园建设的契机,优化网络环境,向智慧校园迈进[10]。對教师而言,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注重信息要素在改变课堂结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对学生而言,在“互联网+”时代,初中课程的网络资源众多,因此需要加强自身的信息辨别能力,能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目标评判或选择网络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学习资源,提升自我,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宗凯. 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兼论信息化与教育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3-9,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中央网信办.四部门发文关注全民数字素养提升 《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印发[J].中国教育网络,2022(Z1):3.

[4][5][6]  施歌.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构成与培养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6(7):69-75.

[7]  赵子龙.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8]  王玉婵,周前能.“互联网+”时代固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27):204,206.

[9]  周彤明.基于中考评价改编教材习题 以作业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J].辽宁教育,2022(1):86-88.

[10]  翁成福.导学案与微课交互融合的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22(1):20-22.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数字素养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数字素养路径下青少年数字素养与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