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础教育人才分层培养的三种模式

2023-05-30 10:48付艳萍
教育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人才库全校英才

付艳萍

人才培养是一个连续性、系统性、动态发展的过程,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奠基性作用。虽然“超前学习”不普遍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但对于那些在学科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超越同龄人的“天赋型”和“潜力型”学生而言,一定程度的“超前学习”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就。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着力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主要国家都建立了贯通基础教育阶段的英才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完善人才分层培养和供需联动机制。

以美国为例,早在1868年,美国的圣·路易斯学校就开展了针对英才学生的加速教育计划。一百多年来,美国教育系统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分层培养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双重探索,建构了以分层教学为核心特征的教育实践模式。从人才搜索教学模式到全校丰富教学模式,再到干预反应教学模式,体现了美国英才教育实践从拔尖分层到拓展分层再到全员分层的模式转换。

基于拔尖分层的人才搜索教学模式

人才搜索模式起源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坦利(Julian Stanley)启动的数学早慧青少年研究(the Study 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1972年,斯坦利及其助手运用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数学测验对巴尔的摩市的七、八年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发现数学早慧青少年并为其提供适切的教育。在证实SAT能够测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并对数学早慧青少年具有很好的识别作用之后,斯坦利及其同事将研究对象扩展到那些具有较高语言能力、空间能力或其他特殊才能的学生,数学早慧青少年研究也发展为辐射全美的人才搜索模式。

人才搜索模式依托六所大学建立的英才教育中心,为来自全美乃至海外的英才学生提供适合其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一种拔尖性的分层教学实践。该模式的“人才搜索”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考查学生在本年级水平成就测试中的表现,如果学生在数学、语言、词汇、阅读、写作或科学等科目中的一门或多门成绩处于前3%—5%,说明该生学业表现比较突出,有资格进一步参加SAT考试或其他超水平测试,成绩优异者才会最终被人才搜索模式选中。该模式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搜索”出排名前5%的英才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弹性、多元的学习途径与资源,为英才学生提供加速的、有别于普通学生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获得更超前和充分的发展。

基于拓展分层的全校丰富教学模式

全校丰富教学模式(Schoolwide Enrichment Model)是由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兰祖利(Joseph S. Runzulli)针对学术领域的英才学生以及有志于发展高阶学习和开发学生天赋的学校而设计的一种英才教育实践模式。该模式认为所有学生都有成长的潜能,而学校是发展学生才能的重要场所。基于这一理念,兰祖利提出“人才库”(talent pool)概念,并依据“两个基本标准及替代路径”对全校范围内的英才学生进行动态识别。其中,“两个基本标准”指的是学业成就测验和教师推荐。

首先,学校把在学业成就测验中排名前15%—20%的学生纳入“人才库”,当他们对某一特定研究主题或领域感兴趣或表现出一定的创造能力时,就可以转入由特定教师指导的英才教育项目,学习结束后,这些学生再转出项目,进而为“人才库”中的其他学生留出学习机会。

由于创造力或其他特定领域的能力可能无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显现出来,全校丰富教学模式把教师推荐作为英才选拔的第二个基本标准,用来选拔那些没有在标准化测试中获得较高排名,但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能力或创造力的学生。此外,家长推荐、自我推荐、同伴推荐、创造力测试等方式则被作为“替代路径”,对未经前两种选拔标准识别出的英才进行个性化筛选。

多层次的丰富化课程是全校丰富教学模式的核心。学校同时开设普通水平课程、丰富的活动课程以及专门针对英才学生的特殊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指导他们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借助学校提供的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方案。与此同时,学校需要建立指向丰富教学的支持系统,具体包括学校的丰富教学项目组、专家系统、课程资源、管理支持方案以及家长参与系统。支持系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特长等制定全校范围的教学改进方案。

全校丰富教学模式采取动态识別的方法,英才学生可以灵活地在“人才库”里转入和转出,而曾经入选“人才库”又转出的学生也有机会在以后的选拔过程中再次进入。这种英才识别方法也被形象地命名为“旋转门识别模型”。兰祖利认为,“人才库”的范围可大可小,需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模、师资情况以及学生特征来决定,在一些特殊的学校,比如把学业成绩作为选拔标准的高选拔性学校,甚至全体学生都能入选人才库。

与人才搜索模式相比,全校丰富教学模式一方面扩大了英才的选拔范围,另一方面丰富了英才的选拔标准。在放宽识别范围的同时,全校丰富教学模式主要采取充实制的教学形式,即在不加快学习进度和速度的情况下,为英才学生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活动,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拓展性分层教学。

基于全员分层的干预反应教学模式

不管是人才搜索模式,还是全校丰富教学模式,都需要运用一定标准将英才学生识别出来,进而为其在普通班级之外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有学者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指出实施英才教育不应在普通班级之外开展针对英才学生的特殊教学活动,而应在普通班级中通过差异化教学满足英才学生的较高学习需求。干预反应教学模式(Response to Intervention)使这种设想成为可能。

干预反应教学模式最早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是指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方法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动态评估学生的学习优势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行为表现调整课程进度与内容。该模式的核心在于其分层干预系统,即运用动态评估策略发现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分层优质教学。

干预反应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三层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分层培养——第一层教学在正规课程环境下进行,为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支持和强化服务,主要采取一般的差异化教学和通用设计策略;第二层教学是为那些学习需求尚未在第一层教学中得到满足的学生提供有目的的教育支持和强化服务,包括开展小组充实课程、学生强化合约以及差异化教学,学生会接受特定内容领域的充实学习活动或加速学习活动;第三层教学则根据更高水平学生的优势与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主要采取加速学习、独立学习及其他能够满足学习者特殊需求的支持性教育服务。进程监测是该模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第一层和第二层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地监测判断学生的学业成就有无变化,决定学生是应该继续向更高一层教学前进,还是退回到下一层教学活动中。

人才搜索教学模式属于由校外英才教育中心开展的“拔尖性”分层教学活动;全校丰富教学模式是在校内开展的普通班级之外的“拓展性”分层教学活动;干预反应教学模式则是在普通班级之中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全员性”分层教学活动。以干预反应模式为代表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使得英才的识别从“判断学生是不是英才”转向“判断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支持与服务”,英才教育的实施不需要先确定一部分学生为英才学生(而其他学生不是),而是在学校正规教学环境下,动态地诊断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尽可能丰富的分层教学来最大化地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发展需求。

归根结底,基础教育人才分层培养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无论是英才学生还是普通学生,都需要更丰富而个性化的教育,以真正实现开发潜能、成就自我。

【本文系河南省2021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美国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21-ZZJH-171)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曹霁

猜你喜欢
人才库全校英才
诚聘英才
企业差异化人才库机制建设案例解析
——以南方电网公司S供电局为例
合伙教育,家校共育——在考试后全校家长会上的广播讲话
开会
招揽英才
招揽英才
趴 下
跨区域共建泰安市文化创意人才库研究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全校动员 全力以赴:以一流的建设成绩保证评估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