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如何实现“减负”与“增效”双赢

2023-05-30 10:48董蔚
教育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减负作业学校

董蔚

新时代下,各地教育机构不断落实“双减”政策,以此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的课业负担。其中,控量减负、创新增效是对教学的最新要求,也是“双减”政策的核心内涵。那么,学校如何实现“减负”与“增效”双赢?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转变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中学阶段的课业压力,主要源于教育工作者不正确的思想认知和教学观念。一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部分教师以讲为主、以教为主,同时为学生布置大量练习题和课外作业,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控制,未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加剧。另一方面,教师简单认为“双减”政策就是丢弃不必要的负担,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对于减负增效的思想认识不够严谨,在贯彻“双减”政策时方法有误。现阶段,广大中学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不是重复讲述课本内容,也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在题海中度过学习生涯,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采用正确的方法传递知识,促使学生真正消化吸收。在教学观念方面,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避免使用题海战术禁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这一认识,张槎中学在落实“双减”“提质”中注重唤醒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解放教师,减轻教师的负担,赋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减少“一刀切”式的行政命令和约束以及各种事务性工作的干扰,让教师安心、专心地研究教育教学,进行变革和创新。

加强教研优化教学过程

减负增效与教学过程存在密切关联,这也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抓住教学重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从根本上实现增效的目标。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学研究,从教学设计、执行、评析、总结过程中获取优秀的教学理论,如,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解决以往抄抄教案走形式的现象。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起点与保障。教师要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反复揣摩编写意图,了解其中的插图、引言以及注解,抓住这些细节来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特点,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收放自如,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懂得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张力,增强教学效率和质量。

科学制定课后作业形式

当前,繁重的作业是中學生面临的主要课业压力。作业占用了学生的课外休息时间,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作业大多设计成书面形式,缺少层次性、多样性,虽然数量大,但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学生不仅无法从中获得思考,还增加了课后学业压力,学习积极性也不断被消磨。因此,学校首先需要明确课后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对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如果使用统一的作业设计形式,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性格特点等,设计出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加强对作业数量与质量的控制。另外,课后作业必须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如果一直由学生被动完成,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应加强自主探究作业设计,提高课外作业的研究性,便于学生深入探究理解。为此,张槎中学致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作业设计方面切实改变以往机械、模仿、重复为主的单一作业形式,在创新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梯度性、层次性,以及丰富作业评价机制等方面深入钻研,实现作业提质增效。

“三有三要”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同时关乎减负增效目标是否能够落实。 为了打造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必须遵循“三有三要”原则。“三有”包括有条理、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语言清晰,合理划分各个教学环节,同时,课堂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保持专注。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三要”则代表要做足准备、要严密组织、要生动活泼。在教学前能够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合理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同时要保证课堂生动活泼。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传递知识。2021年3月起,张槎中学建立了教育教学研究团队,致力于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教育管理改革。以国家级课题“创新人才战略下高阶思维发展的评价与一体化设计研究”为引领,把高阶思维的8项行为能力和5大思维品质的表现融入课堂教学,带动、引领全校各学科的常规教学研究,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了减负提质。

创新更加丰富的课后服务载体

课后服务是推动“双减”的有力抓手和重大举措。课后服务的质量如何,决定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轻状况与程度。因此,学校要创新课后服务载体,优化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让课后服务成为“学困生”加油充电的“摇篮”;成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的“灶台”;成为有特长爱好学生凸显个性、张扬天性、放飞自我梦想的“赛道”;成为所有学生参与文体、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和成长方式,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的“舞台”。为此,张槎中学以优化服务模式为突破口,丰富社团活动,为学生开设“格物致知、体育特色、美育特色、人文素养、国学素养、文化意识、逻辑思维、生命科学”8大类共41门校本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与,使学生的自主权得以实现,也推动了“双减”和“五育并举”落地生根。

多方合作积极贯彻落实

社会环境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要想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必须具备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首先,政府督导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保障,有利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相关政策的执行,确保“减负增效”能够长期进行。学校方面也要坚定不移地秉持这个办学思路,努力寻求“减负增效”的教学途径。其次,家长要参与到“减负增效”工作中。学校应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宣传“减负”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杜绝课外报班补课等行为,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达成校内外“减负”共识。再次,学校方面要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条例,针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减少无效环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合理地进行“减负”,同时推动“减负”与“增效”融为一体,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学校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将“双减”政策贯彻落实,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双赢,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中学教育的课业压力问题。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减负”与“增效”之间的关系,做到先“减负”再“增效”,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为目标,打造符合新时代中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

责任编辑:周丽

猜你喜欢
减负作业学校
作业
学校推介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