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5+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3-05-30 10:48马一宁
教育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白鹅学案课文

马一宁

“5+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体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相应环节,其中,“5”指的是导学、研学、探究、诊断、帮扶五个环节,“1”则指的是课后拓展延伸活动。该模式立足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此,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白鹅》一课为例,谈谈“5+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深度钻研备课,开展以导促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要高效,学习任务须前置。“5+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便是“导”。在开展新课之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文本,吃透教材内容,并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以此为根据设计合理的导学案,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

以《白鹅》为例,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均以动物命题。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作者情感的变化比较容易理解,但抓住重点词语去品析文章、理解文本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他们来讲,这节课最难的是理解作者看似“吐槽”的口吻下流露出的用情至深。因此,学会明贬实褒的写法,体味语言的艺术,是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之一。

课前,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自主学习,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预设问题,并将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课上,教师以导学案为抓手,开启高效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注意将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任务设计明确,做到学有成效

温故激趣,以导促学。一是充分利用导学案。课堂导入要为学生即将展开的学习内容建立一个体系框架。鉴于导学案已经帮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梳理出了一条主线,因此,教师可以将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作为课堂切入点。比如,导学案中有一道习题:白鹅的特点是什么?课文中有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白鹅的特点,这也是本课的中心句,教师要抓住这个句子,开展以导促学。二是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课本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有价值,《白鹅》的作者丰子恺不仅是作家,还是著名的漫画家,本课的插图均出自他的笔端,直观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回顾作者简介,介绍作者生平,更利于学生对文本核心情感的把握。

抓住规律,学习文本。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本课多次提到白鹅的高傲,并通过其叫声、步态、吃相去展现。这是本文最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闻鹅声,体会白鹅的高傲。首先请学生们勾画出可以感受到鹅叫声高傲的词句,进而利用多媒体将鹅的引吭大叫播放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所营造的文化语境和文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心态及审美情趣,在此基础上体会词语含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充当鹅语翻译器,把自己想象成白鹅,说说白鹅“引吭大叫”的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快乐学语文。本篇课文条理结构都很清晰,在这样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学会抓住关键词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深入交流,高效合作探究

课堂学习离不开师生的互动合作。在具体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驱动型任务,促使小组成员针对重难点知识开展探究活动,并将探究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后面向全班汇报分享,最后由教师进行点拨评价。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思维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形成组内互教互助的良性机制,同伴间相互帮助、共同探究,高效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白鹅》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体会作者看似讨厌实则喜爱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讨交流。首先,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同桌一人演狗、一人演鹅,通过体验式朗读全情投入课文,反复揣摩,感受白鹅的性格特征。接着,教师提出问题:面对鹅狗斗,作者的心情如何?此时,学生对这篇课文中作者的表达手法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师要在此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深入挖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多维诊断问题,做到学有所获

多维诊断,即从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语用意识、形成语文思维等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有梯度的学业水平诊断,让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分层诊断可灵活运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通过预习诊断摸清学生的学习困难点;课中,通过即时诊断观察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生长点;课后,通过总结诊断了解学生是否到达能力生成点。

《白鹅》一课的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通过一系列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反语的表达方法,也能够判断出何为反语。但是语文课重在语言应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反语修辞仿写。其中,语用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顺利仿照课文的写法来写自己的宠物;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最开始可能没有思路,但从大家的发言中也能逐渐掌握反语的使用技巧。通过诊断,不同梯度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组内学困帮扶,实现共同成长

帮扶,顾名思义就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指导,但教师仅凭一人之力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除了传统的师生帮扶,还要调动小组成员的力量,实现小组内部的生生互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去建构知识而非被动接受,而组内的每位同学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彼此在交流沟通中可以实现思维的碰撞,获得他人的认同。

帮扶也不仅仅局限于课上,在课后和课前小组的形式都会伴随学生。学生除了请教老师,还可在小组内两两结对,随时随地进行帮扶。不同的配对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是双优生的组合,那么可谓强强联手,能够实现共赢;如果是优等生和学困生的组合,那么帮扶对象就很有针对性,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如果是两个学困生的组合,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形成良性竞争。

积极拓展延伸,全面提升素养

拓展延伸活动立足语文素养与能力的提升,能够打破时空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以《白鹅》为例,在学习完本课的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后,笔者设计了不同维度的延伸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識。

情感延续。语文教学应该深度挖掘文本,调动学生情感。就《白鹅》一课而言,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技术层面的知识,接下来应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作者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像介绍老朋友一样来介绍自己心爱的白鹅,结合写作背景,可以感受到,对作者而言,白鹅不仅仅是一个宠物,更是他苦闷日子里的精神慰藉。由此,笔者设计了“想象说话”活动,以“如果你是这只白鹅,现在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你想对丰子恺说些什么?”为题,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使之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进行仿写。语文知识重在运用,语文教学也应扎根实际、落在实处。《白鹅》一文整体围绕“高傲”一词展开,从三个维度分别介绍了白鹅“高傲”的特点,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是学生仿写动物类作文的好例文。而且,该单元的习作也要求学生能够介绍出自己的动物朋友,所以,为了给单元习作打好基础,笔者开展了“我的动物朋友”仿写活动,要求学生抓住动物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进行描写。之后,要求小组内互相分享、互相批改,通过反复训练夯实学生写作能力。

对比阅读。将教材及与其有关的其他篇目进行对比阅读,能更高效地实现知识迁移,并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白鹅》课后有“阅读链接”,需要学生和课文作比较,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的相同之处,体会表达手法上的相似。学生可以从两篇文章的写作内容、描写方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开阔思路,提升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白鹅学案课文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只大白鹅
背课文的小偷
白鹅写生记
乡愁导学案
背课文
可爱的大白鹅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