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入学教育模式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023-05-30 10:48潘松
教育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卢作孚寝室入学

潘松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为此,重庆市兼善中学通过顶层设计、周密部署,将入学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入学教育的强大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入学教育,培育家国情怀

学校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强调的“国家认同”素养概括为爱家、爱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五爱”,通过在入学教育中设计以下三个环节来实现素养培育。

校长讲校史文化。兼善中学由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先生于1930年创办。悠久的办学历史为学校积淀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是卢作孚先生的奋斗史;二是学校办学的发展史;三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的学校文化,包括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学校校训等。学校将这些教育资源进行统整梳理、概括提炼,开发成校本课程《卢作孚精神与兼善教育文化》,并将之作为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程,由校长亲自授课。通过校长讲校史文化,让兼善学子感受卢作孚先生作为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全面理解兼善中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教育思想,深刻领悟“兼善教育,兼善天下”的办学理念,熟知“智仁勇恒”的校训内涵,传承“舍得干,在兼善”的校园精神。

学生观“兼善新三绝”。办学初期,为了解决经费困难,卢作孚先生带领兼善师生办实业,创办兼善餐厅,师生在餐厅勤工助学,创造了“兼善三绝”——兼善面、兼善包、兼善汤。这是兼善人在艰难环境中自强不息、勤奋实干的历史见证。为了让新时代的兼善学子深入了解、传承和弘扬兼善精神,学校从美育入手,结合学校历史,开发了既是学校入学教育校本课程,又是美育校本课程的“兼善新三绝”——一首长诗《走进兼善》、一曲歌舞《心中那片红》、一台话剧《追寻》。“诗歌剧”分别从学校办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学校初创时的红色革命传统、卢作孚先生的高尚品格与爱国精神三个角度展示兼善教育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不仅要独善其身,拥有如同大海一样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学识、开阔的胸怀、逐浪的精神,还要兼善天下,拥有服务家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世界的愿望与能力,真正成长为爱家、爱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具有兼善文化烙印的兼善学子。

学生游览校园。兼善中学以学校文化为纲,以建设开放式校史馆为目标,在学校建筑、绿地、广场、廊道等场所,主题式、整体式地展现学校办学历史文化。经过多年打造,两个校区已成为完美呈现兼善教育文化的主题公园。北区校园用“一座大门一道梯”彰兼善之训诫;用“两片广场一长廊”显兼善之文化;用“三个园子一面墙”讲兼善之内涵;用“四幢大楼两塑像”扬兼善之精神。南区校园以“五养廊里培根基,七善楼里育人智,创新赋能成于思,博学明辨书意气”彰智育文化;以“上善湖畔心先善,四风园里身示范,人生路上德倍兼,仁德润人爱相伴”显仁育文化;以“运动场里训勇敢,体育馆里能斗胆,强身健体源锻炼,无体育、不兼善”扬勇育文化;以“家国情怀一面墙,儒学传统两广场,教育思想作孚像,实干精神万年长”聚恒育文化。在开学入校之际,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文化场所并做规范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和全面地了解兼善办学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润物无声之功效。

深化入学教育,培养社会责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社会责任”素养培养,基于此,学校在入学教育时,紧抓文明、友善、法纪、规则、道德、环保等关键词进行策划实施。

开学典礼讲文明之礼。“我的兼善”开学典礼是学校特色德育活动。根据德育工作实际与国家社会热点,学校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办学历史文化统一策划、有序推进、循环实施,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培养爱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17年起,学校先后开展“写兼善”“演兼善”“颂兼善”“画兼善”“品兼善”等10个不同主题的开学典礼,师生在开学典礼上,共话九秩校庆、颂扬百年大党、讴歌时代英雄、传承奥运精神,修身立命,受益匪淺。2021年,“我的兼善”开学典礼被评为重庆市德育品牌活动。2022年秋季开学,正值党的二十大即将开幕,学校所在城区北碚区正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学校也正建设全国文明校园示范校。以此为契机,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以“喜迎二十大,做文明兼善人”为主题,举行了“我的兼善·礼兼善”开学典礼。典礼全面围绕“文明之礼”这一核心主题,穿越古今、横贯中西,着力培养学生文明友善、生态环保的道德素养。

建班仪式定学习之规。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想让学生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除了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驱力,还要营造良好的班级外部环境。学校要求班主任认真策划班级建班仪式,重点设计“班主任阐释建班理念、班级建设目标愿景、师生共定班级公约、学生集体宣誓”等环节。例如,在阐释建班理念环节,班主任精准阐明“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人际价值观和“惜时+勤奋+守纪=成功”的班级奋斗价值观,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并践行,把班级建设成团结友善、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秩序井然的班级;在班级建设目标愿景环节,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包括出勤规定、课堂学习规定、教室清洁卫生规定、班干部自治规定等,形成班级建设的共同守则,促进学生达成共识,成为团结友善、遵章守纪、勤奋好学的班级一分子,为学生营造良好外部学习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育。

“寝室建家”养仁人之德。寝室是学生生活、休息、交往的重要场地,是展现学生责任与义务意识的重要场所,更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抓好“寝室建家”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文明素养。作为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学校,在入学教育中,兼善中学高度重视以家风、家训、家规为主要内容的“寝室建家”活动,对方案进行精心策划。例如,积极倡导树立团结互助、勤俭节约的“家风”,引导寝室成员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思想上共同提高;全力推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家训”,引导寝室成员爱护清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寝室整洁美观,形成人人遵守和执行的良性寝室卫生管理制度;制定人人认同并严格遵守的“家规”,如“熄灯上床,灯熄室静”“床上被折,床下鞋齐,地无纸屑,室无水渍”“生活物品自备,他人物品勿动”等,规范学生行为,并将之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法纪修养,促进每一个寝室成员养成仁人之德。

入学教育是进入学校的第一课,对学生来讲充满着新奇、向往与期盼。兼善中学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对入学教育进行了充分的设计、准备与实践。通过对学生入学教育的前后对比观察与问卷调查发现,这些举措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果。在“双新”背景下,学校将以此作为入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并不断深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特色学校创建的文化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朱怡颖

猜你喜欢
卢作孚寝室入学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卢作孚: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重读卢作孚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卢作孚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