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孟尝君”鲜英

2023-05-30 10:48刘志渝
文史春秋 2023年1期
关键词:张澜杨森民盟

刘志渝

作为抗战时国民政府陪都的重庆,众多的历史事件以及关键的历史人物,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其中有一位横跨军、政、商三界的历史人物,他就是民盟创始人之一、重庆“民主之家”特园的主人鲜英。

鲜英系军人出身,1925年出任江巴卫戍司令,驻防重庆;1933年春,他与张澜代表刘湘赴广西与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联络商谈反蒋抗日事宜,为后来《川、桂、红协定》的签订奠定了基础;1937年,他在成都与张澜、钟体乾代表刘湘与中共代表李一氓签订联合反蒋的秘密协定;1939年,他退出官场专心经商,毛泽东盛赞其为“当代孟尝君”。

投身军、政、商界

鲜英(1885—1968)字特生,四川西充人,著名民主人士;幼时家贫,后在亲友的资助下进入私塾学习。西充是文化氛围浓厚、自由开放的蜀地,近代以来成为川北有名的民主之乡,“布衣圣人”张澜、“保路先驱”罗纶都是西充子弟。1907年,张澜在顺庆府开办官立中学堂,鲜英入学成为其学生,张澜对这位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的学生格外关照,之后鲜英一生都追随张澜,两人亦师亦友。在张澜的鼓励下,鲜英于1908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入弁目队,同年加入同盟会。同期考入的还有贺国光、潘文华、杨森、刘湘等人,这些人后来都叱咤四川军政界。武昌革命胜利后,张澜出任四川军政府川北宣慰使,鲜英与刘湘、杨森等作为护卫队陪侍左右,张澜带着他们破除陋习,惩办恶霸,安抚民心。1913年,张澜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鲜英随张澜进京赴任,任袁世凯总统府侍卫官。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张澜一气之下返回四川,鲜英也以读书深造为名,辞去侍卫官职务,后经张澜保送,入陆军大学正则班旁听。1921年,刘湘以川军总司令之职据守重庆,鲜英担任川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及重庆铜元局局长,后兼国民革命军第十师师长。为扭转军队的陋习与歪风,鲜英制定了“三不”军规:一是要让士兵吃得饱,不许军官克扣军饷;二是军队不得扰民,不得向商民征收苛捐杂税,更不许抢劫,违者军法处置;三是军官不许抽大烟,限期戒除,不许买卖和运送鸦片,违者严惩不贷。

主持铜元局是鲜英最早接触的实业,这段经历为以后鲜英弃政从商经营实业埋下伏笔。1922年,军阀混战,急需军火,刘湘命鲜英将铜元局改为子弹厂。刘湘看中鲜英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天赋,任命他为四川善后督办公署参赞兼惠民兵工厂厂长。

1932年,张澜在南充创办建华中学,鲜英任该校董事长,负责筹资,并以自己经营所得资助当地教育。1934年,鲜英看准军粮需求扩大的时机,果断接手亏损严重的南充复兴面粉厂,自任董事长,一方面改进技术设备,一方面精简机构,通过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面粉厂的产量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开源节流和降低生产成本这两大经营方法令面粉厂产销两旺,日进斗金,大小股东皆大欢喜。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鲜英都忙于兴办实业,直到1935年老同学贺国光奉蒋介石之命入川整顿川军,推荐鲜英担任南充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任职督察专员期间,鲜英整顿县治,服务桑梓,还延聘张澜、晏阳初、梁漱溟等名流学者在南充实践平民教育,鼓舞抗战。这时蒋介石下令修筑川陕公路,恰巧鲜英生病在成都疗养,由手下代行署务,但天寒地冻误了工期,鲜英作为督察负责人被免去公署专员一职。此事让他下定决心离开官场,从此便定居重庆,专心四川的实业和教育。

1936年,鲜英在南充创办“四川蚕丝改良场”,培育出由江浙引入的杂交品种蚕茧。这种蚕茧茧色白、茧层厚,比黄色土茧优良,推广后蚕丝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为了推广蚕桑,鲜英还支持私人集股兴办果山蚕业社,发展栽桑、养蚕、缫丝一条龙作业,随着缫丝设备及缫丝工艺的不断改革,南充生丝质量明显提高,也让南充的丝绸声誉鹊起,红遍了大半个中国。

打造“民主之家”

在重庆渝中区上清寺的一座小山坡上,矗立着一排楼房,这便是鲜英的旧居。旧居始建于1929年,完成于1931年,有大小房间数十间,因鲜英字特生,他便将该宅邸命名为“特园”。特园主体建筑“达观楼”为鲜英夫人金竹生设计,可惜1968年毁于大火,仅保留书斋小院和偏房,经修缮后成为如今的“鲜英旧居陈列馆”供游人参观。

1938年底,经董必武介绍,周恩来专访特园,鲜英对周恩来的风度、才华及远见卓识极为佩服。周恩来对鲜英说:“特生先生,中共为同各界人士共赴国难,需要有一个联络见面的地方,特园能否提供这样的方便?”鲜英连忙回答:“特生久有报国之志,今天周先生、董先生如此推心置腹,为共赴国难,我一是愿意,二是不怕。”周恩来紧握鲜英的手说:“好,特生先生忧国忧民,爱国情殷啊。”从此,特园便成为国共要人、民主人士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的重要场所和秘密基地。冯玉祥、张申府、李公朴等人常到特园参加活动,抗战时期,鲜英对来渝的各界社会进步人士热情招待,特园成为重庆知名人士、社会贤达的民主运动大本营,是中共南方局对外活动联系的重要场所。1941年3月19日,张澜、黄炎培、梁漱溟及罗隆基等人在特园秘密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民盟总部抗战时一直设在特园,张澜任民盟主席,鲜英担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兼重庆支部主任委员。中共方面的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邓颖超、叶剑英等50多人都曾是特园的嘉宾;社会知名人士中,张澜、黄琪翔、黄炎培、梁漱溟、沈钧儒、史良、李德全、卢作孚、马寅初、郭沫若等常来特园;国民党左派也有不少人频频到特园。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张澜等人与鲜英商量后,决定以庆祝鲜英60大壽的名义办宴,借机邀请在渝的毛泽东与各界人士见面。8月30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来到特园。大厅内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席间冯玉祥将军题写“民主之家”匾额赠予鲜英,董必武亲书“达观楼”作为特园主楼的名称,张澜即兴撰联相赠。

毛泽东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说:“表老(张澜字表方)赠联,冯将军题字,董老起名,堪称‘三绝啊!”停了一会又说,“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要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鲜英献上其夫人亲手酿制的具有西充风味的“枣儿酒”,毛泽东尝过之后连连称好。鲜英即席发表生日感言,答谢各方来宾,感谢夫人金竹生相伴几十载,众人鼓掌祝贺,宴会欢乐气氛达到高潮。宴毕,鲜英子女拿出纪念册请毛泽东题词,毛泽东想了片刻,用钢笔写下“光明在望”4字,语带双关赢得满堂喝彩。临走,毛泽东拉着鲜英的手说:“特生乃重信守义的当代孟尝君啊。”從此鲜英“当代孟尝君”的美名在山城广为传颂。此后,毛泽东又曾两次专访特园,受到鲜英夫妇的热情接待。

中共的亲密朋友

五四运动时期,张澜在北京主持《晨报》,因母逝回乡奔丧,见蜀地毫无生气,便鼓励鲜英办报启智。鲜英遂在重庆筹资兴办《新蜀报》,1921年2月1日,《新蜀报》在重庆正式出版,明确提出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思想”为宗旨。正是在办报期间,鲜英得以有机会开始接触共产党人,对共产党远大的政治理想极为赞赏,从此成为共产党的同情者和支持者。《新蜀报》曾邀请萧楚女、周钦岳等进步青年担任主笔,邀请吴玉章、恽代英、张闻天等在报上撰文宣传进步文化思想以及共产党的主张,介绍苏俄及马克思主义。《新蜀报》是当时重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影响很大。

1936年,鲜英担任南充行政督察专员时,中国共产党从陕北派于江震、贾子群回川北工作,鲜英尽力协助,聘请贾子群到建华中学主持校务日常工作。全面抗战开始后,南充有几名进步青年要求去延安,鲜英亲自设宴饯行,赠送路费,并且发给通行证,以免他们沿途遭国民党军警检查扣留。

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先后遇害,重庆各界6000多人在青年馆举行追悼大会,在“民族之魂”四个大字下,鲜英凄哀悲痛地朗诵祭文,沉痛悼念在昆明为民主殉难的民盟同志。1947年6月1日,重庆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宪特对进步人士进行大搜捕,民盟总部机关报《民主报》员工30多人被捕。事发后,鲜英说服宣称不再管民盟事务的梁漱溟在《大公报》上发表公开声明,呼吁当局立即释放非法逮捕之《民主报》全体员工,众多被捕人员最终被释放,其中近10人是中共地下党员。之后,鲜英等人又掩护和资助获释的进步人士离开重庆。1947年11月6日,民盟总部迫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压力而宣布解散后,鲜英活动转入地下。1948年冬鲜英秘密吸收了在淮海战役中起义投诚的国民党第四十四军一五〇师师长赵璧光参加民盟。

1949年,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想通过民盟从中调解,重开国共和谈。借此机会,鲜英、梁漱溟等人出面与国民党反复交涉,于3月30日从渣滓洞集中营救了21名政治犯。这21名同志分两批被接到特园,鲜英特地设宴慰问,还给出狱同志发放一些钱,将他们有的迅速送往外地进行安置,有的就安排在重庆隐蔽下来。6月,蒋介石批准了毛人凤拟定的一份87人暗杀名单,鲜英的名字赫然在列,所幸接到西昌行辕主任贺国光的通风报信,鲜英连夜赶到成都,再前往西昌避难,才得以幸免。

11月,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重庆解放指日可待。蒋介石命令重庆市长杨森在撤离前配合国民党保密局爆破毁城。中共地下党得知此事,派苏云(鲜英在南充担任行政督察专员时,曾经为苏云办过去延安的路条)赶赴特园,希望通过鲜英策反杨森。苏云面见鲜英,让鲜英将中共的4项条件(保城、救人、起义、捉蒋)传达给杨森,鲜英赞成护城,并叫自己的儿子鲜恒前往杨森处冒险一试。

11月23日,鲜恒前往“渝舍”(杨森公馆)见到杨森。杨森虽然对蒋介石言听计从,但对形势也看得很清楚,知道国民党政权已土崩瓦解,遂承诺保证他的部队撤离重庆时绝不破坏城市建筑、骚扰百姓,但对后3项条件表示不敢承承诺。虽然最终鲜英未能策反杨森,但杨森撤离重庆时确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手下的国民党第二十军没有配合保密局破坏城市。杨森还在败退前给次子杨汉烈留下密令:第二十军可相机起义。一个月后,杨汉烈在成都附近的金堂县率军起义。1950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宴请各界人士,看见鲜英,握着他的手说:“重庆解放时,你受惊了,感谢你当年的3次接待,感谢你对民主运动所做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爱国民主人士,鲜英荣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8年,住在北京的鲜英因发烧引发肺炎,医治无效,于6月8日逝世,享年83岁。文

猜你喜欢
张澜杨森民盟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身价
礼敬民盟“教育世家”奠基人——张澜——纪念张澜诞辰150周年
向党而生伴党行——湖南民盟地下组织建立前后
张澜:拒用公款做长袍
朱德万县争取杨森
图志
NONLINEAR STABILITY OF VISCOUS SHOCK WAVES FOR ONE-DIMENSIONAL NONISENTROPIC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A CLASS OF LARGE INITIAL PERTURBATION∗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民盟关系探讨——兼论政党关系和谐
民国军阀有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