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的羌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23-05-31 01:38谢浩洋
中国市场 2023年14期
关键词:合理利用羌族

谢浩洋

摘要:文化资源属于特殊资源,其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性,外部性,公共性以及垄断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经济学视角,诠释了羌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问题,提出了羌族文化产业多维度开发模型,旨在为羌族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羌族;羌族文化资源;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F0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4-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4.000

羌族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羌族作为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其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底蕴丰厚、民族特色鲜明,羌绣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1羌族文化资源的经济学分析

1.1羌族文化资源的经济性

皮埃尔·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其中,文化资本包括三种类型:内含文化资本、特定文化资本和制度文化资本。其中内含文化资本包括知识类、技能类和艺术类三个层次,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艺术;特定文化资本主要有口头与非语言两种形式;制度文化资本则包含了国家法律和政策两个层面。内含文化资本,是指包含在个体之中,以精神和其他方式存在的文化资本。内含文化资本主要包括:文化产品、文化符号系统、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文化网络等。特定文化资本,是指一种以文化商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所谓制度文化资本,就是个体拥有的文化资本得到了制度的承认。如确定不同层次的非遗传承人是通过政府机构赋予文化资本作为保证性、权威性认证。与此同时,羌族非遗文化还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它只能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存在,从文化资本理论来看,非遗文化资源通过艺术作品或者科学制造出来的器物展现出来时,这类非遗文化资源便呈现出一种文化商品的形式,当它进入流通环节交换商品时,非遗文化便会被资本化。另外,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各级政府机构所确定的、有保证性的、有权威性的文化资源,这一文化资源被转化成了制度文化资本。

1.2羌族文化资源的垄断性

羌族文化资源垄断性表现为羌族节庆文化、羌族手工技艺、羌族歌舞文化以及羌族建筑文化,具有唯一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们在需求曲线上弹性不足,在总收益曲线在边际收益超过零时偏向右上方且斜率为正值,在边际收益低于零时偏向右下方且斜率为负值,在边际收益相等的情况下使总收益曲线出现最大值。如果需求曲线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尖峰厚尾现象,那么就会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况,相反,则可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此外,还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羌族文化资源拥有者要想获得最大的利益,就必须对需求弹性超过零的那一部分资源加以合理地使用。

1.3羌族文化资源的公共性

羌族文化资源虽有垄断性,但是这一资源是在特定人群的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通过代代传承而保存至今的,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羌族的文化资源既有文化性又有公共性、共享性的特点,是公共资源、公共文化传播性和共享性的体现。羌族人民以言传身教和口传心授的形式使之不断地流传和扩散,并且在公众的普遍参与下,得以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羌族文化资源既具备了一般社会资本所要求的一些基本屬性,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特殊性,这些特殊属性主要体现在: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多样性及复杂性等方面。正是因为羌族文化资源具有公共性,所以也就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特点。羌族文化资源非竞争性的特点可能会让人无限制地开发它,大打非遗品牌,任意滥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羌族文化资源非排他性的特点会产生搭便车现象,其后果是会造成羌族文化资源的不充分利用并最终损害羌族文化资源公共性。

1.4羌族文化资源的外部性

中华传统文化公共资源羌族文化资源外部性显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带来可观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而且还能产生显著的正外部效应(即降低社会成本),负外部效应(即增加政府投入)。羌族文化资源在大地震后得到有效地保存与传承,是对羌族传统文化的最好保护方式之一。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社会各界加大了投入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羌族非遗得到的良好保护和发展,也使得羌族文化资源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羌族文化是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文化,是弥足珍贵的资源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羌族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边际私人成本大于边际社会成本时,作为破坏实施者的个人或组织就会选择放弃对羌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行为,造成负外部性。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对羌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较多,但对羌族非遗的保护与利用却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研究,且多数都集中在其正外部性方面。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较深,部分人对羌学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对羌族文化资源认识不足。此外,羌族文化资源还存在着产权不清、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羌族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具有经济性、外部性、公共性、垄断性等多种经济特征的资源,为发展羌族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羌族文化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运用,并探寻羌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3羌族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支撑发展模式

从羌族文化资源垄断性的特征出发,结合文化资源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想增加羌族文化资源总量(不只是指经济方面的回报,还有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回报),就应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中,对羌族文化资源做出进一步的深度开发,以丰富羌族文化的内涵,并在保护羌族文化的前提下,对羌族文化资源进行理性开发与创新。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羌族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心,开发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羌族特色文化创意产品,以加大对文化资源的需求和扩大其影响,继而提升羌族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总收益。同时,通过搭建羌族传统文化产业园和羌族文化研究所实体平台,促进民族特色羌族文化创意产品在线上和线下宣传平台的发展。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羌族文化,提升羌族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为羌族文化传承提供良好氛围。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羌族文化创意产品的线上营销,改进线上销售模式与渠道,创建线上网络推广平台。

5.4创建羌族建筑文化创意产业品牌

5·12地震后,羌族传统的以石为室的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量的房屋倒塌,部分房屋被拆除,一些古老的房屋甚至被废弃不用,虽然还有相当数量的房屋仍保存完好,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房子已经倒塌或正在重建之中,所以,羌族建筑文化资源亟待开发与利用。北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其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众多独具特色的羌人村寨,北川羌族地区现存大量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其中有不少堪称世界一绝。北川羌寨要想经济发展更好,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人士共同努力外,还需要广大羌族同胞积极参与到经营管理中去,走公司化运作与农户入股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努力探索羌寨的品牌之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要考虑到它的垄断性和排他性,在对羌寨的保护利用时,可以将羌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羌族剧目,并以此为依托发展旅游资源,举办大型的羌寨文化旅游节来促进羌寨品牌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羌族村寨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对羌族建筑文化资源进行整理研究,打造一批风格独特、特色鲜明、工艺精湛的以碉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农家乐或其他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参观考察,并且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及古村落。

6 结束语

羌族非遗资源具有多种经济特征,因此,政府应加大保护力度。而当前由于人们保护意识薄弱,导致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甚至消失殆尽。所以如何更好地开发这些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本文通过对北川羌族文化资源优势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战略性思考,即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羌族文化资源,以及怎样科学地保护和利用羌族文化资源类型。

参考文献:

  • 樊敬岩.羌族羊皮鼓舞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J].当代音乐,2022(6):70-72.
  • 丁木乃.羌族释比经典中洁净与污秽观念的文化阐释[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2,39(1):23-29.
  • 丁木乃.羌族释比经典中洁净与污秽观念的文化阐释[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2,39(1):23-29.
  • 陈丽,霍红. 寻根,续根:羌族仪式性体育文化发展的前瞻思考[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体育史分会),2022:63-64.
  • 黄凯迪,何燕利.暮雪白头 初心不变——羌族女子独舞《云朵上的思念》创作谈[J].现代艺术,2022(3):30-33.
  • 周星君.羌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难点及对策研究[J].文化产业,2022(3):130-132.
  • 贾春光,付尧.生态博物馆在羌族文化变迁与保护中的应用——以休溪村为例[J].城市建筑,2022,19(2):131-133.
  • 陈希.羌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色及教学实践[J].尚舞,2022(1):84-85.
  • 蒲波.陕南羌族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宁强县青木川镇为例[J].百花,2021(12):71-73.
  • 仲昭铭.羌族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与数字化建设[J].当代旅游,2021,19(33):32-34.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2022年度自筹项目“羌族民俗文化传承——“瓦尔俄足节”传承人口述史研究”(课题编号:LZY2022—D07);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藏羌彝走廊民族音乐研究中心”2021年度一般规划项目“‘传统文化当代化观照下的川西藏羌彝走廊区域民间音乐遗存考略”(项目编号:LZY2021-B05)。

猜你喜欢
合理利用羌族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中职英语语音室教学优势及问题分析
家长资源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56 个民族56 枝花羌族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