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性发展: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社会—经济耦合协调研究

2023-05-31 14:53张迎春张世花
关键词:剪刀差三江耦合

张迎春 李 阳,2 张世花

(1.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2.西宁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引 言

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2016年3 月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批复印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三江源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立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凸显了三江源在国家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五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已建成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共建共享协同生态保护发展机制, 逐步实现三江源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试点中, 需正确处理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辩证统一关系, 在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1872 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 该公园的管理模式成为生态系统保护的范本。[1]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是为了更好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中确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生态保护、 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 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社区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1+5”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体系, 明确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目标。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一个集独特地理单元、 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彩民族文化的地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态保护,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 合理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研究文献来看,有大量广泛的基于不同角度研究社会经济和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2][3]从形成机理看,研究认为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是动态发展运行、 相互作用并不断演进的,[4]从研究区域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甘肃省生态、社会经济耦合关系,[5]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分析,[6]三江源地区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7]从研究方法看,采用PSR 模型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8]通过库兹涅茨模型分析不同区域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关系,[9]基于传统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10]有的学者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11]还有学者利用剪刀差方法及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城镇化与土地协同演化。[12]从以上研究可见,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区域、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可。 目前,对于国家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园旅游开发与国家公园游憩功能、[13]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研究、[14]国家公园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15]国家公园生态体系监测评价、[16]国家公园农户生计与脱贫[17]、国家公园生态经济社会耦合[18]等方面,相关研究指明了未来国家公园在管理体制建设、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以及园区农户生计与脱贫致富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促进国家公园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

基于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功能, 本文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系统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模型, 研究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 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支持。

一、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一)三江源国家公园概况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 以山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 平均海拔4500 米以上,试点区总面积为12.31 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面积的31.16%,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按照各类保护地的要求,划分为核心保育区(占三江源国家公园面积的73.55%)、生态保育修复区(占三江源国家公园面积的4.81%)和传统利用区(占三江源国家公园面积的21.46%)三个功能区。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具体实践。

(二)研究方法

1.熵值法

在进行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的评价时,单一指标往往不能完全衡量所有信息。 通过构建多层次评价系统,可以更好地体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状。故本文采用熵值法,利用各二级指标的不同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数。熵值法共分为三步,分别是标准化指标值、计算信息熵值和计算信息熵值权重,其主要步骤和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1)标准化指标值

其中,n为评价样本的总数。

(2)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

其中,若fij=0 时,则假设fijlnfij=0,且假设k=1/lnn,因此有0<Hj<1。

(3)计算第j项指标的基于信息熵的权重

进而, 利用指标权重与指标量化值计算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f(x)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f(y)是社会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f(z)为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

2.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共分为两步, 分别是耦合度计算和协调度计算。耦合度模型的使用,主要是为判别三江源地区三个系统之间耦合效应,即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程度。

所使用耦合度计算模型如下:

其中,C是系统耦合度,C∈[0,1],f(x)、f(y)和f(z)与上文定义相同。

在进一步的协调度计算中,需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 为耦合协调度,C 为系统耦合度,T 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令T=αf(x)×βf(y)×γf(z)。

3.剪刀差模型

最后为进一步判断两两系统之间的变化速率和差异化发展,借鉴李双江等[19]的研究,选取剪刀差模型作为评判依据。 以生态和社会发展差异为例,构建剪刀差模型如下:

通过计算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变化速率与社会系统变化速率在二维平面上构成的投影轨迹的夹角φ,揭示不同系统之间的发展差异和变化速率。

对于夹角φ 的判断标准,本文遵循李双江等的研究,将-90°<φ<0°判定为低级协调共生阶段,0°<φ<45°判定为初级协调共生阶段,45°<φ<90°判定为中级协调共生阶段。

二、计算结果及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权重

本研究选取三江源国家公园覆盖区域为研究样本,研究时间为2010 年至2019 年。数据主要来源于《青海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 年至2020 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气象公报(2019 年)》、各县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统计资料。 少量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和热卡插值的方式进行多重插补。 同时,考虑到采用熵值法进行数据拟合,需对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各二级指标权重系数选取如表1 所示。

表1 社会、经济和生态各指标权重

(二)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演变特征

1.生态系统发展综合指数

从图1 可以看出,2016 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之前, 三江源地区生态综合发展指数一直在1.1-1.3 的范围内平稳波动,但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之后,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从1.18 上升至1.94,呈现逐步向好的变化趋势,说明三江源地区生态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图1 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演变趋势

在表1 生态系统各级分类指标中, 权重占比较高的为平均流量指标和林地面积, 说明保证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 保证生态物种生存环境是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以来, 青海省政府高度重视三江源地区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依据《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划定生态功能区,强化生态修复和创新设置“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措施, 有力推动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使得园区植被覆盖度、湿地面积、湖泊水体面积均逐年增加, 污染治理和生态防护成果显著。

2.社会系统发展综合指数

从图1 可以看出, 三江源地区社会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由2010 年的0.53上升到2021 年的1.76,但在2012 年和2015 年出现较大下降, 两个年份出现下降波动原因相对一致。说明2011 年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和2015 年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筹建和新建期间, 政府财政投资和社会资本进入到三江源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保护的建设中,致使社会发展呈现短暂失衡和较大幅度的波动。

结合社会综合发展各项分指标权重可以得知, 决定三江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政府财政收入, 其次是教育医疗和金融发展水平。三江源地区财政收入主要依靠转移支付,由于肩负生态保护重责,坚守生态保护红线,造成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增长缓慢, 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 教育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对口援建的帮助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经济系统发展综合指数

从图1 可知, 三江源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由2010 年的0.29 上升到2021 年的1.62,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的下降坡度与社会发展指数的波动一致,都在2012 年和2015年出现大幅下降状态, 这与魏玮等研究结论相近, 认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在2012—2018 年生态—经济—社会过渡调和期,经济呈现较大的波动幅度。

(三)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社会和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

为充分评价三江源国家公园涵盖范围内生态、社会和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将通过剪刀差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分别判别。 其中耦合协调度判别标准,借鉴舒小林[20]等人的研究,构建判别标准如表2 所示。

表2 耦合协调度判别标准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到生态、 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耦合协调度的结论:1. 在2010年—2014 年期间三者之间的协调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都呈现增长趋势,但在2014 年以后到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 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出现下降后又恢复缓慢增长, 并在2017 年—2021 年达到良好协调状态,生态、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逐步实现互动良性发展;2.结合三者协调类型可以看出,在2010 年—2014 年期间三江源国家公园三者耦合协调发展总体表现为生态与经济滞后型, 反映出自然环境生态保护是约束生态、 社会和经济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3.在2015 年—2021年逐渐转换为经济滞后型,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质量成效明显,随着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性逐步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在生态保护优先的思想指导下,社会经济逐步适应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 具体协调度见表3。

表3 生态、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

(四)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社会和经济剪刀差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生态、 社会和经济耦合协调过程的差异性, 本研究采用剪刀差分析方法对生态与社会、 经济发展的变化速率构成的夹角分析相互之间的变化差异性。由表4 和图2 可以看出,生态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剪刀差结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3 年至2015 年,此阶段生态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剪刀差度数大幅下降,由27.0606 度下降为-19.6325 度, 两者之间发展差异不断减小。第二阶段为2016 年至2018 年,剪刀差幅度处于较为平稳状态, 生态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发展差异逐步减少, 两者耦合协调关系渐趋于初级协调状态。 印证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持续的投入, 而同期地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幅度为16.2054 亿元。 第三阶段为2019 年至2021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 生态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剪刀差度数由4.4412 度下降为2.4530 度。

图2 生态、社会合计经济发展剪刀差演变趋势

表4 生态、社会和经济发展指数、剪刀差及逐年增长率结果

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剪刀差度数在十年间基本呈现先下降后逐步小幅上升的形态,2011年—2015 年, 剪刀差角度迅速下降至-22.4650 度,并在2016 年以后基本稳定在[22°~38°]的区间内,结合协调度类型可知,生态环境状况发展较好,经济发展速率出现相对滞后。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 社会和经济三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持续向好的发展;(2)从耦合协调发展指数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 社会和经济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缓慢上升, 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初级协调—良好协调的演变过程, 总体上跨入了较好的协调阶段, 但是三者耦合发展水平仍然面临着不均衡问题,社会、经济耦合发展水平相对缓慢,2018 年—2021 年表现为经济滞后型;(3)从剪刀差分析生态—社会—经济发展增长速率的耦合协调水平看,在研究期内生态与社会、经济演化速率的剪刀差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说明研究期初剪刀差的下降是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力逐步增加, 中后期剪刀差的逐步上升说明正在形成以生态为支撑的新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如何完善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已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面临的新问题。

(二)建议

第一, 坚持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耦合协调机制。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 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生态—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发展, 必须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推进生态—社会—经济从严重失调到高级耦合,确立生态保护是核心和根基,尊重生态发展的自然规律, 从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出发,统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形成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协调发展耦合机制。

第二, 优化生态—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功能区划分, 明确园区各功能区可以优化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 形成在生态红线限制下的园区社会经济发展利用空间。 胡西武等研究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在自然演变、 经济优先和生态优先三种情景下分别实现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 推动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21]以三江源国家公园各功能区为对象, 对不同功能区的生态承载力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进行评估, 科学制定人口和社会发展规划, 优化农牧区居民居住点和用地集约化,推进农牧区人口城镇化高质量转型发展,优化生态—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第三,打造三江源国家公园新型产业发展梯度。

三江源国家公园属于地广人稀, 三次产业链短,产业附加值较低,就业增收少,发展新型产业梯度势在必行。研究表明,通过发展农牧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特色产品价值创造力与就业吸纳功能,促进全产业链收益增加,延长价值链,助力青海农牧区高质量发展。[22]

(1)提升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产业梯度

生态畜牧业是三江源地区农牧民传统的生产方式,也是三江源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三江源国家公园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专项规划》中表明,截至2019 年底,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增加值占到生产总值的55%。 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三个园区生态畜牧业的条件和优势, 围绕国家认定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玉树藏族自治州和“玉树牦牛”地理标识品牌等特色生态畜牧业品牌,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形成以牦牛藏羊养殖为基础的屠宰加工、冷链物流、提升品牌、走进高端市场为一体的高质量第一产业发展梯度。

(2)打造生态型服务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梯度

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守生命之源,筑生态根基”的建设理念,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生态旅游、生态体验、科学考察、环境教育等及藏文化的人文生态体验产品项目,促进园区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以此为契机打造园区内生态型服务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梯度,明确政府、企业、牧民在特许经营中的权利义务,促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开创生态补偿市场化的第三产业梯度

2016 年8 月22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生态立省是青海省的根本省情,也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借鉴武萍等的研究推算三江源国家公园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标准为110.20 亿元,[23]通过生态补偿市场化形成产业,产业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生发展的动力,使企业(农牧民)供给的生态产品能够实现经济价值,获得相应补偿收入,促使企业(农牧民)形成自发性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开创生态补偿市场化的第三产业梯度, 一是通过减免税等有效政策措施,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的开发利用,培育生态补偿市场供给主体;二是通过水权交易、 森林草原碳汇交易等方式构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 促进生态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序交易,实现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基础上, 推进区域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通过资金补偿、产业互补、合作开发等方式形成生态补偿产业保障机制。

猜你喜欢
剪刀差三江耦合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三江并流
从货币流通速度浅析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三个“剪刀差”
对话江苏卫视总监李响:节目合作六种以上分账模式 重视人才避免薪水“剪刀差”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剪刀差”制约了农药制剂出口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
粮食领域中“新剪刀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