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了,群众富了

2023-05-31 10:35芮杉杉洪冬霞奚颖
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3年3期
关键词:花台西畴海子

芮杉杉 洪冬霞 奚颖

从西畴县城沿着弯绕的山路行驶40公里,汽车穿越几座苍翠的山岭,便来到了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鸡街乡海子村。这里是中国石化云南石油文山公司的挂点村。

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花台、洋气的楼房、村民的笑容,一片生机勃勃。2016年至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无数的石化青年投身于此,用实干和担当谱写了壮美蓝图,用青春和奉献照亮了乡村之路。

牛丢了,找倪哥

“倪哥,我家牛丢了,警察也找不到,怎么办呐?”一大早,老李焦急的声音传了进来。文山石油驻村队员倪俊元闻声套着外套冲了出去。

老李今年40岁,家里只剩他和两个六七岁的孩子,平日靠干苦力维生,圈里的两头牛是今年的“大收成”。听说监控能防贼,他特地托人买了一个安在牛圈门口,谁知关键时刻竟啥也没拍到。

倪俊元了解情况后,边安慰老李边思索解决办法。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倪俊元四处奔波,晚上归集整理资料、白天骑着摩托到政府部门咨询,最终为老李争取到了近7000元的补助。

“有事找倪哥!”这成了海子村村民的口头禅。大到贫困户申请低保,小到老房子拆迁搬家、地里庄稼要收割、排水沟堵塞要疏通……倪俊元就像一个百事通,什么都能帮助解决。

“我是中国石化专门派来的驻村队员,帮助大家解决困难是公司交给我的任务,也是我的职责!”驻村4年,倪俊元骑着摩托走遍了鸡街乡的每一个角落,访遍了每一个农家院舍。他不仅将公司拨付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而且将公司的帮扶帮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种了甘蔗,村子大变样

“自从种了甘蔗,我们花倮族村真的是大变样啦!”花倮族村目前仅有3000余人,世代生活在大山深处。这里地处偏僻、山高路远、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增长缓慢,是帮扶的重点对象。

种植甘蔗是政府为鸡街乡量身打造的项目之一。相对于传统种玉米而言,种甘蔗成本低、收益高,政府提供补助政策、糖厂定期收购解决销路,“一条龙”帮扶助致富。

倪俊元深知此项政策的重要性。每天天不亮他就逐户宣传政策,天黑才回到村委会。遇上“钉子户”,他就反复跑,让每家每户了解并享受到政策红利。

“甘蔗得横着种、间隔要远一点、土要挖深一点……”种植期间,倪俊元晚上学习种植技巧、白天跟着指导员一家一家地传授,为村民答疑解惑,确保大家种得对、种得好。

“如今,在政府和中国石化的帮助下,我们大伙儿种上了甜甘蔗,盖上了小洋楼,生活越来越好!”自从种上甘蔗,包含花倮族村在内的鸡街乡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涨到了8000元,增长了3倍,种植面积也从200亩增至2000亩。其中,花倮族村的种植面积就占到1200亩。

石头做花台,西畴成画卷

“这河里石头做的花台就是好看。”2022年初,何璇满怀信心地来到鸡街乡,接过了倪俊元手中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何璇刚毕业半年,性格腼腆,与村民交谈时脸上总是显得羞涩和稚嫩。怎么才能放手去做更多事呢?他想,用实事定能拉近与村民的距离。

一次偶然的外出,他发现隔村修花台用的砖石是村民们从河里拾来的石头,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能省下不少材料费。回到鸡街乡后,他立马将想法与村长商议,积极动员村民参与进来,带头到河里搬运石头。

駐村半年,他参与过厕所改造、修建花台、疏通排污沟、挖土填路等工作,用行动助力海子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村企一条心,青山变黄金。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畴人在政府和中国石化的帮助下,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一镐镐、一锤锤,将乱石旮旯变成满目苍翠,用双手将西畴精神发扬光大。如今的美丽乡村,离不开西畴人的吃苦耐劳,离不开倪俊元、何璇等扶贫队员的无私奉献。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身乡村振兴,把农田种成风景,把家乡扮成花园,让“一家一景观、一村一幅画”不再只是理念和空话。他们将汗水洒在大山中、将坚韧留在乡村热土上,用实际行动践行苦干实干的石油精神。

2023年2月13日,云南石油文山分公司殷春发接过了接力棒,继续奋斗在这座美丽的大山中。山里的故事仍在续写……

责任编辑:曲绍楠

猜你喜欢
花台西畴海子
宋代绘画中园林花台样式解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西畴之秋(外一首)
“西畴精神”——写在石漠上的壮美史诗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谜语大搜集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