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建议

2023-06-07 16:33郭立业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胸围古树名古树

郭立业

摘 要 古树名木见证了一个地区的悠久历史,是地区文化的组成部分。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全面掌握连山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并开展保护工作,2022年组织各镇、村林业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工作,调查发现连山县现存古树名木410株,共21科26属29树种。大部分古树生长状况良好,但仍存在部分古树长势衰弱或濒危。为保护好连山县古树资源,提出建档立册、逐级压实管护责任、古树保护和复壮、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大力宣传古树保护政策5点管护措施。

关键词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保护管理;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19

古树名木历经沧桑,是一个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古树名木是见证历史、研究历史、探索自然奥秘的活文化,承载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具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1]。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研究与保护,对弘扬民族文明传统、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和选择乡土绿化树种、发展区域旅游产业及开展自然学科的科学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连山县),隶属广东省清远市,地处萌诸山脉之中,位于粤、湘、桂三省(区)接合部。东邻连南瑶族自治县、西接广西壯族自治区贺州市、南毗肇庆市怀集县、北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5′15″~112°16′00″,北纬24°10′25″~24°51′15″。连山县林木资源丰富,县境内峰峦林立,溪涧纵横,地势高峻,总面积的87%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经多年植树造林,2020年连山县森林覆盖率达85.8%,居广东省首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自然环境资源,造就了连山县内利于古树名木生长的环境优势。为深入了解连山县境内古树名木的资源状况,2022年对连山县各镇、村的古树名木资源开展深入调查,进行生长状况分析,并制订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为连山县古树名木保护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

1 调查方法

为掌握连山县古树名木资源情况,组织各镇、村林业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初步踏查和实地勘察结果显示,连山县现存410株古树,分布在7个镇。本文以连山县标牌的古树名木为研究材料,开展古树名木生长情况调查和保护管理分析,具体调查内容包括古树科属分布、古树等级、古树生长状况(树高、胸围、冠幅等)和古树生存现状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参考《中国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和《广东森林》等文献中关于连山县的植物记录,通过树木科、属、种名及生物学特性开展古树资源的鉴别判定[2-4];参考《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 2737—2016)开展古树名木资源分析,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和参阅县志文献资料等方法确定树龄[5-6]。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及以上的树木。树龄500年及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300~499年的为二级古树,树龄100~299年的为三级古树。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重要历史、科研价值和重大纪念意义的树木可称为名木,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2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1)古树名木科属情况分析。通过实地踏查、乡村访谈、查阅文献等方式,连山县现存古树名木21科26属29种,共410株,古树树种、科属及树种存量见表1。由表1可知,现存的29个古树树种中,南方红豆杉、竹柏、马尾松和杉木为南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常绿针叶树种,除银杏外的其余24个古树名木树种大多为南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阔叶常绿树种。银杏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亚热带地区,在广东省这一南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少,只在连山县等个别粤北山区有零星分布,连山县共发现2株银杏古树名木。

2)古树等级分析。按古树树龄分级标准,连山县410株古树名木中,一级古树9株,占总数的2.20%;二级古树80株,占总数的19.51%;三级古树321株,占总数的78.29%。

3)古树名木树高分析。据测定,连山县古树名木树高在6.0~38.0 m,其中树高超过30.0 m的古树有9株,占总数的2.20%;树高在20.0~29.9 m的古树272株,占总数的66.34%;树高在10.0~19.9 m的古树114株,占总数的27.80%;树高小于10.0 m的古树15株,占总数的3.66%。

4)古树名木胸围分析。连山县古树名木的胸围在110~1 120 cm,其中胸围超过1 000 cm的古树2株,占总数的0.49%;胸围500~999 cm的古树21株,占总数的5.12%;胸围400~499 cm的古树45株,占总数的10.98%;胸围300~399 cm的古树109株,占总数的26.58%;胸围200~299 cm的古树187株,占总数的45.61%;胸围小于200 cm的古树46株,占总数的11.22%。

5)古树名木冠幅分析。连山县古树名木的平均冠幅在4.5~60.0 m,其中平均冠幅30.0 m以上的古树21株,占总数的5.12%;平均冠幅20.0~29.9 m的古树99株,占总数的24.15%;平均冠幅10.0~19.9 m的古树264株,占总数的64.39%;平均冠幅小于10.0 m的古树26株,占总数的6.34%。

3 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1)连山县大部分古树名木生长状态良好,但有部分古树生长在村庄的房前屋后与乡村街道旁,受环境破坏、管护不力、病虫害频发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部分古树生长衰弱或濒危,出现枯梢、营养不良、杂草丛生的情况。2)连山县属山区县,财政资金困难,缺乏古树管护投入资金,在古树养护、抢救复壮和提高古树名木防御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缺乏资金、技术投入,导致古树保护质量低,持续性保护存在一定困难。3)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力度较弱,当地居民对古树名木的了解度较低,故缺乏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且有部分迷信活动者在古树周围焚香烧纸。4)管理不到位,对人为破坏、损坏古树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较低。

3.2 对策建议

针对连山县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连山县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工作,近年来,连山县按照省、市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相关规定开展保护工作。

1)建档立册。2022年,按照广东省林业局分发的古树名木保护牌样式及二维码,完成连山县410株古树保护牌制作和挂牌工作,并对9株一级古树安装监控视频,建立“一树一档”古树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健全古树档案更新制度,并录入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2)逐级压实管护责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职责分工和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加强古树保护管理。县、镇、村逐级压实管护责任,严格保护古树自然生长环境,建立健全日常保护管理机制,将专业保护与群众保护、定期管护和日常管护相结合,使古樹保护管理工作走上常态化轨道。

3)古树保护和复壮。制定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古树名木的保护及复壮措施》,对存在根系裸露、腐朽树洞、树体倾斜等古树采取复壮措施。近年来,连山县主要采取了清杂、修剪、修筑坝台、护栏、加固支撑、松土、回土、施肥及病虫防治等保护措施,共完成绿美古树乡村建设4个,维护复壮古树20株。

4)加大管护资金投入。为更好地保护连山县古树名木,使各项古树保护管理措施能顺利实施,连山县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5)大力宣传古树保护政策。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古树保护宣传活动,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向社会展示古树风采,弘扬绿色生态文化,增强当地居民对古树名木的重视度,形成公众自觉保护古树的良好氛围。

4 小结

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研究与保护,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和选择乡土绿化树种、发展旅游事业及开展自然学科的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连山县古树多作为风水树被保存,生长状况稳定,但由于环境破坏、管护不力、病虫害频发和人为干扰等因素,部分古树生长衰弱或濒危,出现枯梢、断头、树体残缺等不良状况,在连山县范围内开展古树名木调查和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通过本次古树名木调查,摸清了连山县古树名木的具体情况,为连山县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需相关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落实相关管护措施、提高古树保护意识,达到保护古树名木的目的,为连山县创建生态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亓玉昆,寇江泽.保护古树名木维护生态安全[N].人民日报,2023-01-03(14).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植物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4] 广东森林编辑委员会.广东森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

[5] 国家林业局.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 2737—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6]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EB/OL].(2001-09-26)[2023-01-01].http://lycy.hebei.gov.cn/article_3285.html?k=

c29ydGlkPTEwOA==.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胸围古树名古树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胸围革命
古树绿荫
幸而今天买了胸衣
百年古树东岛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