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对策

2023-06-07 01:19韩岩文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林区管护保护区

韩岩文

摘 要 保护林业生态资源对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提高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效果,改善和优化森林生态环境,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明晰了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剖析了目前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林业资源管护问题,提出健全林业资源管护措施,实行作业小班设计;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升森林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等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林业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9.9;F32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29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对林业资源保护利用的观念及方式方法发生了较大改变,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长期以来,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影响了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严重限制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1]。甘肃省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保护区域,在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内分布有甘南高原珍稀动植物资源、洮河两岸生态栖息地及森林生态系统等,因此应高度重视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改善和优化森林生态环境,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笔者以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为例,分析其林业资源现状,明确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对目前保护区内存在的问题做出剖析,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不断提升林业资源保护利用的水平,确保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质量,扩大保护区森林覆盖面积,推动当地林业迅速发展。

1 林业资源现状

保护区主要保护原始山区的寒温暗针叶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于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地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临潭、迭部、碌曲、合作五县(市)。保护区总面积287 759 hm2,其中核心区109 762 m2、缓冲区67 434 m2、实验区110 563 hm2;现有林地100 660.48 hm2,疏林地961.28 hm2,灌木林104 254.65 hm2,无林地52 917.98 hm2,未成林造林地及苗圃地30.92 hm2,森林覆盖率44.36%。

保护区植被属青藏高原植被区的森林草原地带。植被的坡向分布差异显著,出现了“阴阳坡”植被景观。阳坡以灌木、草甸、草原为主,阴坡局部分布有旱生针叶林区。纵向分布从下往上分成3个区域:

2 485~2 700 m是亚高山冷暖型针叶林,3 600~

4 000 m是高山灌木草甸,4 000~4 200 m是高山流石滩的稀疏植物区。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秦巴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高低差异大,地貌复杂,适宜各类林木生长,因此保护区内的植物具有种类丰富多样、区系组成复杂、过渡性强、垂直分布显著等诸多特点。

2 林业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1)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林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林业资源,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3-4]。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及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2)森林资源保护是实现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林业资源不仅可改善生态环境,净化大气及水源,还可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此,保护区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办公室、计划财务科、党委、资源管理科、科研管理科等15个职能科室,实有职工

1 022人;建立了3个基层组织、20个基层保护站和45个资源管理站点,以有效保护及利用林业资源,推动保护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保护区是拥有独立生态系统的自然区域,天然林资源丰富,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小型生态系统。但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保护区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保护区内已产生部分环境污染问题,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5]。

1)林业资源管护措施不健全。由于保护区面积广阔、森林资源众多、地理条件较为复杂,导致林业资源的监管、保护难度较大,部分林区管理不到位,存在乱采滥伐、非法砍伐等违法行为。同时,部分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会影响到林业资源的保护,如在山林中种植庄稼、圈养牲畜等。

2)造林成活率低。造林地區多集中在偏远地区,后期管理经费严重短缺,难以全面、有效地管理造林地。保护区林牧矛盾突出,牛羊在林区内大量啃食、踩踏林木,致使树木出现断裂,尤其是对幼林造成严重破坏,影响保护区造林成活率。保护区内部分地区的土地质量较差,植被不易生长。不科学的造林规划及树种选择,导致种植的树种不适宜在保护区内生长,在造林成活率低、生态效益不显著的同时,增加了造林成本。

3)缺乏林业资源保护意识。部分林区居民未正确认识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缺乏林区保护意识,以采伐木材为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首要途径,存在长期依赖林业资源的思想,对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缺少了解,难以真正实现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4 发展对策

4.1 健全林业资源管护措施,实行作业小班设计

为确保保护区管护到位,强化责任与利益相互约束的管护机制,认真总结和完善现行的管护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林区保护管理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到人,管护中心领导包保护站、保护站长包全站、管护人员包各自管护的林班小班;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考核、绩效评比和奖励、处罚制度,确保各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管护工作质量。基于此,保护区管护中心特计划修订和完善有关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公益林护林员工作职责及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的管理制度,明确管护中心领导、保护站及两级公益林管理办公室、护林员的责任区和工作职责,对护林考核工作进行明确规定和量化,实现责任与利益挂钩,进一步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提升管理水平。

为健全林业资源管护措施,采取作业小班设计的方式,对保护区进行管护。2021—2022年,保护区人工造林作业面积133.3 hm2,地类全部为灌木林地,分别在下巴沟保护站建设各林班中的作业小班,以提高获取林业信息的专业度及准确度。设计图斑海拔

2 780~3 180 m、坡度2°~34°,确定坡位和坡向,在土壤为山地草甸土、土层厚度40~50 cm、湿度较大的地方进行观测。根据各小班获取的作业情况,明确保护区内的灌木主要有山柳、沙棘、金露梅、小檗、蔷薇、山毛桃、鲜卑花,灌木高度为0.9~3.0 m、盖度为40%~70%;草类盖度为45%~80%,草根盘结度为中等程度。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小班作业模式确定造林规划,例如栽植密度为2 505株·hm-2的云杉,株行距可确定为2 m×2 m,在规格30 cm×30 cm的穴状整地后与现有灌木进行乔灌混交。针对林业资源管护措施不健全问题,采取作业小班设计可完善保护区内的林业资源管护制度,提高资源管护的可控性。

4.2 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升森林生物多样性

4.2.1 提高造林成活率

工作人员应根据林区的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合理规划,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品种;还应提升自身人工栽培、管理养护等技术水平,确保植树造林的科学性,保障森林资源健康发展,进而提高保护区内植物及动物物种的生存率,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部分生长速度缓慢的珍稀树种,应采取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和选育方法,选用优质品种,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区建立后,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障造林成效,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1)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大力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加大森林资源监管力度,对乱采滥伐、非法砍伐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破坏动植物资源的案件进行严肃查处。2)不断拓展动植物的分布空间及生活地域,加强对林区内物种的保护,科学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区内“天保工程”和“公益林建设”等林业工程的开展使保护区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逐年增长,使得林分品质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趋于稳定,生境条件得到改善,种群数量逐年增长。

4.2.2 提升森林生物多样性

1)加强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加大森林资源保护投入,加大对森林病虫害、林地土壤退化、物种变化的监测和防治力度,为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2)加快宜林荒山、荒地的建设,提高森林面積和森林覆盖率;强化低产林改造,培育中幼林;通过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复合林,改变保护区内云杉、针叶林等大规模的纯林造林模式。3)保护区需完善林业生产技术,尽量不采用大规模砍伐、炼山等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清山措施;在公益林中,除有特殊需求的人工造林外,通常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对单一林地进行改造,使其形成天然混交林。4)为了保证商品林林分的适应性,应进行适地配置。在保证商品林林分适应性的前提下,适地配置需考虑土壤类型、水分、光照、气候等多种因素。不同树种对这些因素的要求不同,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例如,在土壤较为肥沃、水分充足的地区,可适当增加杉木、松树等耐湿树种的种植比例,以保证商品林林分的健壮生长和发展,减少对林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4.3 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

4.3.1 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通过讲座、广播、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宣传,以提高林区居民对森林资源的重视度。通过义务植树、认管树木、划分责任、社区互助等多种方式,激发人们参与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保护区开展阶段性的“自由开放日”活动,以组织社会人员参观保护区的形式,宣传介绍林区林业资源的保护方式,并针对各种保护区内特有的树种向林区居民进行科普。

4.3.2 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

1)提高苗木栽植技术。①要进行适时补植,扶正幼苗,补植幼苗采用同龄优质苗木。补植需连续开展2年,确保幼苗保存率达到80%,按地区需要开展补植活动。②在保护区内,为加快绿化速度,常采用密植措施,但过度密植会导致苗木之间互相竞争光照和养分,影响苗木生长。因此,需在密植的同时采取加固措施,如采用支撑棍或绑带加固,以防出现苗木弯曲、倒伏等情况。③施肥前需进行土壤检测,根据土壤质量进行合理配比,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导致苗木营养不良或烂根。2)做好苗木抚育管理。①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常会遭受病虫害侵袭,导致苗木死亡。为预防病虫害发生,需进行定期的病虫害防治,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②针对林区内存在的牛羊啃咬、踩踏苗木等问题,为提高苗木存活率,在幼林管理方面提出“三造七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幼苗健康生长,提升造林成活率。③在造林前实施良好管理措施的同时,造林后要实行相应的绿化管理。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专人专项明确管理职责,联合当地政府、村委会,对造林地区的放牧情况进行协调及更改,以村委会为媒介,面向村民普及宣传林区保护思想,引导牧民为牛、羊选择合适的放牧区,以保证造林效果,确保幼林健康生长。

5 结语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生态重点保护区域,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以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针对其资源现状,明确了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保护区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结合保护区内的林业资源情况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和建设能力,才能确保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靳莹莹,常亚西,杨晓寒.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10):107-109.

[2] 乔杨.生态文明视域下东北林区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制保障现状分析[J].经济师,2022(10):49-50.

[3] 储成林.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1):59-61.

[4] 罗玉恩.关帝林局森林资源现状及经营目标分析[J].山西林业科技,2022,51(1):39-40.

[5] 张义皓,邓晓雯.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3):172-174.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林区管护保护区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