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毛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3-06-07 01:19陈大利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

陈大利

摘 要 落叶松毛虫是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常见虫害,对落叶松、云杉、红松等针叶树种的危害极大。为提升落叶松毛虫防治效果,推进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简要介绍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习性、形态特征、危害及发生原因,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总结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落叶松毛虫;综合防治;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

中图分类号:S791.2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30

落叶松毛虫也被称为西伯利亚松毛虫,在我国东北地区及河北省等地频繁发生,不仅会对落叶松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对云杉、红松等造成威胁。落叶松毛虫主要寄生在松树中,以松叶为主食。落叶松毛虫数量较多时,会对树木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树木大面积死亡。相关调查显示,在落叶松毛虫发生严重的年份,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的树木感虫率高达85%。为了提高造林质量,保障林木健康生长,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塞罕坝机械林场必须严格防控落叶松毛虫,通过各种防治措施控制落叶松毛虫对林木的危害。

1 落叶松毛虫生物学习性和形态特征

落叶松毛虫多生于背风向阳、干燥稀疏的落叶松林内,一般情况下两年一代或一年一代。幼虫会在树皮、树根、杂草中过冬,翌年4月初上树为害林木,6月老幼虫便可在树枝、树干等处结茧成蛹,7月成虫羽化。成虫具有强烈趋光性,常在黄昏及晴天夜晚外出飞翔或交尾,7月下旬开始产卵,8月初孵幼虫,

10月下旬下树越冬。

落叶松毛虫的卵几十粒或几百粒成一堆或排列成行,初产为黄色、淡绿,逐渐变成粉红和紫褐色。幼虫长有长毛,中部和后胸的毛有毒,末龄幼虫可长至10 cm,体色主要有棕红、黑褐、灰褐等,虫体两侧长有长毛,全体布满白、黑、棕色毛。成虫体色为枯叶色,前翅中外横线双垂,波状或齿状,亚外缘斑列深色,中室端具小白点。

2 落叶松毛虫的危害

落叶松毛虫初孵幼虫多群集在枝梢端部,2龄后开始分散取食为害林木,3~4龄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过冬,翌年4月开始上树为害树木,最开始以芽苞为食,随着树木的生长开始吃全叶。落叶松毛虫在幼虫阶段便以落叶松、红松等的针叶为食,大量幼虫聚集可將全株针叶啃食殆尽,使枝干形同火烧,导致树木由于营养缺失而死亡。截至2021年5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毛虫发生面积约875.73 hm2,是危害落叶松的主要虫害之一。

3 落叶松毛虫发生原因

1)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发生,使得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塞罕坝机械林场冬季较寒冷、持续时间较长,且年均降水量在400 mm,导致落叶松毛虫虫卵孵化成功率高,虫口数量增加。极端天气和恶劣环境导致林间难以形成完整的食物链,迫使落叶松毛虫的天敌(如赤眼蜂)数量锐减,最终导致落叶松毛虫泛滥成灾[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产生活中对木材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大量林木被采伐使林场植被遭到破坏,杂草增多,也为落叶松毛虫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3)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防治手段比较落后,专业性、科学性较低。例如,在落叶松毛虫发生后,塞罕坝机械林场习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应用较少。虽然化学药剂防治省时省力,初期收效良好,但是长时间使用化学药剂会增强落叶松毛虫的抗药性,增加长期治理难度。同时,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化学药剂会破坏林场生态平衡,减少落叶松毛虫的天敌数量,导致落叶松毛虫数量迅速增加,对林木造成更大的危害。

4 落叶松毛虫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1)对于林木稀疏的林地,应禁止采伐放牧,严禁与营林无关的一切人为活动,促进松林及林下植被生长,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落叶松毛虫天敌数量和种类,控制落叶松毛虫数量。2)对落叶松造林地进行温度、湿度、风向等因素的多方位调节,构建适合落叶松健康生长但不利于落叶松毛虫生长的环境,减少落叶松毛虫群体数量。3)通过研究可知,落叶松毛虫暴发以生长不良的松树和松林为基础,因此在落叶松毛虫频发区应补植阔叶树种,遵照适地适树原则营造针阔混交林,并结合伐针补阔、伐针补灌等措施,对林地结构进行改造,增强树势,提高林木抗虫能力。

4.2 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落叶松毛虫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天敌,如松毛虫赤眼蜂、黄纹平腹小蜂等是落叶松毛虫卵期的天敌;松毛虫狭颊寄蝇、家蚕追寄蝇等是落叶松毛虫蛹期的天敌;猎蝽、两色瘦姬蜂等是落叶松毛虫幼虫的天敌。林场工作人员可采取天敌治虫法,引进落叶松毛虫的天敌,消灭落叶松毛虫。塞罕坝机械林场在防治落叶松毛虫工作中,主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法。调查结果显示,防治率基本在70%~90%[2]。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放蜂时不能盲目投放,必须深入考察林场实际情况,掌握虫口密度,合理控制松毛虫赤眼蜂投放数量和频率。一般情况下,当虫口密度低于5条·株-1时,可在落叶松毛虫产卵高峰期前3 d投放松毛虫赤眼蜂,以有效减少落叶松毛虫数量;当虫口密度在5条·株-1以上、落叶松毛虫暴发区域虫株感染率超过50%时,可在落叶松毛虫产卵初期和盛期投放松毛虫赤眼蜂,以达到防治目的。如果虫口密度较大,前几次放蜂效果不理想,可适当增加放蜂次数,具体操作前要调查好塞罕坝机械林场内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充分掌握虫口密度和产卵期,从而提升放蜂效果。

2)以鸟治虫。落叶松毛虫鸟类天敌主要有大山雀、灰喜鹊、杜鹃等。工作人员可通过为天敌提供良好栖息环境增加天敌数量,如在虫口密度较低、林龄较大的林间悬挂人工鸟巢,吸引喜鹊等鸟类入住,布巢时间、数量、巢箱类型根据招引的鸟类而定。该方法长期使用效果显著且能够长时间控制落叶松毛虫数量[3]。

3)以菌治虫。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可用来防治落叶松毛虫,通过寄生到落叶松毛虫体内致落叶松毛虫死亡。白僵菌应用较广泛,限制条件也较少,通常可采用飞机喷粉、地面低量喷雾、人工敲粉袋等方法施用。而苏云金杆菌主要防治落叶松毛虫3~4龄幼虫,可同样采用飞机喷粉、地面低量喷雾、人工敲粉袋等方法施用。

4.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依据落叶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特點,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铲除落叶松毛虫,主要有以下5种方法。1)秋冬季落叶松毛虫会下树,在林场内的枯枝落叶层下过冬,因此林场工作人员可利用这一点,在落叶松毛虫下树过冬时集中清理林区内的枯枝败叶,并集中烧毁,降低虫口密度[4]。2)对于中幼林区的落叶松毛虫,可利用木梯、钩杆等工具人工摘除虫茧,将摘下的虫茧集中烧毁或掩埋,也可以起到防治作用。3)落叶松毛虫一般在松树的中下部产卵,人工采集卵块并烧毁,以达到降低虫口密度的目的;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可利用灯光诱杀成虫,也在成虫羽化初期使用高压电网诱杀,防治效果明显。4)利用绑胶带的方法杀灭幼虫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树下的落叶松毛虫在孵化后会爬到树上为害林木,这时工作人员可在林木上缠绕胶带,从而使得落叶松毛虫在上树时被粘在胶带上,防止幼虫上树,从而达到防治目的[5]。5)搂树盘法杀灭幼虫。调查发现,塞罕坝机械林场内落叶松毛虫会在冬季进入休眠期,这时可集中人力翻动林木周围的土壤,寻找冬眠的落叶松毛虫,再浇冷水将其冷冻杀灭。需要注意的是,物理防治需要付出较多的人力、物力,因此成本较高,通常适用于落叶松毛虫为害面积不大的林区,不适用于虫害大面积暴发的林区。

4.4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杀灭落叶松毛虫属于化学防治技术。一般情况下,化学防治方法适用于落叶松毛虫大面积发生的林区。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微胶囊药剂防治、人工喷雾防治、烟剂防治等。1)4月中旬,林场工作人员可将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制作成毒胶涂抹于树干上,防止落叶松毛虫上树[6]。2)5月中旬至8月下旬,林场工作人员可利用机械喷雾的方式向林区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

3 000~4 000倍液或森得保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以抑制落叶松毛虫的幼虫生长。也可将合理剂量的杀虫烟剂投放在林场内,用量为15 kg·hm-2,在投放烟剂时注意防火,以免引起火灾。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化学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如果化学药剂用法、用量不合理,可能会破坏林场内的生态平衡,不利于林场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根据实际尽量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4.5 加强科学管理

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毛虫发生呈上升趋势,对林场及周边区域森林资源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加强科学管理,积极开展落叶松毛虫防治工作。1)塞罕坝机械林场高度重视落叶松毛虫防治工作,将落叶松毛虫防治工作写进林场年度工作计划,对防治工作进行专项调度,稳步推进落叶松毛虫防治药械招标工作,根据各单位预测的虫害发生面积合理调配防治物资和器械,确保虫害防治准备工作及时到位。2)塞罕坝机械林场加大对落叶松毛虫的监测力度,精准监测落叶松毛虫单株虫口密度及上树情况,并积极与周边单位联系,主动为其提供落叶松毛虫监测、防治技术及防治器械支持,推动形成联防联治工作局面[7]。3)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林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林场管理水平,增强管理人员的防虫意识,积累虫害防治经验,提高虫害防治水平。此外,林场会对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以调动全员防虫积极性,提升落叶松毛虫防治效果[8]。

5 结语

落叶松毛虫对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源造成了较大威胁,采取落叶松毛虫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落叶松毛虫造成的经济损失,对维护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平衡、推动塞罕坝机械林场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淑芹.刍议济南市国有北郊林场白蜡蛀干害虫防治策略[J].南方农业,2022,16(14):13-16.

[2] 孙赫,赵美丽,武莉琴,等.混交林不同配比结构对落叶松毛虫发生与传播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2(3):106-113.

[3] 于德江,郑依国,孙晨辉,等.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毛虫致灾状况调查与致灾因子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22,35(3):103-111.

[4] 何宾,覃千山,葛鸿飞,等.哈尔滨实验林场主要蛀干害虫危害状况及防治措施[J].林业科技,2011,36(6):36-39.

[5] 高玉国,嵇保中,刘曙雯,等.几种植物生长物质对松树枝梢生长的调控及对枝梢害虫的防治[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2):266-271.

[6] 王尧.落叶松毛虫的形态特性以及综合防控监测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8):185-187.

[7] 任吉星.在森林食叶害虫防治上应用烟雾机的优缺点[J].农家致富顾问,2021(2):153.

[8] 陈江燕.辽西地区松树主要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4(10):110-111.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枣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大白菜常见侵染性病害识别要点及综合防治
河南省西峡县猕猴桃黄化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核桃树的冻害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