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及智慧林业管理模式应用建议

2023-06-07 03:31乔晶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乔晶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高速推进使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但部分地区受管护技术和管护措施落后的制约,森林资源破坏程度加剧,森林资源管护面临重大挑战。为提升当地森林资源管护质量,推进林业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创新化发展,以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分析智慧林业管理的内涵与关键技术点,针对当前管护措施设置不够充分、管护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管护技术存在滞后性等问题,提出“更新智慧林业管理模式,提高管护效率;升级林业智能巡检系统,提高应急响应速度;打造智能媒体宣传平台,增强宣传保障;组建考核监管相关机构,提高监管密度”等措施。

关键词 智慧林业;森林资源管护;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34

森林是重要性极高的生态资源之一,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是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的当务之急。有效管护森林资源不仅有利于“促经济”,还有利于“促发展”,有助于从根本上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然而,在目前的林业管理过程中,传统林业管理仍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及物力,管理效率并不稳定。随着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数字林业”已逐步升级为“智慧林业”,智慧林业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林业管理的主流趋势,此种模式能够精准掌握森林资源的实际数据,密切监测森林火灾和过度砍伐森林等情况,便于管理者准确便捷地管护森林资源,能够创造更多效益。因此,森林资源管护应使用更创新、更先进的管理方式,结合智慧林业管理的内在逻辑和关键技术,通过构建智慧林业管理平台、组建考核监管机构等措施,解决林业相关管护措施不足、监督机制欠缺等现有问题,依托智慧林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特点,对森林资源实施根本且有效的保护。

1 智慧林业管理的内涵及关键技术

1.1 智慧林业管理的内涵

智慧林业管理指的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控制机制,主要通过多种新兴技术实现,此种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涵盖林业资源管理、森林防火、病虫害监控等方面的林业综合性管理,实现森林生态多样性保护[1]。当前,智慧林业管理正逐步发展成现代化农业体系的核心,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举措。智慧林业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推进林业管理体系的升级,促进保护区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为林业现代化建设夯实技术基础。

1.2 智慧林业管理的关键技术

智慧林业管理主要依托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构建一种崭新的且具有发展前景的管理模式。1)在智能定位方面,智慧林业管理模式结合全球定位系统高精度、高覆盖度、高灵活度的特性,在智慧林业资源管护过程中,可为林业管理者提供精准的定位,实现陆地、天空、水源三维度实时监测,显著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2)在林业资源交互方面,主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结合智能感应识别等方式将互联网与物品进行连接,以达到智能监控、智能追踪、智能定位且个性化的检测效果。鉴于林业资源管护实际执行的难度较大,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系统地管理森林数据,且完整、及时地处理数据信息反映的相关问题。针对林业区域的灾情、生物动态,依靠物联网技术可对相关资源进行实时监测。3)在森林资源测量方面,遥感技术可通过发射高精准性的反射波进行林业测量工作,同步观察森林植物周边的环境变化和生长情况进展,并且批量形成高分辨率图像以便管护者进行信息分析。在收集和管理森林数据方面,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可帮助收集和管理各种森林资源的图像数据、视频数据。

2 森林资源管护现状

2.1 管护措施设置不够充分

目前,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在森林管护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宣传+巡逻”的方式,此种方式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且由于森林管护基层人员较少,洮河森林资源覆盖范围广、生物種类丰富,管护工作中存在着人少地多的困境,对森林资源管理效率产生了不良影响。单纯依靠传统措施无法完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维护,极易导致森林资源管护陷入僵局。同时,管控措施设置单一会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和森林防火工作落后。高新技术在洮河区域的森林资源管护中应用不足,导致监控效率低、资源管护力度不足,偷猎盗猎和乱砍滥伐等行为屡禁不绝,不利于林业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

2.2 管护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现阶段,保护区针对危害森林资源行为的监督、问责机制尚不健全,由于森林资源管护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存在部分部门并未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相关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现象。与此同时,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较为混乱、责任不清,导致无法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护,基础建设项目违法侵占林地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2]。此类破坏性行为导致森林资源被严重浪费,对我国的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2.3 管护技术存在滞后性

森林资源管理技术存在滞后性,忽略了对森林资源管理技术的引进与研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与资金的浪费。现阶段,林业信息技术的整体应用并不充分,往往用于被动处理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问题。在林业资源异常现象出现的初期,工作人员较难迅速确定异常问题的具体内容,仍需费时费力地核查其真实性。此种滞后主要是由于管理者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较少设置相应的应急措施,未充分发挥智慧林业管理的深层作用,导致针对异常问题的处理效率

较低。

3 依托智慧林业管理提升森林资源管护的有效措施

3.1 更新智慧林业管理模式,提高管护效率

智慧林业管理模式的应用要求保护区结合全平台信息基础和大数据等新型技术,落实智能工作流程,精准处理森林资源巡护和监管的流程问题。管理者应坚持共享、融合、创新的原则,在智慧林业管理模式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问题,创新方法,及时整合管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拆解分析[3]。例如,针对巡护记录工作较为繁重这一问题,管理者可使用智能移动设备实现巡护记录实时化,使巡护路径、巡护日期、巡护时长一目了然,通过智慧林业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森林资源管护的效率。智慧林业管理模式在甘肃洮河保护区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4个方向,如表1所示。

保护区依托智慧林业管理模式,实现了林业智能巡护等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的智慧化。针对保护区相关资源巡护监管工作执行效率较低的问题,可结合森林资源管理目标任务,成立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职能安排下层组织,以实施具体工作。1)资源管护小组模式下,管理者要充分依托林业智慧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森林巡护APP,通过云平台查询管理工作人员的位置、轨迹、工作内容,工作人员可随时撰写工作报告或及时报告险情。2)在智慧林业管理过程中,领导小组每月巡林次数不少于3次,护林员每月巡林次数不少于8次,领导小组和护林员每次巡林范围不少于2.5 km,巡林时间不少于1 h。3)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切实提高问题处理响应速度;通过智慧林业管护平台,建立巡林人员信息群组,共享林业管护状态并及时发布有关林业资源管护的技术文件、工作通知和巡林通报等。此种信息传达、信息互通的方式可有效加强巡林管理效率,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实现对森林整体资源的实时监控,提高保护区林业资源管护的质量与效率。

3.2 升级林业智能巡检系统,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且颇具代表性,在保护水资源、气候调节、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区境内仍存在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中有

4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被列入红皮书;有61种被列入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目录;115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价值的陆生野生動物名录。1)针对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情况,管理人员利用森林智能巡护系统记录、分析生态和环境数据,此种智能性的巡检方式有利于提高巡检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智能森林巡逻系统也被用于集中部署有关人员,以实现提高处理森林紧急情况的效率、持续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安全的林业资源管护目标。在实际调度过程中,管理者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全球定位系统可快速实现信息传达和人员统一部署,以减少信息传输连接的时间,提高调动效率。根据实际工作进程实现紧急调度跨地域巡护,帮助管理者面对大范围、多物种的区域资源管理工作时,迅速、高效地实施应急措施,以便相关人员迅速实施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4]。林业巡检模式升级是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大势所趋,在加强林业资源管护方法智慧化的背景下,保护区应重视将智能林业巡检系统融入智能森林管理的框架并逐步升级,提高林业管护的应急响应速度。

3.3 打造智能媒体宣传平台,增强宣传保障

洮河区域每年95%以上的森林火灾险情系人为因素造成。由此可见,加大地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林区周边居民的防火意识,是保护区林业资源管护的重要环节[5]。依托智慧林业进行资源管护过程中,管理者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造智能媒体宣传平台,完成资源管护宣传教育工作。例如,在洮河自然保护区内,管理者设置智能宣传系统,通过丰富的网络媒介制作有关森林防火的宣传标语、发放相关宣传资料,有效改善了传统人力宣传的条件,为提升防火宣传效果提供了智慧保障。保护区年度报告显示,在智慧林业管理模式的长期宣传下,森林火灾人为因素系数已下降39%,群众满意度高达97%。表明管理者依托智慧林业管理,提升了林业资源保护的宣传效果,成功强化了市民的森林保护与防火意识,较为有效地强化了森林资源管护。

3.4 组建考核监管相关机构,提高监管密度

健全的考核监管体系是林业资源保护的“安全锁”,其监管密度与林业管护成效息息相关[6]。1)管理者应重视智慧林业管理体系中考绩模块的构建工作,提高内部监管密度。在智慧林业管理体系中,通过大数据收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状况及突出成绩,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应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态度较为消极或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工作人员则需进行批评教育。该模块的实际运行将大大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助于其履行管理和养护的责任和职能,提高森林资源管护效率。2)针对当前保护区范围内出现的侵害现象,管理者应提高外部监管密度。通过智慧林业平台的数据支撑,不断探索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物联网、3S技术严格落实监管流程,以便及时发现侵害森林资源的不良行为并予以严肃处理,同时采取对应的补救措施。

4 结语

智慧林业的发展是实现森林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智慧林业发展中出现的管护措施设置不够充分等问题,及时采取构建智慧林业管理平台等新方式,结合专业化、科学化的现代林业管理技术,严格落实“合理规划、积极协调、坚决执行”三步走的林业资源管护策略,以此推动智慧林业管理全面发展,推进我国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荣.智慧林业在基层林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161-163.

[2] 王金河.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4):8-10.

[3] 陈虎.依托智慧林业管理优势助力森林资源管护水平提升[J].中国林业产业,2022(12):70-71.

[4] 赵怡琼.智慧林业助力森林资源管护[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4):90-92.

[5] 郭莹.实施智慧林业管理模式 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水平[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1):4-6.

[6] 李明亮.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及保护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9(15):160-161.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