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六万林场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2023-06-07 04:13莫芳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油茶

莫芳

摘 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油茶“双千”计划以来,广西国有六万林场深入贯彻落实“双千”计划,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为提高广西国有六万林场的油茶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油茶的经济效益,基于广西国有六万林场油茶种植产业的发展现状,从政策支持、技术支撑两方面分析了广西国有六万林场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并从油茶良种选择、造林地选择、整地挖穴、定植与施肥、幼林抚育管理、合理修剪定型、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油茶营造林技术。

关键词 油茶;幼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广西国有六万林场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36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人民政府为充分发挥油茶的经济价值,利用油茶种植促进乡村振兴,实施了油茶“双千”计划,大规模种植能为农户提供丰厚产出效益、带领茶农实现增收致富的油茶,目前,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已成为广西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广西国有六万林场(以下简称六万林场)油茶种植为研究对象,介绍六万林场油茶种植现状并总结六万林场的油茶种植技术,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1 六万林场概况与油茶发展现状

六万林场建于1951年,位于广西玉林市,主要经营森林资源培育、八角深加工、人造板加工、森林旅游康养、松香深加工等产业。2021年,六万林场资产总额达46.58亿元,实现总产值9.58亿元,荣获“全国林业模范单位”“全国十佳林场”“广西森林经营示范林场”“壮美林场”等荣誉称号。自“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六万林场围绕建成现代林场的目标,深入实施6.67万hm2商品林高质量发展项目,重点完成商品林“双千”基地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两大任务,力争到2025年实现林场商品林经营面积6.67万hm2,成为广西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标杆。

1.1 发展现状

1.1.1 政策支持

自广西提出实施油茶“双千”计划以来,六万林场重点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油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及贯彻落实油茶“双千”计划,努力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压舱石”。此外,为加快推进广西油茶产业发展,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审议通过了《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种苗保障方案》,印发了《“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指南(试行)》等文件。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六万林场今后的油茶种植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有利于保障油茶质量效益持續提高,油茶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油茶种植、应用、销售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1.1.2 技术支撑

六万林场在“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中,采用以“良种良法”为基础、以“丰产、优质、高效”为主线的实施思路,通过利用油茶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将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对油茶优良无性系丰产栽培进行集成示范推广,进一步形成了支撑油茶产业发展的油茶标准化栽培及有效经营模式等配套技术新成果。同时,六万林场以技术培训和示范样本进行带动,促进了油茶优良无性系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力求在技术培训与辐射带动的作用下,落实油茶科学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扩大油茶早实丰产技术的应用面积,带动玉林市油茶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居民就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六万林场依托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在2019年开展“油茶+N”复合经营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该项目在容县石寨镇、罗江镇建立油茶优良无性系丰产示范林,选育培育油茶优良品种10多个,创建油茶类林业示范区3个,新建示范林6.8 hm2、利用现有林营建设26.87 hm2;新造示范林第1年成活率98%,第3年保存率96%,4年生油茶平均冠幅0.64 cm2,平均单株开花率93.33%,利用1~2年生现有林建成的丰产示范林,5年生油茶林每667 m2平均产茶油22.09 kg,

6年生油茶林每667 m2平均产茶油34.96 kg,产业综合产值较高。

2 技术要点

2.1 油茶良种选择

六万林场为提高油茶新造林成活率和油茶成林生长质量,种植技术人员优选油茶良种。例如,种植香花油茶良种无性系义丹、义臣,以及选择岑软系列良种无性系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4号等2年生以上大杯苗营建油茶示范林,使用品种均通过了国家或广西良种审(认)定,丰产性好、产量高、出油率高,能为种植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

2.2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应选择交通便利,距茶叶初制厂直线距离5 km以内、距公路干线200 m以上的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造林地需排水良好,有效土层厚度大于

40 cm,土壤肥沃,但各类金属元素含量不宜过高,其中镉≤0.3 mg·kg-1、汞≤0.3 mg·kg-1、砷≤40 mg·kg-1、铅≤250 mg·kg-1、铬≤150 mg·kg-1、铜≤150 mg·kg-1,pH值5.0~6.5的砂质红壤或黄壤;造林地坡度需小于25°,最高不超过28°,其中坡度15°~25°的茶园宜建成等高梯级园地。

2.3 整地挖穴

造林前30 d需完成林地清理(炼山)、整地、挖坎、施肥工作[1]。1)林地清理(炼山)。清除林地表面的杂灌和伐蔸等杂物,若杂草、灌木生长旺盛,可在5—9月利用化学除草剂灭除杂草,如使用20%草铵膦350 mL/667m2,定向茎叶喷雾,每10 d喷施

1次,连续使用2个月,可实现林地清理。在杂灌丛生率较高,且当前人力资源数量不充分时,六万林场会选择使用防火炼山法清除芭茅、小山竹等杂灌。2)整地。由于六万林场的造林空间坡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六万林场常依据造林地坡度的具体变化,灵活选择整地方式。例如,当造林地坡度为15°~20°时,用小挖机做水平梯带,距离1.5 m,用大挖机全垦深翻

30 cm以上,除去土中的粗树蔸、树根等。当造林地为坡度10°~15°的斜坡林地,则采用水平阶梯整地、带状整地等方式,其中水平阶梯整地需按照水平方向环山定出等高点开带,自上而下顺坡拉一条直线;带状整地即每5~6行造林带挖垦1条宽带,采用隔行保留水平草带的整地方式,以防水土流失。3)挖坎。按

4 m×3 m或3 m×3 m的株行距挖50 cm×40 cm×

40 cm 的种植穴,每667 m2种植香花油茶56~74株。

2.4 定植與施肥

1)选择雨后或阴天造林,栽植时扶正苗木,深浅适中,填土压实,苗木根系不与肥料直接接触,定植后培蔸,树盘用稻草等覆盖。2)施肥。挖穴后,每穴施有机肥2.5 kg,基肥发酵腐熟后在造林前30 d施用,施后与底土拌匀,表土回填,防止肥分散失。

2.5 幼林抚育管理

1)补植。六万林场营林技术人员需定期观察油茶幼苗(林)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伤苗、死苗,及时使用岑软24号、岑软2号和岑软3号苗木(2~3年生大苗)进行补植,以保证林相整齐。2)除草培蔸管理。春季造林后,于当年的5—6月对油茶进行1次砍杂除草培蔸管理,8—9月进行第2次砍杂除草培蔸管理;第2年后,每年2—3月和7—8月分别对示范林进行中耕除草和追肥管理,视林地情况,若杂草生长过快,影响油茶幼树生长,可于9—10月再开展1次除草抚育管理。3)施肥管理。幼林期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其有机质含量≥45%[2];利用沟施法进行集中施肥,施肥沟规格为(30~40)cm×(10~15)cm,每株施0.5~1.0 kg,避免对根系造成损伤。对于坡度超过15°的造林地,可利用穴施法,将0.5~1.0 kg·株-1的肥料与一定量的土壤充分拌匀后施入穴中,并覆盖1层薄土。成林后,分别在3—4月、11月进行2次追肥,春季追肥以复合肥为主,其氮磷钾含量≥30%,施加量为0.5~1.0 kg·株-1;冬季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质含量≥45%,施加量为1.0~1.5 kg·株-1,以提高翌年油茶的开花率和保果率。

2.6 合理修剪定型

根据油茶各无性系的生长情况和树体特点,因树制宜地修剪定型,及时培育早期丰产树型。定型修剪的根本目的在于抑制幼龄茶树的顶端生长优势,培育骨干枝,促进侧芽萌发,同时增加分枝数,扩大采摘面积。该修剪理念有利于培育宽、壮、密的树型结构,为后续稳产、优产打下良好基础。

成年树在春季进行第1次修剪,距地面45 cm左右定剪;第2~3年的秋季进行第2次修剪,需比第1次剪口高15 cm左右,剪去上部枝叶;在春茶结束后进行第3次定型修剪,距地面45~50 cm处定剪;根据具体树势,若多余枝、徒长枝重新萌发生长,应进行第4次修剪,保证剪口光滑即可,距地高度与第3次修剪类似,以减少对夹枝,促使新枝向外生长,提高茶叶质量。

树势衰老的茶树,其产量会逐年下降,且育芽、萌芽、抽发新芽的能力逐渐减弱,树木矮小或部分半衰老茶树对夹叶不断出现,新发芽萌蘖能力较差,产量无法得到提高,此时,技术人员可依据树势衰老程度进行适当重剪,修剪幅度在35%左右,距地面45~50 cm处定剪。同时,在修剪过程中,充分发挥修剪的增产作用,营林技术人员须做好水肥管理,修枝后茶树养分损耗过多,需及时补水补肥,增施有机肥料或磷钾肥,以保证后续新梢萌发,施加量与幼林第1次追肥量相同。

3 病虫害防治

六万林场常见的油茶病虫害有煤污病、软腐病、炭疽病、白绢病、茎腐病、象鼻虫、油茶毒蛾、天牛及蛀茎虫等[3]。油茶病虫害常见的防控措施为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农业防治法,其中化学防治法指利用化学药剂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或使用以有机合成药剂为主的农药,减少病虫害传染源;生物防治是指通过以菌治菌、以菌治虫和以虫治虫的方法,维持病原或害虫的种群控制体系,以天然控制机制为基础降低病原菌数量和害虫密度;物理防治是指通过防虫板、诱虫灯等诱化、诱控技术,阻断害虫交配与繁殖媒介,最终减少害虫数量;农业防治法是指通过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为森林资源营造良好的适生环境,从源头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笔者主要以炭疽病和油茶毒蛾为例,介绍六万林场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炭疽病

1)炭疽病主要为害油茶的花蕾、枝叶、果实,是油茶最常见的病害之一[4]。炭疽病由胶孢炭疽菌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有时数个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形,当空气湿度较大时,病斑扩大形成黑色圆形病斑,病部产生黏性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病果易落,落果率在20%~40%,且降低种子含油量,延迟采收期。2)农业防控法:及时清除和修剪病株,减少初次侵染源;在油茶花期和花期后及时追肥,喷施磷酸二氢钾、硼酸、氯化镁、尿素等水溶肥50 mL/667 m2,或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如0.2%吲哚乙酸1 000倍液,喷施量为25 kg/667 m2、

0.5%萘乙酸800倍液20 kg/667 m2等,以增强树势,提升植株的抗病菌能力。化学药剂防控法:喷施1%波尔多液1 200倍液+50%甲基布托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使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综合防治,在5—7月,每15 d喷施1次,可有效降低林分间潜伏的病菌数量,降低病害蔓延速率。

3.2 油茶毒蛾

1)油茶毒蛾在六万林场每年可发生3代左右[5]。多为害油茶枝、叶部位,以卵在树冠中、萌芽枝条(树冠下层1 m以下)或叶背上越冬,初孵幼虫群集为害,5月中旬在根际四周土中化蛹,每雌可产卵50~300粒。

2)在林间释放茶毛虫黑卵蜂(5万头·hm-2)、赤眼蜂(5万头·hm-2)、茶毛虫绒茧蜂(10万头·hm-2)

等害虫天敌,利用食物链循环,降低虫口密度。还可利用绿色植保药剂,如使用白僵菌80 mL/667 m2;湿度较高的茶园可用青虫菌(1 g含100亿活孢子)喷雾防治,防效在82%以上;或使用杀螟杆菌(1 g含100亿活孢子)降低油茶毒蛾活跃度,减少虫口密度。或利用10%氯氰菊酯乳油1 200倍液100 mL/667 m2,进行综合防控,防效良好。

4 结语

六万林场具备油茶种植的技术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十四五”期间致力于油茶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业的综合利用发展,如今已成为助推当地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故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营林技术人员应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林地产出水平,采用科学的造林方法,做好油茶选种、整地、施肥和抚育工作,以确保玉林市油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明曦,文旺先,林宇岚,等.AM真菌和无机磷处理对油茶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22,40(1):36-44.

[2] 杨瑾,王忠伟,庞燕.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油茶产业发展绩效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1,41(12):168-177.

[3] 马丽丽,朱婷,兰龙焱,等.不同品种油茶果实成熟期叶片养分及磷组分的差异[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1,41(11):82-89.

[4] 董斌,蓝来娇,黄永芳,等.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20,38(3):16-25.

[5] 吴玲利,李建安,王楠,等.低温胁迫对两个油茶品种开花结实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20,56(4):681-692.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油茶
油茶花开茶子红
油茶价值观的转变是发展油茶产业的一个关键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