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2023-06-07 16:52何光显何倩格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何光显 何倩格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其在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价值被逐渐挖掘出来。以三军会师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为例,阐述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意义,针对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提出如下路径:组建专业团队,发挥人才效能;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品牌亮点;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关键词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路径;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5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强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让红色资源助力实现乡村振兴[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作为三军会师地,其所承载的红色记忆意义重大,要不断挖掘其价值,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1 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孕育并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还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新时代,更应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使其成为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

1.1 发展红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寻找红色文化与乡村产业的关联,促进二者融合发展,进而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繁荣。

会宁县在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本土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1)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红色旅游热度的持续攀升,会宁县丰富的红色旅游景点也备受欢迎,游客来到这里重温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记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革命精神。2)红色文化资源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历史底蕴丰厚,为红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红色文化资源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拓宽教育教学渠道,可促进教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传承红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党建引领、清洁家园、文化阵地、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及典型选树等[3]。会宁县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如今,会师精神仍是会宁人民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会宁县可以抓住红色文化这条主线,将其内涵进一步挖掘出来,打牢乡风文明建設的基础;传承红色文化,倡导村民艰苦奋斗、团结友爱,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宣传优良家风,培育良好乡风,促进乡村文化活动形式的创新,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进而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1.3 将红色文化融入基层党建,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效能是基础,也是关键。要坚持党的领导,科学统筹规划,扎实推进乡村有效治理。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管农村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动力源泉,将其与农村基层党建深度融合,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让乡村更有秩序[4]。

会宁县可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当地红色文化的独特优势,强化党组织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会宁县的革命人物、英勇事迹及淳朴的民风,都能为当地的治理起到促进作用,使村民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自觉参与民主管理,有效减少民主管理过程中的不作为现象和逆反现象,进一步提高德治法治水平,从而推动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

2 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将乡村振兴作为最终目标,坚定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是促进会宁县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激活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深入探索两者的关联性,寻找并解决当前会宁县红色文化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实现红色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2.1 专业人才稀缺,发展合力不足

从红色资源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其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1)相关调查发现,会宁县大部分红色景点的管理人员是当地的村民,其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村民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程度不够高、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难以合理规划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农村年轻人到城市务工、上学,致使农村人才严重匮乏。由于经济落后,外来帮扶人员是会宁县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依靠力量,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的专业人才不足。此外,农村的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薪酬不高、福利待遇不够好,导致人才流失比较严重。3)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专业的规划、管理和研究的不足,限制了红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2.2 品牌推广力度不够,特色品牌单薄

会宁县在红色文化品牌营销推广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3点。

1)宣传主题雷同,缺乏差异性。会宁县宣传的红色文化主题与其他区域相差不大,缺乏令游客印象深刻的记忆点。宣传内容大多是景区景点介绍,而没有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打造的特色节目,再加上会宁县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比较离散,红色文化宣传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市场影响力不足[5]。2)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效果不佳。会宁县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宣传红色文化,但宣传效果不佳,红色景点的知名度与周边其他景区相比较为逊色,甚至部分当地人并不完全熟知会宁县的红色文化资源。3)品牌特色不足,缺乏亮点。会宁县对红色文化品牌的创新不足,其他优质资源并未被挖掘,大部分游客仅仅停留在“会宁会师”这一历史事实,而对会宁县发生的其他历史事件并不了解,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的整体发展。

2.3 配套设施不足,制约乡村生态文明的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经济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会宁县经济发展水平低,再加上资金不足,使得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的难度较大。虽然吸纳了一些资金,集中开发了部分红色资源,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红色资源因资金不足而未被有效开发利用。

1)红色景点比较分散,地理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游客花费的时间成本较大,相关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如停车场不足、食宿条件较差。景点周围的娱乐休闲场所也不多,致使游客停留时间过短。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会宁县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会宁县人民政府虽然制定了发展规划,但实际效果不佳,未能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助推鄉村振兴的价值。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对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许多遗址遗迹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2)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缺乏系统、合理的规划。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会宁县在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例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对革命遗址的开发处于低水平状态;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部分遗址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3)红色文化景区的相关基础设施不健全。基础设施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可为旅游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但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所必需的旅游公路、景区内的步行道、供电线路、供排水线路、旅游厕所、消防安防设施、垃圾污水收集设施、展陈场馆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必要的环境整治还存在一些问题。

3 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3.1 组建专业团队,发挥人才效能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也离不开人才。会宁县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培养一批红色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队伍。

1)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致力于培养出专业的宣讲人才、修复人才等。此外,要积极打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如健全工资福利待遇体系;完善人才流动机制,防止人才流失。在深度挖掘本土人才的基础上积极与走出去的本土人才建立联系,为其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2)建立一支优秀的红色文化讲解队伍。专业的讲解员不仅要熟知会宁县的红色文化及背后的故事,还应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通过富有趣味的语言向游客讲解会宁县的红色文化。此外,讲解员必须具有极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坚定信仰,不歪曲历史事件和人物,准确、客观地向游客讲述历史事实。

3)坚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原则。在坚守本色,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的联系与交流,组织本土人才去其他地区进修,借鉴其先进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等经验,促进本土红色文化的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3.2 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品牌亮点

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立足于红色基地,引领乡村振兴发展。要善于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对区域内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实现。

1)整合资源。对区域内所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尤其是散落在农村各处的红色文化资源、自然风光、民俗等,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宣传方案,打造特色文化产品,提升特色文化价值,形成一条特色文化产业链,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2)合理规划。红色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创新,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创立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品牌。合理规划是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的前提,即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持本底本色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做强红色文化品牌。

3)创作红色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红色文化艺术价值丰富,通过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红色文化的诞生与农村农民有着解不开的联系,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对游客有着巨大的感召力。要充分发挥优秀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独特作用,大力支持创作面向广大游客、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将红色文化素材融入会宁剪纸中,让游客在欣赏剪纸艺术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3.3 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红色景区是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及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必须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严格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对红色旅游提供金融支持。将专项资金投入当地红色文化建设项目,如红色文化广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餐馆及纪念品店等。

2)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交通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会宁县应增设到其他市区的交通路线,或者开设会宁县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到其他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旅游路线,缩短往返旅游景区间的时间,增强游客体验感和获得感。

3)完善旅游休闲设施。会宁县作为一个富有内涵的小县城,民风淳朴。因此,会宁县人民政府可以支持鼓励红色景点周边的村民打造特色民宿、精品客栈等,解决游客的住宿问题;建造特色农家乐或特色小庄园,向游客推广当地的特色美食,如杂粮面、会宁凉粉、会宁羊羔肉等,既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景区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又使会宁县的经济得以高质量发展,更能为乡风文明目标的实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 结语

会宁县承载着深厚的红色记忆,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4-9.

[2] 张跃平,宋婧琳,吕玲.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甘肃庆阳市荔园堡村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22(2):78-85.

[3] 刘惠玲.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及优化路径:评《农民公共精神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1(4):169.

[4] 王语心,何奇诺,蒲伟军.共同富裕背景下红色基地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研究:以温州红色基地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1(34):167-169.

[5] 陈芳婷.南梁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9,34(7):65-68.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