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视角下濉溪县乡村振兴发展探析

2023-06-07 16:52刘旬旬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刘旬旬

摘 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为努力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濉溪县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三道“坎”——要素制约之“坎”、经营主体不强之“坎”和产业升级之“坎”,分别针对性提出做好人才攻关的“三个结合”、做好资金整合的“多元投入”、做好技术方面的“一个应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坚持小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培育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充实壮大农业合作社,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以及坚持产业多元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乡村产业“升级版”;不斷探索扩展乡村功能,提升乡村产业“成色”,做强产业发展引擎。

关键词 乡村产业;要素制约;经营主体;乡村振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51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相关决策部署,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打出了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组合拳,乡村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发展要素、经营主体、产业层次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濉溪县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

1 濉溪县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濉溪县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目前,濉溪县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主要体现在

3个方面。

1.1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农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而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1年,濉溪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33万hm2,粮食产能实现“十八连丰”,肉蛋奶、水果等优质农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小麦育种取得历史性突破。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也稳步提升,2022年投资了2 000多万元使用植保无人机对农田进行“一喷三防”服务,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至99.65%,位居安徽省前列。

1.2 产业形态更加多元

产业形态是否完备目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濉溪县各乡镇凭借各自具有的乡村资源,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乡村产业形态日渐丰富。1)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涌现出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包括果树、花卉苗木、糯玉米等,很多乡镇都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产业附加值得到很大提高。2)普通农产品的产业链不断延长。形成了加工产业不断向粮食等主产区靠拢的产业布局,逐步实现了农产品的就地加工转化,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生产成本。3)乡村服务业发展让农民的致富路越来越广阔。百善柳孜文化园、蒙村果蔬采摘园、铁佛的千年古银杏等引来了四方游客。电商服务网点在濉溪县各乡镇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居民在享受网购快乐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特色产品通过网络营销出去。

1.3 乡村产业加速融合

产业融合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濉溪县乡村产业融合路不断向深处和实处延伸,形成了很好的发展态势。1)涌现出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主要形式的融合主体。截至2021年底,濉溪县已拥有农业产业化企业120多家,其中规模比较大的将近80家,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93家,家庭农场4 098个。2)产业融合业态呈现多元化。铁佛镇是濉溪县推进乡村文旅融合的典范乡镇,镇内有古城村、铁佛支部旧址、淮海战役铁佛烈士公墓等红色资源,还有位于邹楼村的千年银杏树、卧龙人民公社展示馆等,历史文化、红色资源都得到了充分挖掘。

2 濉溪县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三道“坎”

近些年,濉溪县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2.1 要素制约之“坎”

1)缺乏专业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短缺仍是制约濉溪县乡村产业振兴甚至乡村振兴的瓶颈。①乡村干部队伍配强难。很多乡镇虽然有编制空缺,但难招来优秀大学生。招人难留人更难,“边招人边走人”已成常态。②缺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实用型人才,尤其是缺少关乎农村产业升级的农业科技、经营管理、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人才。这主要因为村里平台少、机会少,待遇低。同时,濉溪县约有29万农民外出务工,“妇女农业”“老人农业”问题凸显,职业农民群体还未形成[1]。2)缺乏资金撬动。资金是发展的基础,目前很普遍的现象是大部分农民的可抵押物有限,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银行往往贷给农民的资金非常少;且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银行更倾向于把可用资金投资到城市的项目中去,农村的发展缺少撬动资金。目前,濉溪县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社会资本等进入乡村的意愿不强,农村资源转化为资产的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3)缺乏技术的支撑。这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如很多小农户还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喷灌、滴灌等技术应用不足,主要是受小农生产、技术瓶颈、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对产业现代化的实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2 经营主体不强之“坎”

濉溪县乡村产业的经营主体以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为主,但是每种经营模式都存在不足。1)小农户经营存在很多弊端。濉溪县的乡村产业经营主体仍然是以小农户经营为主,小农户经营有很多弊端,如生产分散、规模较小、管理粗放等,再加上农药、种子、化肥的大量使用,小农户种地成本越来越高[2]。另外,小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也存在壁垒。当前,小农户的农产品销售主要是等待商贩上门收购,然后再由商贩运往农产品收购中心进行二次销售,这样的销售方式使农产品销售的价格有所降低。总的来看,农户对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了解较少,加大了农产品滞销的可能性。2)家庭农场创建不足。家庭农场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小农户经营的某些劣势,但濉溪县家庭农场创建尚属于初级成长时期,数量不多、竞争力也不强。3)合作社发展质量有待提高。虽然濉溪县各乡镇都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普遍处于前期成长阶段,基本上表现为一个领办大户牵头组成,合作社的规模不大,而且合作社成员之间不是真正的利益风险“共同体”,对农户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

2.3 产业升级之“坎”

1)产业基础不够扎实。在种植业方面,农产品相对单一,以小麦玉米为主的传统种植占比偏大,特色农业的占比还不够高;在养殖业方面,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存栏量与土地种植面积不成比例,与当地生产技术能力不匹配。2)产业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弱。濉溪县主要产业包括面粉及面制品加工、瓜果蔬菜运产销、畜禽养殖肉制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从五大主导产业的产业层次看,濉溪县农业产业层次比较低,大多是从事种植、养殖等初级原料生产。而且11个乡镇的主导产业同质化、单一化严重,不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3)产业融合程度不高。①农业产业链条短。乡村的农产品大多是原产品直接销售或者是经过简单基础加工出售,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的农业产业链条涵盖的还不够全面[3]。②农业与乡村功能扩展不够。农民的收入大多依靠有限的农产品销售或外出务工,很少能够获得农业多功能发展和乡村价值的综合收入。

3 产业振兴新思路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濉溪县需要针对乡村产业存在的问题,多点发力,打好“组合拳”,努力走出“产业振兴”新思路。

3.1 越过要素制约之“坎”,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3.1.1 做好人才攻关的“三个结合”

1)坚持外来引进和本土培育相结合。要创新引进机制,人才引进工作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同时要多措并举培育人才,不仅要抓好乡村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主力军的培育工作,也要注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打好“乡情牌”,培养一支技术扎实、人员稳定的人才队伍。可以通过鼓励乡村企业积极与高校等智库对接,开设乡村人才培训班等形式,精准培育乡村产业紧缺人才。2)坚持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智相结合。要不断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要不断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模式。另外,還要根据需求引才、引智,让人才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上来。3)坚持搭建好干事创业平台和追梦圆梦平台相结合。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既要在事业上、福利待遇上“想方设法”,为人才搭建好大胆干事创业的平台,也要在乡村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上“绞尽脑汁”,为人才搭建好安心追梦圆梦的平台。

3.1.2 做好资金整合的“多元投入”

1)探索构建政府主导、乡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财政资金要统筹整合,使各类建设资金优先安排给乡村产业项目;鼓励村民参与乡村产业投资,构建“共同建设、共同分享”乡村产业发展机制;社会资金要多元开发,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创新抵押贷款方式。2)财政可以设置乡村振兴建设项目风险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乡镇建设资金的融资担保,合作金融机构按基准利率下调一定比例为建设项目提供金融支持;还可以设立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公司,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程建设的有力抓手。

3.1.3 做好技术方面的“一个应用”

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强化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技术在乡村产业上的应用。

3.2 越过主体不强之“坎”,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3.2.1 坚持小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

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也保证了小农户家庭经营的稳定性,但是同时需要努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探索推广“小田并大田”经营模式,不断缓解小农户经营面临的困境。最重要的是引导小农户转变经营理念,学习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营销知识、农业管理知识,学习“互联网+农业”的创新融合,用新知识、新技能武装头脑,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农民。

3.2.2 培育适度规模家庭农场

小农户经营存在很多有利的方面,但是也存在弊端和问题,家庭农场便应运而生。目前,乡村人口城镇化已经成为大势,这为乡村发展规模化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濉溪县目前很多农户的土地已经流转出去,但是还需要探索更成熟稳定的机制,为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打下坚实基础。可以从财政补贴、大型农机购置补贴、贷款贴息、专项保险、税收优惠、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鼓励家庭农场做大做强[4]。

3.2.3 充实壮大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属于更高层次的农业组织形式。合作社可以把农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体系,同时抗风险的能力也会更强,不仅更能保障粮食安全,而且农民的利益也能得到很好的维护。针对濉溪县农业合作社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进一步鼓励推进探索“合作社+X”多种发展模式,支持引导合作社与大型商超、批发市场、大型企业等建立多种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多方效益的最大化。

3.3 越过产业升级之“坎”,做强产业发展引擎

3.3.1 产业多元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

1)努力做大做强传统种养业,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基础;2)高度重视产业同质化带来的风险,根据不同乡村的不同资源基础,发展多元化乡村产业类型,有效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3.3.2 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乡村产业“升级版”

最重要的是瞄准市场,看到精准的消费需求,找好卖点,算好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大账,打造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更强、更长的产业链条。可以充分利用农业收获物发展相关产业,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农作物的秸秆可以给牲畜当饲料,也可以经过加工形成生物质燃料、生物质肥料。

3.3.3 不断探索扩展乡村功能,提升乡村产业“成色”

农业除了可以提供农产品的功能之外,还有提供农业景观、休闲与体验等功能。濉溪县乡村风光旖旎,可以把这些原生态田园作为卖点,打造乡村旅游新景点。同时可以打造更多的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特色农场,如特色花圃园、特色水果园。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可以围绕乡村产业的多功能性,围绕发展中的新需求,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电商直播等新技术进行拓展,开发创意农业、众筹农业、会展农业等[5]。

参考文献:

[1] 徐宏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师,2022(11):26-27.

[2] 张静丽,程黎君.产业兴旺视角下陇东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7):

189-191.

[3] 吕航.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兴旺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31):20-22.

[4] 林子祺,黄泉林,蔡洵琪.基于产业兴旺视角的乡村振兴发展对策研究:以九溪澳村水产养殖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1):22-23.

[5] 温铁军,杨洲,张俊娜.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实现方式[J].行政管理改革,2018(8):26-32.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