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庆阳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3-06-07 23:07胡志刚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耕地

胡志刚

摘 要 甘肃省庆阳市广泛种植苹果,在西峰区、宁县、正宁县、庆城县、环县、镇原县和华池县都有大面积栽植,属庆阳市栽植最为广泛的果树之一。随着全国土地政策的调整,出现了“果粮争地”的矛盾,如何在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实现苹果产业的长远发展及产量品质的提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提出推广更新栽植、加大老园改造、果园上山上坡、培育抗逆品种、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科技投入、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助力庆阳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苹果产业;耕地“非粮化”;甘肃省庆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57

近年来,革命老区甘肃省庆阳市坚持“小苹果,大产业;小苹果,大民生”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广“331+”发展模式,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栽植面积达到9.27万hm2,

苹果成了当地农民的“脱贫果”“致富果”“幸福果”,成为最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2020年11月,《國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出台,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指出,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庆阳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防止耕地“非粮化”出现了突出矛盾。基于此,本文就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既实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又不出现果与粮争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发展现状

庆阳市位于东经106°20′~108°45′,北纬35°15′~37°10′,海拔1 100~1 600 m,属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资源禀赋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优质苹果生产所必需的7项主要生态指标和6项辅助指标全部达标,属中国优质红富士苹果最佳适生区。盛产的红富士、华冠、皇家嘎拉、红将军、红/黄元帅等苹果果面洁净,果形端庄典雅,色泽鲜艳靓丽;果肉硬度适宜,酸甜适中,营养丰富;食之脆甜爽口,香味浓郁;耐藏性好,品质优异,绿色有机。

庆阳市已建成苹果万亩乡(镇)46个、千亩村330个(1亩=667 m2),其中23个乡(镇)人均苹果种植面积1 000 m2,有333.33 hm2以上大村25个、0.67 hm2以上大户13 075户,初步形成了9个连片果带和以董志塬、永和塬、宫河塬、屯字塬、盘克塬为主的5个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苹果园面积已达9.27万hm2,产量135万t,实现产值62亿元,带动12.2万人脱贫致富。苹果产业逐渐成为庆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庆阳苹果”2019年入选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甘味”农产品十大区域品牌目录,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品牌和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品牌市值达到200.72亿元。

2 举措建议

2.1 推广更新栽植

果业管理部门要出台政策鼓励果农对一些已过盛果期、病害严重、效益低下、管理成本不断增加的“老龄”果园进行挖除更新,砍掉老树后及时清除残根残枝烂叶,深翻土壤,喷施杀菌杀虫剂,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消除有害虫卵,切断病菌的传播[1]。同时调酸补肥,平衡养分:每667 m2用75~100 kg生石灰撒施于地面后进行深翻,改良土壤性状,减弱氮、钾过量引起的重茬不良影响,还可起到再次杀菌的效果;随后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

2.2 加强老园改造

一些正处于盛果期的苹果园存在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缺少、技术服务滞后、生产管理粗放、经营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果树结果期不结果、丰产期不丰产,连年不稳产、大小年明显,果实小、挂果少,出现了许多“小老树”“不育树”“低产树”“早衰树”,严重影响果农的投资积极性[2]。

应结合果园现状,因地制宜、因园制宜,突出典型引路,加强老果园改造,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推进苹果产业的区域化、优质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快速提高现有果园产量和果品质量,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实现果业经济较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通过加强老果园改造,可使低产老果园实现“一调整、二增强、三提高”的目标,达到果园提质增效、果农增收的目的。

1)计划性间伐。采用确定永久行、永久株的措施,改变树型、减少枝量,通过2~3年的依次间伐,实现果园结构优化。根据树体强弱和透光情况及栽植密度等确定永久行和永久株、临时行和临时株,用容易识别且不易脱落的染料分别进行标记。根据植株定位选择不同修剪方式:永久行、株选择永久主干冠疏层或改良纺锤形的树体培养方法进行修剪;临时行、株选择篱壁式方法进行修剪;修剪时先修剪临时行、株,最后修剪永久行、株。对于永久行、株果树修剪,先逐步疏除基部大枝,提高干的高度,一般1年去掉1~2个;及早处理三叉枝,疏除背上直立枝条、外围竞争枝条;对于树体过高、上部过大的果树进行换头,选留好主枝头,不要采取硬堵的方法,保持中央领导干优势,调节和平衡树势。

2)树体改造。一般结合冬剪进行树形改造,根据当地物候期,在果树萌芽前进行,可有效预防低温对果树锯口的伤害。大树整形改造要逐年进行,不能一次性到位,一般在3~5年内完成改造。①第1年确定主枝,在主干1.2 m以上选留4~6个主枝或大型辅养枝作为主枝。选留的主枝长势要大体上均等,围绕中心干螺旋上升排列。②永久性主枝会对果树丰产稳产及果品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要确定好永久性主枝的角度。主枝基角一般80°~90°,下部主枝的腰角一般保持在70°~80°,上部主枝的腰角一般保持在60°~70°。③主枝上每隔20~30 cm要培养

1个单轴延伸型的结果枝组,用来扩大永久性主枝上的结果空间和范围。

3)高接换优。对于一些品种老化、低产低效的果园可以利用高接换优的方法进行改造。①拉平需要改接的主枝。7年生以上的果树,选取10个左右不重叠、不对生、方位分布合理、枝距在30 cm左右的大枝作为换接的枝条,5年生果树根据树势选留7个左右不重叠、不对生、方位分布合理、枝距在30 cm左右的大枝作为换接的枝条,其余枝条全部疏掉。②根据树势合理剪砧。在主枝的两侧,向外每隔30 cm左右选留一侧平枝留5~10 cm确定接砧。主枝的背上每隔50 cm左右选定一枝剪留5 cm作为接砧,可有效防止强光对枝条和果实的灼伤。③选择接穗。接穗要在生长健壮、品种纯正优良、嫁接代数少的无病毒品种园采集,选择芽体饱满、枝条壮实的1年生枝条,随采随接。

2.3 果园上山上坡

通过扩修反坡、鱼鳞坑确保降雨不流失,有效解决山地坡地水分不足问题;采取深翻改土、豆菜轮茬种植、秸秆覆盖、秋施基肥等措施及配方施肥相结合的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3]。

1)“豆菜轮作”技术。每年8月在果园行间种植油菜,次年5月油菜花开促进果树完成开花授粉后,全部深翻埋入土中作为绿肥并种植黄豆。到8月将黄豆全部深翻埋入土中,再次种植油菜。通过轮作种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坑施肥水”技术。在果树之间挖80 cm×

80 cm×80 cm的土坑,放入粉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农家肥和少量化肥至距离地面10 cm后安装渗水管,再用地膜覆盖压实。经多年实践验证,该措施蓄水保墒、增加有机质作用十分显著。

3)“秸秆覆盖”技术。结合“坑施肥水”技术措施,在果树根部覆盖宽1 m左右、厚10~15 cm的粉碎作物秸秆,上面撒土防风吹散。秸秆覆盖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板結,蓄水保墒作用明显。堆沤旋耕翻入土壤后作为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形成纯绿色环保施肥。

2.4 培育抗逆品种

针对山地坡地的特殊立地条件,完善良种苗木繁育推广机制,建议在省市层级的重大科技项目中,为苹果育种研究单列专题,长期给予稳定的经费支持,建立政府、科研单位、育苗企业间的合作机制,选育集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耐衰老、抗重茬等不同抗性、不同风味于一体的优良品种,且具备栽植适应范围广、生命力强、根系发达、对肥水要求低的砧木或新品种,既促进效益增长,又减弱同质化竞争。

2.5 提升管理水平

1)提升培训效果。以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服务现代果业发展为目标,针对苹果生产、销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做调研、查病症、找根源、想办法,采用课堂讲解、现场指导、交流互动、果农现身说法等形式,讲解果园现代化、标准化管理知识。力求在技能培训上有突破,使果农愿学习、争着学、学得会、用得上,进一步提升果农果园管理水平,使果园管理更趋精细化。

2)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健全协作高效、分工明确的多层次果业技术人才培训长效机制,通过选派研修、定向委培、继续教育、项目合作等多种途径,开通各项技术服务“直通车”,大力培育年轻技术干部、新型职业果农、“土专家”“田秀才”等专业人才和本土人才,激活果业实用人才“动力引擎”,建设“爱果业、懂技术、善经营”人才梯队,为苹果产业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改进生产模式。针对苹果经营分散、劳动力老龄化的实际,要积极改进苹果生产模式,采取果园流转、合作建园、托管经营等多种方式,变小规模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增强规模效应;积极推广以“免套袋、机械化、轻修剪”等为核心的栽培模式,加快农机农艺协同,实现节本增效。

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市级建立专家组、县级建立技术指导团队、乡镇建立技术服务队”的思路,加快培育以“机械化作业、肥水一体化服务、病虫害统一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果园作业劳务服务、果品代收代贮代销、果园设备租赁”等新型生产服务业,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2.6 加强科技投入

1)推广绿色生产。突出有机,大力推广“灯、板、带、芯、螨”等果园病害和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和人工投入,积极发展生态有机果业,增加果品附加值。加大果业科技信息普及力度,推动大数据智慧果园建设,全面加快现代果业发展。

2)提升机械化水平。加快果园机械化技术及农业机具的推广步伐,降低果农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产量。下大力气加大建园机械、苗圃机械、割除草机械、中耕机械、套袋机械、植保机械、修剪机械、搬运机械、开沟及施肥机械,特别是适应山地果园作业的农用机械的推广应用,提高果园的劳动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4]。

3)加强灾害预报预警。认真做好灾害天气及病虫监测预警预报,及时通过短信、微信平台向果农发送预警信息,提醒果农储备防灾减灾物资,抢抓时机,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灾害预防工作。在苹果主产区设立气象观测站和病虫监测点,监测收集果品产区气候和病虫害数据,研究影响果品生产的灾害天气和病虫发生规律,科学指导果农做好果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切实做好果园防汛、防雹、防低温、防病虫等重点果园灾害的预防工作。及时有效地应对果园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保障果农收益。

2.7 提供政策支持

1)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出台和实施扶助果农的相应政策,在果园提质改造、机械普及、果品销售、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政策和项目倾斜,引导果业向优质、节本、省力的发展模式转型升级。2)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在设立专门的果农和中小微果企贷款基金及担保机构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拓宽延长涉果贷款渠道,进一步简化贷款流程和步骤,竭力解决果企果农贷款难的问题。3)完善农业信息平台,规范完善苹果信息网站运营,准确及时发布生产、运输、销售方面的服务信息,减少果品销售中的不必要环节,提高苹果产业销售效率[5]。

3 结语

通过推广更新栽植、加大老园改造、果园上山上坡、培育抗逆品种、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科技投入、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化解果粮争地的矛盾,还能使果业发展平稳转型升级,拓宽产业化融合发展渠道,扩大果业规模,培育果业品牌,促进果业增效、果乡增绿、果农增收,果园管理更加省力、省时、方便、快捷,真正把苹果产业打造成庆阳市乡村振兴的战略臂手,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常红牛,常海刚.重茬果园果树栽植方法[J].西北园艺(果树),2005(1):52.

[2] 高庆玉.果树栽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1994

(6):12-13.

[3] 佚名.《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第一辑出版[J]. 果树学报,2017,34(1):93.

[4] 曹文龙.苹果园生产机械化工艺研究与机械选型[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5] 陈新平.发挥果业优势 助推乡村振兴[J].果农之友,2018(3):1-3.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耕地保护需要强化系统观念
耕地保护政策密集出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保护需要强化系统观念
耕地时节
扎紧四个“口袋” 打造耕地保护新常态
耕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