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

2023-06-09 10:21闵琳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6期
关键词:等式运算技能

闵琳

运算是数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深刻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转变以往试图通过大量的运算练习来提高学生运算水平的刻板模式,同时要针对新时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基础知识

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有赖于他们对相关概念、性质、定义和运算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正如喻平教授所说:“学科关键能力生成的本源是知识。”由此可见,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掌握运算知识的基础之上。

例如,2022年版数学课标中例17:

观察下面两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与同伴交流,尝试解释你的发现。

【说明】这两组等式表达了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第一组是等式的基本性质Ⅰ,即“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第二组是等式的基本性质Ⅱ,即“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这两个基本性质同样适用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后续学习方程时会用到。

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记忆,尤其是对一些公式、数据的记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学生的运算速度,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不能一味地要求其死记硬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他们更加容易并乐于接受形象直观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结合数量关系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将知识以一种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抽象的數学概念变得具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水到渠成。

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算理思维

算理揭示了数学运算过程中的道理,解决的是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理作为数学运算的依据,为数学运算提供了思维方式,能够保证运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却忽略了算法与算理的结合,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根据算法总结出来的规律,因而往往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要想提升小学生运算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算理思维,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在学习了算理之后,不仅深刻理解了数学知识,还掌握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承认学生间的思维差异,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算理思维。运算方法多样化,是学生思维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生思维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之一。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一些简单的计算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能使学生在不断地倾听、交流、反思中逐步形成一种学习习惯或品质,即尊重他人的思考,关注他人的感受。

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算法和算理的结合,也是运算策略的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运算背后的算理,学生只有理解了为什么这样算,才能够厘清运算的思路。

以科学练习提升学生运算技能

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规则、程序的身体或认知活动方式,学生的运算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不同于人的本能行为,而是通过有意识的练习方式,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练习,是提升学生运算技能的重要基石。

练习是学生运算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但这种练习必须是科学合理的,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讲究练习的形式,以课内练习为主。练习方式的选择尤其重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例如,教师利用容易混淆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练习,经常出错的要反复练,课前三分钟的开火车口头练等都是较好的练习方式。

第二,讲究效率,突破重难点。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习题,注重效率,对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经常练习。例如,学生在六年级练习求平面图形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时可以首先从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入手,利用转换的思想,加深理解,突破重难点,避免盲目地做练习题,而应该注重方法总结、思想转换、题型归类。

第三,重视口头练习。口头练习可扩大练习容量,减轻学生书写的负担。同时,口头练习课可采取视算和听算相结合、群练和个练相结合、快练与慢练相结合、定时与定量相结合等方式。另外,进行估算练习也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情况引导学生适时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运算练习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常常存在看错、抄错、漏数等情况,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最终的运算结果出现错误,这种错误往往是学生运算时粗心大意,没有形成细致耐心、认真检查等良好习惯造成的。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不仅需要扎实的运算基础知识、多样的练习方法,还需要养成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

例如,计算60+13和31+6,17-8和18-7这两组算式。

解析:这道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却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所以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必须认真看清楚每一个数,认真审题,才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书写习惯,需要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规范的板书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有条理、有逻辑的运算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教师运算思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其次,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先审题、再下笔、会检验,书写工整规范,过程清楚。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好草稿纸,在稿纸上演算时也要保持干净、整齐、认真解答的习惯。

数学运算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既是新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又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因此,教师要在小学阶段抓稳落实,并持续探索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断探索符合他们接受水平、心理特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形成算理思维,并通过科学的练习提升运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课标下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2-JCJYC-2204150005)

猜你喜欢
等式运算技能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组成等式
有趣的运算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画唇技能轻松
速填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