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共长”式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2023-06-09 07:35马灵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虎师幼纸杯

马灵君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行为和过程,《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将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往往存在忽视幼儿的主动性、漠视幼儿的想法与需求、师幼间互动缺少反馈等问题。本文从观察、倾听、对话三个维度提出了“伙伴·共长”式师幼互动策略,以提升师幼互动质量,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一、用心观察,架起与幼儿沟通的桥梁

教师的观察是发起有效互动的前提,是走近幼儿、解读幼儿的必要条件。教师应走进幼儿活动现场,做好身心准备,全面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需求,及时感知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出的各种信号,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支持幼儿的发展。

(一)全身心到场,做好观察准备

到场意味着教师要学会放松身心,让头脑安静下来进行思考,关注孩子正在做什么、关注什么,形成观察计划。

(二)明确观察目的,聚焦观察重点

互动前的观察应是有目的的观察,做好观察记录。例如,在观察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时,观察记录中要涉及幼儿的年龄,互动的地点、目的、过程、解读、支持策略等几方面。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客观分析,精准解读,为开启有效的师幼互动奠定基础。

二、认真倾听,读懂与幼儿互动的密码

倾听是开展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前提。“伙伴·共长”式师幼互动改变了传统师幼互动中教师主控的方式,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专注倾听幼儿的表达,适时给予幼儿鼓励,让幼儿在尊重的氛围中增强表达的欲望。

(一)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倾听幼儿的真实声音

教师表现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质量。当与幼儿进行互动时,教师可以蹲下来,和幼儿保持同一视线,与幼儿形成情感共鸣,为幼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户外活动时,教师提议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孩子们纷纷赞同。突然,有一个声音说:“老师,我不想玩。”教师转过身,看见了悦悦焦虑的眼神,于是走到她面前蹲了下来,轻轻地问道:“为什么不想玩游戏呢?”悦悦低下头小声说:“老师,我害怕被老鹰抓到吃掉了。”旁边的辰辰说:“游戏是假的,老师是老鹰,没有真的老鹰吃小朋友。”教师连忙说:“辰辰说的对,我们是在玩游戏,不用害怕。”但是悦悦还是不愿意参加游戏。教师拉着悦悦的手,耐心地询问原因,悦悦这才为难地说:“我的鞋子不合脚跑不快。”这时,旁边的辰辰说:“老师,悦悦新买的鞋子太大了,走路的时候总是掉下来。”得知这个情况,教师才明白悦悦不肯参加游戏的原因。

可以说,正是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与理解,才打开了走进儿童内心的锁,了解了幼儿内心的想法和需要。

(二)以鼓励和接纳的方式,倾听幼儿的自主表达

教师要以鼓励和接纳的方式倾听幼儿的自主表达,发现幼儿对生活的独特感知和体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

在美术活动中,雯雯把自己的泥工作品“调皮的小兔”放在展架上。当小朋友看到小兔子的脸上有一个长长的纸条时,纷纷说小兔子有三只耳朵,雯雯听到后显得局促不安。此时,教师对雯雯说:“你的这只小兔子很特别,我们都很喜欢它,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吧!”在教师鼓励的眼神中,雯雯说道:“那是小兔子的舌头,它看见好吃的胡萝卜,就把舌头伸了出来。”“哦,那嘴巴上怎么有好几个小纸片呢?”教师接着问。“那是贪吃的小兔子流的口水!”雯雯回答。

在“伙伴·共长”式师幼互动中,教师的鼓励和接纳是支持幼儿展示自我、自主表达的基础。当教师用积极倾听的姿态面对幼儿时,幼儿就更有可能展现真实的自我;当教师把每一名幼儿当作独特的个体来欣赏时,“伙伴·共长”式师幼互动便悄然发生。

三、多元对话,实现与幼儿的共生共长

师幼间平等、积极、开放的对话,是保证幼儿重构、内化与迁移知识经验,实现幼儿良好发展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为目标,运用教育智慧去发现新情况,为幼儿搭建思维阶梯,让幼儿真正成长。

(一)积极暗示,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积极暗示的重点是指教师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向幼儿发出信息,对幼儿的兴趣、情绪、态度、行为或认知倾向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积极暗示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情境创设、榜样示范、环境暗示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在午休时间,其他小朋友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只有小虎还在翻来覆去。他时而坐起来,时而翻翻小被褥。这时,王老师走到小虎的床边,轻轻摸了摸小虎的头,又将双手合十放在脸颊处,眼睛微微闭上,示意小虎现在要午休了,接着又轻抚小虎的后背。在“老师妈妈”的温柔引导下,小虎很快睡着了。

因此,在一日生活的不同环节、不同情境下,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宜的暗示方法,表现出对幼儿的关心、尊重、鼓励和期待,这样也许会收到“无言之教”的奇效。

(二)启发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在“伙伴·共长”式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思考问题,运用语言、表征等方式将想象、探索、思考的内容表现出来。

在搭建“我的恐龙家园”游戏中,妍妍搭建的是“多刺甲龙的尾巴”。妍妍刚刚把纸杯放到纸板上,就出现了“滑落”的问题,她反复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赵老师看到后走过去说:“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自己可以解决吗?”妍妍回答:“为什么从上面开始放纸杯会滑下来?除了可以从上面开始摆放,还可以怎样摆放呢?”幼儿探索出从下向上摆放纸杯的方法时,就轻松解决了“纸杯滑落”的问题。赵老师又问:“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摆放方式之间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通过启发式的语言,教师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索与思考,学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自己对经验的理解,进而帮助幼儿构建更高层次的经验。

(三)概括提炼,助推幼儿的经验提升

在“伙伴·共长”式师幼互动中,教师应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及时概括、提炼和总结幼儿的思维成果,帮助幼儿梳理现有经验和认知情况,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概括和提炼水平,在用心观察、认真倾听和深入理解幼儿表达内容的基础上,及时用准确凝练的文字把重要信息表达出来。

在区域游戏后的分享环节,菲菲向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成果。“我搭建的是滑滑梯大楼,颜色特别漂亮!”菲菲自豪道。教师问菲菲:“你在搭建的时候,选用的颜色有什么规律吗?”菲菲说:“外面一圈是黄色的,一圈是红色的,这样一圈一圈围起来。”教师说:“原来你是按照黄色、红色两种颜色来搭建的,你的想法真独特!”教师通过启发性的问题与提炼性的理答助推幼儿认知与思维的发展。

“伙伴·共长”式师幼互动的探索,不仅帮助教师明确了师幼互动中两者的关系定位,也为进行高质量师幼互动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教师在“用心观察—认真倾听—多元对话”的过程中与幼儿积极互动,幼儿也在真诚、有意义的师幼互动中获得积极经验。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伙伴·共长式师幼互动策略的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JCJYC2216010047)

(責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小虎师幼纸杯
师幼互动,缘何频频一线“遇冷”?
小虎做得对吗
小虎不见了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当心,纸杯可能有毒
纸杯提气球
师幼互动那些事
纸杯的艺术
我帮助了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