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白沙枇杷品种引进、观察与筛选评价

2023-06-26 06:54倪海枝程玉芳颜帮国陈方永
浙江柑橘 2023年1期
关键词:湘北抗逆性白沙

王 引 王 平 倪海枝 程玉芳 颜帮国 陈方永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 台州 318026)

枇杷是原产我国的亚热带特色果树,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种质资源丰富。栽植枇杷是由野生枇杷演化和选育而来,我国共有地方枇杷品种、实生优株和野生资源代表单株700 多个、枇杷栽培品种300多个,主要分布在浙江、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福建等省份[1]。台州市是浙江省枇杷栽培主产区,据台州市特产部门统计,2020年全市枇杷面积0.42万hm2,产量5.0万t,产值3.9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之首。

台州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濒临东海受海洋水体调节,较内陆温暖湿润,冬少严寒,夏稀酷暑,年平均气温17.6℃,是枇杷生长的适宜区。软条白沙是台州地区的枇杷主栽品种,栽培面积占全市栽培总面积的80%以上,其肉质细腻,汁多味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在栽培上易受冻、易裂果、抗性差,已成为台州市乃至浙江省枇杷发展的主要障碍。除此之外,枇杷单一品种的栽培使得鲜果供应期过于集中,特别是在灾害性气候来临时,抗风险能力弱,容易造成大面积减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环境恶化,霜冻等自然灾害天气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冻害已成为一些地区枇杷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延长枇杷鲜果供应期、进一步丰富枇杷种质、筛选抗逆品种、提升枇杷的生产效益,新品种的选引是一种有效快速的方法,也是优化地方品种结构的关键措施之一。

1970年代以来,我国从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引进了许多的优良品种,如‘森尾早生’、‘长生早生’、‘大房’、‘房光’、‘白茂木’等[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1年从日本长崎果树试验站引进了10 个日本枇杷品种在安康地区进行栽培实验,引种适应性良好[3]。谭建光等[4]从浙江、福建等地引进早钟6号、香钟11号、解放钟、大五星等4个枇杷品种,在贵州荔波县试种,引种表现均较好。潮州市果树研究所2008年从福建省果树所引进早钟6号枇杷,表现出早熟、果大、质好等优点[5]。台州地区枇杷栽培历史虽然悠久,但在品种选引方面远不及福建、四川等省份的主产区[6]。近年来,课题组先后从江苏、福建、湖南等地引进9个白沙枇杷品种、自主选育出1个白沙枇杷品种,并对其物候期、生物学性状、果实品质、抗逆性等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掌握这些品种在台州市的种植表现,为枇杷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枇杷种质资源圃内(E121.25°,N28.65°),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6℃,年降雨量1537mm,果园土壤为黄壤,pH值5.8~6.2,全氮1.7 g/kg,有机质16.9 g/kg。

试验材料为引种自江苏、福建、湖南、浙江其他地市的枇杷品种9个,自主选育的枇杷品种1个(见表1)。分别于2016~2018年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每株接芽6~8个,2019年开始陆续结果。所有试验树采用常规管理方式。

表1 供试枇杷品种

1.2 检测方法

观察记录10个品种物候期、抗逆性等,测定果实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裂果率、种胚褐变率等指标。具体观察项目和方法如下:

1.2.1 花的观察。主要观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现蕾期为第一个花序出现的日期,初花期为第一朵花开的日期,盛花期为全树25%花朵开放的日期,终花期为全树80%花朵开放的日期),开花过程中每1~2d去观察,确保掌握开花动态。

1.2.2 果实的观察、测定。主要观察果实的发育动态、果实成熟日期(成熟期为全树50%果实达到成熟标准的日期),测定种胚受冻率、裂果率等指标。种胚受冻率测定每株树随机选取100个头性花幼果,用解剖刀切开果实,观察种胚褐化情况,计算受冻率。裂果率测定于5月上旬每株树随机选取50个果实,观察测定裂果状况。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纵横径、数显糖度计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电子天平测定单果重。观察时间为2019~2022年。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观察

不同枇杷品种物候期差别较大,且花期长短也有所差异。太平白沙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均比其他品种早10~20d左右,是最早熟的品种。冠玉花期最长,头性花初花期在10月28日,三性花终花期在2月7日,是所有供试品种中花期最晚的品种。自主选育品种永路初花期从10月28日至1月25日,历时三个月,花期较冠玉短,但长于其他品种。其他8个品种的终花期顺序为白玉、太平白、贵妃、白荔枝、榕早13号、冬玉、宁海白、湘北白沙。果实成熟期从5月8日到5月20日,不同品种间隔2~3d,有较好的承接性。所有品种长势良好,冬玉、湘北白沙、榕早13号、太平白树势较强,其他品种树势中庸。除太平白树姿直立外,其他品种树姿开张。

2.2 抗逆性

经过3年的观察,太平白最不抗冻,气温在0℃左右时,种胚褐化明显,产量受低温影响较大。2121年1月份,黄岩区最低气温达-6℃,贵妃、榕早13号、太平白、宁海白、白荔枝均受冻害严重,减产达80%以上,冠玉、冬玉、湘北白沙、永路抗寒性较强,保留了40%左右的产量,多为三性花所结果实。

由表2可知,在最低气温0℃以上时,各品种仍然会出现一定的种胚受冻率。其中,贵妃、榕早13号、太平白、白荔枝受冻率达15%以上,抗寒性差;冠玉种胚受冻率为8.5%,为供试材料中抗寒性最强的品种,其次为湘北白沙、永路。

表2 10个枇杷品种物候期(月-日)

10个品种抗裂果能力有所差异。根据田间调查结果,湘北白沙抗裂性最强,裂果率为17.6%,其次分别为冠玉、永路、白玉。白荔枝最易裂果,裂果率高达28.7%。此外,贵妃、冬玉、榕早13号、太平白、宁海白的裂果率都在20%以上。

榕早13号,太平白、白荔枝对炭疽病抗性弱,表现出感病症状,其他品种抗病性强。

2.3 果实品质

从连续3年的观察结果来看,初结果树单果重较小,皱果、缩果率高,第二年后果实品质趋于稳定。由表3可知,10个品种的果皮颜色为黄色(贵妃、白玉、冠玉、冬玉)、淡黄色(湘北白沙、宁海白、白荔枝、永路)、橙黄色(榕早13号、太平白),果肉为黄白色、乳白色。单果重均在30g左右,白荔枝果形最大,单果重37.1g,最小的为太平白沙,单果重27.1g。白玉、冠玉果形为扁圆形,果形指数分别为0.9,0.92,其他品种均为卵圆形或椭圆形,果形指数大于1。早熟的太平白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仅有10.3,果实风味较淡。冠玉、湘北白沙、永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均在14%左右。贵妃、白玉、冠玉、冬玉、榕早13号、宁海白种子数基本都在3粒以上,湘北白沙、白荔枝种子数多在2~4粒,永路种子数最少,单颗种子的概率在70%左右,平均种子数为1.4粒。各品种果实可食率在68.7%~73.8之间,以永路最高。

表3 10个枇杷品种抗逆性

表4 10个枇杷品种果实品质

3 小结

通过对引进与自主选育的10个枇杷品种的物候期、抗逆性和果实品质的观察比较,初步掌握了不同品种的栽培适应性与果实经济性状。所有供试品种引种适应性较好,在嫁接三年后均可正常开花结果,但在果实品质与抗逆性方面有所差异。冠玉晚花、晚熟、抗逆性强,可作为台州地区晚熟枇杷品种的补充或替代。但其果形较小,平均单果重比原产地小30%左右,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合理补充促果与壮果肥,增加单果质量。湘北白沙果形大、糖度高、种子数较少,成熟期中等,适合台州地区种植。永路为台州市主栽枇杷软条白沙的芽变,适应性强、果形中等、少籽、抗逆性强,适合大面积种植与推广。太平白沙抗裂、抗寒、抗炭疽病能力差,但成熟期早,可以考虑大棚设施栽培,促早栽培填补台州市早熟白沙枇杷的空白。贵妃、白玉、冬玉、榕早13号、宁海白、白荔枝等品种也可少量引进增加品种多样性、延长鲜果供应期。

猜你喜欢
湘北抗逆性白沙
白沙水库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白沙涧
白沙水库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甲壳素对蔬菜抗逆性的影响
湘北长豇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农艺措施对湘北红壤丘岗区苎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海南岛黎族人民的白沙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