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非正式组织的隐性知识共享对老年教育教学的影响

2023-07-03 06:48王文韬马陈晨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凝聚力隐性影响力

王文韬,马陈晨

(六安开放大学,安徽 六安 237000)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以来,“积极老龄化”的社会发展对老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群体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日趋旺盛,与当前现有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等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的现状产生冲突,出现了供需差距大、学习机会少、教学质量差、发展不均衡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老年教育教学效果。有研究表明,非正式组织的隐性知识共享广泛存在于各正式组织中,并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以老年教育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索非正式组织的隐性知识共享对老年教育教学的影响,尝试通过发挥该群体自身作用,改善老年教育教学,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开拓新思路。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非正式组织与隐性知识共享

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他认为人们会在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中,形成自发、多样、难以管理的各种群体,这些群体会对正式的组织关系产生巨大影响[1]。Barnard等认为,随着正式组织的建立,总是会产生非正式组织[2]。李德民认为: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和行为会对正式组织的工作和活动产生作用,能够帮助正式组织弥补管理缺陷、改善沟通效率、反映成员诉求等[3]。

非正式组织的普遍存在有利于成员彼此间分享经验和智慧,为隐性知识传播提供了组织保障。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是“一种很有价值,但难以传达、记录,且没有编码的知识”[4]。隐性知识共享会随着互动群体的差异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知识传播的速度、质量和数量。谢荷锋等认为,在良好的组织氛围内,成员之间知识分享频率会增加,其中也包括不易获得的隐性知识共享。因此,发掘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应结合群体自身特质开展研究[5]。

随着老年教育的不断发展,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日趋明显。学员中出现了包括自发的交流小组、发烧友群体和活动团队等各种组织,从不同角度促进老年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其中,隐性知识共享作为非正式组织最具特色的核心内容逐渐壮大,成员间知识交流变得便捷和频繁。非正式组织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较多,国内学者大多从氛围、结构、文化等角度开展研究。曹杨等从生物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三个维度描述了老年人参与正式组织的影响因素[6]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已有研究,通过访谈老年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和学员,最终确定从凝聚力、影响力和价值规范三个角度,研究老年教育非正式组织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

凝聚力是联结非正式组织和成员的各种引力,使之固定在群体内,这种基于学习和生活而产生的强烈情感依附改善了非正式组织环境。影响力是组织内各种行为对成员产生的作用。影响力越强,组织的权威、认同感和效率就会越强,成员行为类似程度也就越高。价值规范是成员约定俗成、自觉遵守的某种行为准则、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成员间共同的人际要求、社会需求、活动目标,催生了特定的群体结构形式和交流网络。以上三种影响因素会有利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并形成隐性知识共享,因此可以做出以下假设:

H1:凝聚力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

H2:影响力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

H3:价值规范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

(二)非正式组织与老年教育教学

学界普遍认为,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正向影响,能够弥补正式组织管理上的漏洞,完善正式沟通渠道,提高组织目标效率,反映成员心理诉求等。Wright Bessie更是主张一切正式组织应当积极支持和鼓励非正式组织[7]。现阶段,对于老年教育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参与教育的影响因素、实施路径与融合发展等方面,鲜见非正式组织对于老年教育教学作用的相关研究。

我国目前老年教育教学形式包括老年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线上学习。教学内容包括保健运动、文化娱乐、仁德哲理和信息技术等。教学载体包括老年大学、老年开放大学、社区学习点、乡镇学习中心等。李静认为:长期以来,各国老年教育教学的理念存在差异,英国侧重帮助老年人快乐学习,重新认知自身社会价值[8],日本侧重保障老年教育福利,在全社会认可老年教育学习成果,帮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美国侧重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我国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中,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实现健康、参与、保障的教育目标[9]。在国内学界,邵晓枫等提出了从理念贯彻、政策保障和供给增加等方面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胡国华等认为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是衡量老年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老年人在学习中获得的社会文化资本、个人资本和人力资本增益来衡量。综上,老年教育教学的改善,大致可以从形式、内容、载体和教育效果四个角度来进行测评,本文结合非正式组织影响因素做出以下假设:

H4:凝聚力对老年教育教学具有正向作用;

H5:影响力对老年教育教学具有正向作用;

H6:价值规范对老年教育教学具有正向作用。

(三)隐性知识共享与老年教育教学。

隐性知识共享隐含在个体的经验和行为中,包括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领悟的技能,不易于口头表述和传播,传播的过程中需要跨过不同的知识储备体系。在融洽的交流氛围中,老年人兴趣、爱好、阅历和心态的那部分知识,更能够帮助其他群体成员改善学习和生活状态。这种舒适环境下的积极沟通,本身就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特征。隐性知识共享作为推动正式组织发展的核心资源,在老年教育教学中也应扮演同样角色,因此可以做出以下假设:

H7:隐性知识共享对老年教育教学具有正向作用。

(四)隐性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按照中介变量选取的原则,中介变量必须与自变量和因变量有较强的相关性。老年教育中的非正式组织产生了隐性知识共享,并且通过隐性知识共享改善了老年教育教学;隐性知识共享是非正式组织和老年教育教学之间的中介变量,因此提出了以下假设:

H8:隐性知识共享在非正式组织和老年教育教学之间起中介作用。

(五)模型构建

通过上述的文献研究和调研,本文根据假设初步形成了总体构想,并建立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组织隐性知识共享初始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组织隐性知识共享路径模型

模型将凝聚力、影响力、价值规范作为核心变量,将隐性知识共享作为中介变量,将老年教育教学作为结果变量,模型假设核心变量能够分别影响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并通过中介变量影响结果变量。

二、研究方法

(一)量表设计

各维度题项均借鉴已有相关研究。凝聚力借鉴费斯廷格、沙赫特和巴克等人在研究群际情绪与归属感和凝聚力测量所采用的量表,共计5个题项;影响力借鉴了王正东、琚向红在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编写了老年受教育影响力量表,共计5个题项;价值规范借鉴了蒋传和在安徽省老年人群体生活状态的评价和分析,编写了老年受教育群体特征量表,共计7个题项[10];隐性知识共享借鉴了邹淑远非正式组织隐性知识共享量表,共计6个题项;老年教育教学效果共计7个题项。

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评分,内容如表1所示。

(二)信效度分析

选取我省各地老年教育学员1 500名,回收问卷1 480,回收率为98.67%,其中无效问卷16,剩余有效问卷1 464,有效率为97.60%。收集后,将数据整理导入SPSS进行分析。使用了Cronbach’s α来检测问卷的可靠性。如表2所示:各变量维度的Cronbach’s α均在0.95以上,说明问卷内部稳定性较强,可信度较高。

表2 样本信度

如表3所示,KMO值为0.897,且P<0.001,表明研究具有良好的效度,问卷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真实情况。

表3 样本效度

通过相关分析,能够得出各个维度变量具有显著相关,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样本相关性

三、建模与模型分析

(一)模型构建

利用AMOS 28.0构建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结构方程模型,分别检验凝聚力、影响力和价值规范对隐性知识共享、老年教育教学的影响路径,结构方程共计包括5个潜在变量和30个观测变量,其中涉及3个影响因素潜在变量、1个中介变量和1个结果变量。图2中e1-e32为各因素残差项,Q7-Q36为题项代码。

图2 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组织隐性知识共享路径模型

(二)模型修正

模型进行适配度分析后得出GFI=0.823,说明拟合标准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可以针对具体指标通过修改路径来改善整体拟合度。

如表5所示,价值规范、凝聚力对于老年教育教学的路径显著值均超出0.050,因此要予以删除路径。

表5 初始路径系数

为了进一步提高GFI值,删除路径后重新拟合,参照修正指数M.I.进行路径调整。如表6所示,在调整的时候,综合考虑题项1、4、6、10、12和题项13、14、26、29、30之间的实际意义,进行了路径增加。

表6 修正项目

完成上述步骤后,再次进行拟合,如表7所示,可以得出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预定目标,评价标准合格,说明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组织隐性知识共享模型符合研究需求。

表7 模型拟合关键指标

(三)模型结果分析

1.非正式组织的不同维度对隐性知识共享均有影响

根据表5可知:通过对非正式组织的三个特征维度(凝聚力、影响力和价值规范)对隐性知识共享影响的数据分析中发现,H1、H2、H3均成立。这说明老年教育轻松和谐的沟通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成员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提升了交流的频次和深度。基于成员之间社交态度和情感体验高度趋同的前提下,组织的权威、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成员的高度认可,获得了成员较高的忠诚度,从而进一步激发成员的隐性知识共享动机和意愿,这与其他学者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相关研究结论是相吻合的[11]。

2.非正式组织的不同维度对老年教育教学有不同影响

根据表5可知: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维度对于老年教育教学影响显著,假设H5得到了验证;凝聚力和价值规范的影响不显著,假设H4、H6未能得到验证。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年教育的教学管理人员较少,生师比严重不达标,需要学员积极承担组织内的各种任务,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所以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高低直接影响了老年教育教学。凝聚力和价值规范可能更有利于非正式组织的建立,并通过隐性知识共享来影响老年教育教学,这也为接下来验证隐性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提供了依据。

3.隐性知识共享对老年教育教学有显著影响

根据表5可知:隐性知识共享对老年教育教学作用明显,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隐性知识在老年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较大比例。成员在接受隐性知识共享时,提高了参与教育的次数,提升了个人声望,扩充了知识储备,改善了学习体验,更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初步达到了“健康、参与、保障”的积极老龄化目标。因此,假设H7得到了验证。

(四)隐性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检验

模型拟合完成后,采用Bootstrap方法进一步验证隐性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设置95%的置信区间,如表8所示,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说明隐性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显著。

表8 隐性知识共享的中介效用

综合表5和表8可以得知:凝聚力、影响力、价值规范均可以通过隐性知识共享发挥间接效应,进而改善老年教育教学,假设H8得到验证。从数值来看,价值规范的效应力度最大。

四、对老年教育与教学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研究表明: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价值规范是形成隐性知识共享的前提条件(路径系数分别为0.550、0.098、0.380)。比如:老年人认可的线下教育更有利于产生凝聚力;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使用手机浏览问卷并准确应答问卷的学员远远超出预期,可见学员对待正式组织的包容性和规范性较强,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更加积极和主动;老年大学的入学率高、到课率高和参与度高均反映了价值规范对成员的普遍约束。

因此,要积极开发老年教育中的非正式组织。注重培养老年人积极健康的心态,让学员乐于融入学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加大兴趣小组和学习团体的开发组织力度,围绕优秀学员、学员代表、课代表等推荐评选活动建章立制;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尝试翻转课堂在老年课堂中的应用;让学员走上讲台,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开展交流[12];选拔乐于奉献、有责任心和专业特长的学员承担教学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从观望者到组织者、从参与者到管理者的身份转变,为隐性知识共享创造条件。

(二)充分利用隐性知识共享的功能

研究表明:隐性知识共享在非正式组织对老年教育教学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凝聚力对老年教育教学的间接影响效应值为0.038,说明非正式组织的良好氛围能够促进老年人参与教学活动,但对老年教育教学的直接作用有限,可以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归属感、参与感、责任感来培养良好的隐性知识共享环境,改善老年教育教学;影响力对老年教育教学的间接效应值为0.043,影响力较低,但直接效应值为0.132,说明应该直接从学校管理层面提供帮助,鼓励和引导影响力发挥,树立其组织权威,激发成员主观能动性,为老年教育教学助力;价值规范对老年教育教学的间接影响效应值为0.214,说明可以在老年人自我效能、思想观念和情绪态度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通过政策宣传引导,提高老年人对老年教育教学的认同;可以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加强推广,提升全社会对老年教育教学的认可;可以通过扩大办学渠道,开设老年开放大学等新型办学载体;提升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三)逐步增加老年教育教学供给

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在缺乏师资和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学员中的非正式组织为老年教育蓬勃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13]。接下来,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社会老龄化挑战,我们要积极利用政策红利,增加老年教育教学供给,保障老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兴办更多的老年教育机构;应当明确各级政府在老年教育经费使用中的比例,支持和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参与老年教育,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新格局。可以组织有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师资,开发老年教育课程,细化教学实施方案,量化教学标准,也可以通过开拓线下教学场地和实践基地的方式,多方位提升老年教育教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

猜你喜欢
凝聚力隐性影响力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天才影响力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