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

2023-07-13 02:11孟峰磊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新时代

[摘要]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次次重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和重要法宝。发扬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同时,发扬斗争精神有着深刻的时代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新时代,要正确认识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的丰富内涵、实践路径与道路选择,从而坚定信念,顽强拼搏,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新时代;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斗争本领

[作者简介]孟峰磊,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石家庄 050000。

[中图分类号] D2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2-0041-05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是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把握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一、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斗争精神

斗争,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即人们使用揭露、批判、争辩、争斗甚至战争等手段和方式维护特定利益的行为,它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人的思想等领域。

新时代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斗争史。斗争精神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底色。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①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那样,“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②因此,要实现理论掌握群众的目标,使理論真正成为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就需要坚持和弘扬斗争精神。这种斗争精神既要涉及“批判的武器”,又要进行“武器的批判”,既需要在理论层面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作坚决斗争,又需要在现实中与各种反动、落后势力作坚决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看到了斗争长期存在的客观性,也指出斗争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即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把这种斗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奋斗目标是使阶级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条件逐渐走向消亡。因此,认识到斗争长期存在的客观性,善于把握斗争的度,将斗争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出来,是马克思恩格斯革命生涯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命题。

(二)斗争精神贯穿党的百年征程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③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既有辉煌的成绩,也充满斗争的艰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几个阶段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确立了新中国基本的制度框架,建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在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中,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得以建立,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过多年的斗争和建设,新中国站稳了脚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现了战略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推进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综合国力得到快速提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兑现消除绝对贫困的庄严承诺;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沉着冷静应对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扭转香港乱局,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三)新时代斗争精神的伟大意义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并将其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创造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④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当今中国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更加需要发扬斗争精神。

一个时期以来,“和平发展”的想法削弱了斗争的准备,造成一些党员干部误以为斗争不存在了,斗争精神不需要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对什么是斗争、要不要斗争、斗争什么、怎么斗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不清。对此,有必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上凝聚新的共识,讲清楚新的伟大斗争的科学含义和正确指向,讲清楚斗争意识和斗争精神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关于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上来。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有效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挑战。只要敢于迎接并取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就一定能创造出新的伟大业绩。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丰富内涵

(一)斗争的主体与客体指向

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⑤斗争取得成功,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依靠力量,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紧紧依靠人民开展斗争,才能够凝聚起伟大斗争的磅礴力量。因此,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党领导伟大斗争的主体。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在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曾强调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⑥当前,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这更加需要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念信心,锤炼不畏强敌、不惧风险的风骨品质,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负人民和历史的实绩。

客体是指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也即主体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人、关系、行为或事物。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客体,从微观上来说,既是指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也是指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一切阻碍改革开放的顽瘴痼疾,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与挑战等。但从哲学层面宏观上概括,体现人与自身关系的自我革命、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革命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属于斗争的客体。这两个维度分别从微观与宏观的角度,勾勒出了斗争客体的具体对象,为进行客观实践指明了方向。

(二)深刻把握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个新的历史特点,主要源自于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来自于科技进步和全球治理带来的新挑战等。

从内部审视,当前取得的成绩巨大,但同样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例如经济社会领域存在的利益固化、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污染态势尚未根本扭转、看病难看病贵、经济下行压力和就业压力大等问题,而在政治领域,贪污腐化、滥用职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这些挑战的存在,在互联网传导器和放大器作用加持下,直接削弱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侵蚀了人民群众对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公信力的信心。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度调整,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会不断显現,解决不好有可能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

从外部审视,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对中国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美国是中国和平发展最大的外部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为维护其世界霸权,日益把中国当作主要竞争对手,妄图阻遏、逆转中国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以来,美国悍然发起中美贸易战,并在香港、台湾、南海以及涉疆涉藏问题上大做文章。拜登就任以来,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对华“脱钩断链”迹象有增无减,同时以国家安全为由,采取联合盟友的做法孤立中国,且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⑦,“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⑧。

(三)充分认识斗争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新征程上,中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要实现伟大梦想,逐步摆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必须进行长期的不懈奋斗。从党情来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⑨伟大斗争无疑是长期的复杂的,这正是实现伟大梦想所必须要跨过的沟沟坎坎,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接受的历史考验。

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⑩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当前,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一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还存在斗争精神不足、斗争经验缺乏、斗争本领不强的问题。但是,要克服新征程上一切风险挑战,就必须充分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敢于直面矛盾、较真碰硬,“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主动迎战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通过敢于斗争、勇于斗争谋得出路、赢得尊严、求得发展,不断向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昂首前行。

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路径与道路选择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赢得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指出:“风雨袭来时,党的坚强领导、党中央的权威是最坚实的靠山。”?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定政治立场,始终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把牢斗争方向,确保打赢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当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新征程上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就能增强斗争的志气、骨气、底气,敢于迎击任何狂风暴雨、敢于战胜任何惊涛骇浪,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提升思辨能力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矛盾内部是由两个或多个相互对立的因子组成,矛盾要想得以解决,就必须让内部某一方矛盾因子击败另一方矛盾因子,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斗争。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義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大势。既看优势和条件,也看困难和挑战;既看当下和局部,更看长远和全局,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看清变化的本质,从而精准抓住影响变局的关键因素。同时,斗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同一历史时期随着内外部条件因素的变化,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呈现新的特点,为此,要从一般性规律入手分析斗争的阶段性和具体性特征,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制定出因时因事制宜的斗争方案,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知道风险在哪,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对风险挑战做到心中有数,谋划防范风险的先手,研究化解危机的高招。新时代十年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新时代,党员干部增强斗争本领,最重要的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做到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

(三)增强历史主动是引领伟大斗争的基本准则

历史主动精神强调的是人能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历史发展大势面前不是被动应对,而应该顺势而上、主动作为。同时,还要把握历史规律,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和矛盾变化对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科学判断,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保持高度清醒、作出正确抉择。习近平也曾明确提出:“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面前,始终能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化危为安、转危为机。

对历史最好的总结,就是开辟新的历史。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经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过程,也始终面临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考验。面对未来,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时代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在推进自我革命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同时,必须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四)夯实责任担当是开展伟大斗争的坚实基础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敢不敢斗争、能不能斗争,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试金石”。习近平强调,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回望历史,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尽心竭力为党工作、为民造福,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矛盾、多么严峻的形势,都坚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才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前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着前进的步伐,也考验着共产党人的智识、意志和担当。为此,共产党人应充分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性,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丢掉幻想,敢于担当和斗争,注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坚守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敢战敢胜,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为应对风险挑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五)掌握斗争技巧是推动伟大斗争的具体方式

习近平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要遵循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善于斗、巧于斗。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从容应对奋进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唯有掌握斗争技巧,磨好斗争利器。

斗争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化解风险。越是复杂的斗争环境,越是重大的斗争任务,越是微妙的斗争时机,越需要我们沉着冷静,对事态和风险有科学预判,判断斗争的性质,知道风险点是什么、会怎么演化,最坏的情况是什么。面对具体的斗争情况,要讲究策略方法,既要“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察先机、趋利避害”,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同时,也要做到未雨绸缪、抓早抓小,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防范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把握好斗争和团结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走过百年历程、更加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锐意进取、勇毅前行,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赢得新的历史性胜利、书写新的精彩华章。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不断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注释]

①④⑩?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01).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9.

③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01-08(02).

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40.

⑦?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10-26(01).

⑧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01).

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10-28(01).

?新华社.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赵乐际主持会议[J].中国纪检监察,202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35.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新时代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担当是一名共产党人是否忠诚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