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年渝东北地区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分析

2023-07-14 03:01谭文莉杨茂瑜孔令汉郎中凯范晓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3期
关键词:采供血艾滋病阳性率

谭文莉,杨茂瑜,孔令汉,郎中凯,范晓成

重庆市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重庆 404100

1981年,全球报告首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报告3 840万HIV感染者,4 010万人死亡[1]。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国共报告104.5万例HIV感染者[2],感染人数不断增加,感染人群呈多样化。HIV感染后分3个时期,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3]。急性期HIV感染具有很高的传播率,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感染者不知道自身感染情况,且具有很高的病毒载量[4],这部分人群的传播率是知道自身感染者的3.5倍。因此,准确、及时地检测出HIV感染是控制艾滋病疫情的关键。HIV抗体检测分为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筛查试验中有反应的样品需进行确证试验,确证方法包括免疫印迹实验(WB)和条带免疫法(RIBA)[5]。本文对重庆市渝东北片区2018-2021年HIV确证试验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2021年重庆市渝东北地区各级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送至万州区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试验的HIV初筛阳性样本,共计4 576份。

1.2试剂及方法 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对初筛阳性的样本采用两种试剂或者双份进行复检,复检试剂厂家为珠海丽珠、北京万泰、北京华大吉比爱。复检试验中1个有反应1个无反应或均有反应的样本采用WB或RIBA进行确证试验,确证试剂为HIV1+2型抗体检测试剂盒(安培生物医学)和HIV1+2型抗体确证试剂盒(德国麦克莱金)。所有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10进行资料录入汇总,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018-2021年HIV抗体检测情况 2018-2021年渝东北地区各机构及筛查实验室送检HIV初筛阳性样本共4 576份,除去信息不全及重复样本共计4 517份。其中确证阳性3 186份,占70.53%(3 186/4 517);阴性966份,占21.39%(966/4 517);不确定365份,占8.08%(365/4 517)。2018-2021年HIV抗体确证阳性标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7,P>0.05)。见表1。

表1 2018-2021年渝东北地区HIV抗体检测结果[n(%)]

2.2不同机构送检阳性样本的确证结果 对不同机构送检阳性标本进行分析,2018-2021年确证实验室共收到4 517份疑似样本,其中疾控中心送样1 983份,占43.90%,医疗机构送样2 039份,占45.14%,采供血机构送样495份,占10.96%。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HIV确证阳性率分别为86.64%、66.60%、22.22%,3类机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451,P<0.05)。见表2。

表2 2018-2021年渝东北不同机构送检阳性样本的确证结果

2.3HIV抗体确证阳性标本的人群分布情况 3 186份确证阳性标本中,男性2 313份,女性873份,阳性占比分别为72.6%、27.4%,男女性别比为2.65∶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P<0.01)。HIV抗体确证阳性者年龄分布比较广泛,最大年龄为93.0岁,最小为1.5岁,主要分布在>40~60岁人群,占44.70%,各年龄段的确证阳性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93,P<0.01)。HIV抗体确证阳性以已婚人群为主,占54.39%,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9.18%,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为主,占43.44%。见表3。

表3 2018-2021年渝东北3 186例确证阳性人群特征[n(%)]

2.4不同送检人群确证结果分布情况 2018-2021年送检进行确证试验的人群主要包含医疗就诊、自愿咨询检测、专题调查、羁押人员及献血人员,其中HIV抗体阳性占比最高的是医疗就诊人群,为52.66%(1 678/3 186),其次为自愿咨询检测人群,为40.01%(1 275/3 186)。阳性率最高的人群是专题调查人群,为91.35%(95/104),其次为自愿咨询检测人群,为89.10%(1 275/1 431)。不同送检人群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444.402,P<0.01)。见表4。

表4 2018-2021年HIV抗体确证阳性标本送检人群分布

3 讨 论

2018-2021年渝东北地区逐年进行确证试验的检测总数没有明显差异,阳性样本数从2018年722份上升到了2019年的823份后基本维持稳定,确证阳性总数3 186份,总确证阳性率为70.53%,高于重庆市[6]和达州市[7]的确证阳性率,低于成都市[8]的确证阳性率,与苏州市[9]基本持平。重庆市东北地区HIV感染数量历年来基本维持稳定,但艾滋病疫情依旧不容轻视,还需要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机构送样量以医疗机构最多,但确证阳性率疾控中心最高,采供血机构最低。这可能与医疗机构检测对象来源广泛有关,医院HIV抗体检测项目包括术前检测、性病门诊及孕产期检测等,并且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疾病会影响HIV抗体检测[10],常导致假阳性的发生;采供血机构检测来源主要是普通献血群众,风险较低,但采供血机构的HIV抗体检测要求更加严格,通常使用第4代筛查试剂[11],敏感性更高,特异性降低会使阳性确证率更低,以此保证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IV的概率。疾控中心检测主要来源是自愿检测等重点人群。

HIV确证阳性样本男性多于女性,男女阳性比例为2.65∶1,低于重庆市水平(4.50∶1)[6],筛查总数男性多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更容易出现商业性行为,愿意了解自身艾滋病风险有关,女性HIV确诊阳性率低于男性,可能与妇产科广泛筛查HIV抗体有关[12]。将HIV检测受检者分为4个年龄段,结果表明,>40岁的确证阳性人数2 478例,占阳性病例的77.78%,阳性人群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人群,阳性占比最高的年龄段为>40~60岁,这与重庆市其他区县[2,13]及国内其他省市[14]趋势基本一致。确证阳性人群中,已婚占比远高于未婚,且初中及以下学历占确证阳性病例的43.44%,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多,防护意识薄弱易导致传播性增加。这提示由于中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低,对艾滋病和性病传播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15],提示相关机构需要加强对40岁以上中老年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提高他们保护自身及保护家人的责任意识,认识到及时进行HIV检测的益处,从而有效阻断中老人通过危险性行为传播艾滋病,降低中老人艾滋病发生率[16]。

对送检人群进行分类统计后发现,医疗机构送检人群最多,表明大多艾滋病病例是通过医院就诊时被动检测得知感染[17],提示应加大HIV检测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包括小册子、推文、海报等使大众了解HIV检测的重要性、HIV传播途径,发生危险性行为后及时检测、治疗等基本知识,使HIV感染者能够主动寻求检测和治疗,同时加大HIV筛查力度,通过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种渠道,降低由于HIV携带者不了解自身危险性,将艾滋病传播给周围群众的可能性。自愿检测人数仅次于医疗就诊人群,可能与近年来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广泛宣传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和艾滋病防控重要性有关。自愿检测是艾滋病防控的重要策略,能够及时有效监控重点人群[18],因此应该进一步依托社区、医院宣传自愿检测制度,促使重点人群主动进行检测,通过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全面覆盖人群,有效防止艾滋病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重庆市渝东北地区2018-2021年的HIV确证阳性率没有明显升高,但总体阳性率偏高,尤其是需要注意中老年人艾滋病防控,提高中老年人及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加大主动检测和被动筛查的力度,全面覆盖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应该依托移动互联网来高效快捷地开展宣传教育、问卷调查及早期针对性防控工作[19],同时扩大HIV检测范围、完善艾滋病发病率监测机制、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将艾滋病防控的关口前移[20],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入基层宣传普及,对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发挥社区的优势进行艾滋病防控[21],最后也需要在艾滋病药物开发和疫苗研制方面予以重视,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猜你喜欢
采供血艾滋病阳性率
《 世界艾滋病日》
血站采供血设备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江苏省采供血机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