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用菌栽培学”三个课堂一体的探索

2023-08-01 08:58柴新义于士军向玉勇孙星张微微唐彤彤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校企

柴新义,于士军,向玉勇,孙星,张微微,唐彤彤

(滁州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食用菌主要是利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废弃物或下脚料进行其生产繁殖的重要经济绿色菌物。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正由传统的农户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规范化、智能化转变,产业质量提升正处于关键时期[1-2],食用菌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现代化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亦对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3]。然而,目前主要承担培养食用菌专业人才的高校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3-6],与社会上的食用菌产业的实际发展严重脱节,造成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工程实践、创新等核心能力,根本无法满足食用菌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7-9]。

滁州学院生物科学本科专业每两年修订一次人才培养方案,“食用菌栽培学”课时也由2012 年的54课时(理论36 课时+实验18 课时)减少至2014 年的48 课时(理论32 课时+实验16 课时)。随后,降至2016 年的32 课时(理论20 课时+实验12 课时),最后至2018 年的28 课时(理论16 课时+实验12 课时)。2020 年至今,“食用菌栽培学”的课时又重新调整为32 课时(理论20+实验12)。为应对我国食用菌产业经济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需求,使得食用菌相关行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不仅需要更新、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而且更要加强实践训练,提升能力。同时,又要有效融入创新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故此,“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团队面临着教学课时严重不足与食用菌产业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团队通过深入政府、企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等广泛调研,明确树立贯彻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成果导向或能力导向(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确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路径,构建“三个课堂”有机融合的育人模式,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食用菌产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1 牢固树立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深入讨论和分析该门课程在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作用。课程教学团队根据OBE 教育教学理念,对该门课程首先提出了五个核心问题:(1)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2)这门课程学生应该学习什么知识,掌握什么内容?(3)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获得能力?(4)怎样保证学生取得了预期的学习成果?(5)如何找到不足,实现更好的人才培养?构建的课程OBE 教育理念见图1。

图1 OBE 教育教学理念图Fig.1 OB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cept

根据社会食用菌产业、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确定需要开展该门课程的学习;根据食用菌产业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质量提升的最新变化,确定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更新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加强校企教学师资团队、实验实习场所、生产设备等教学资源共建及完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强力支撑“食用菌栽培学”成果导向教育得以实现;通过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学资源条件的支撑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学习的满意度“五度”来反观我们的课程教育教学效果,并持续改进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动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课程软硬件建设。

2 确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路径

在国家推行高等教育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时代背景下,“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与相关食用菌生产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活动。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基本指导原则下,经过3 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灵活的合作机制,取得明显的成效。课程教学团队与相关食用菌生产企业主要围绕师资队伍、课程标准以及实践基地建设三大方面开展具体的课程建设,见图2。

图2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特色课程建设路径Fig.2 Construction path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 courses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cultivation

通过人员互聘和挂职锻炼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教师到食用菌一线生产企业挂职锻炼提升课程教学团队的实践工程能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难题;企业人员受聘加入到“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团队,结果不仅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也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需求脱离的问题。

通过联合制定和执行课程标准,实现食用菌产业人才培养供给和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1)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团队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与知识、能力的培养目标做一体化设计。培养目标为坚定理想信念、具备扎实的课程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力、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等。(2)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食用菌基础知识、企业生产知识及食用菌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做到教学内容的“少”而“精”。(3)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随着“互联网+教育教学”技术的深入融合,“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不断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有自己的课程网站,不断拓宽教学空间、外延教学时间和丰富学习资源。通过“双师同堂”“理实交替”“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有机结合形式,更好地实现食用菌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校园知识与行业前沿的有效融合、校内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有效融合。(4)科学的考核标准。基于OBE教育理念,从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角度,联合制订可操作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通过共建食用菌实践基地,实现“场地、人才、设备”等资源优势互补。我们通过联合指导食用菌实践实训、实习、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社会调查实践和共同申报科技攻关课题等形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食用菌生产企业的经济发展。

3 构建“三个课堂”一体化的育人模式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团队牢固树立贯彻教学全过程的OBE 教育理念,确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路径,积极构建“三个课堂”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双创能力,见表1。

表1 “三个课堂”一体的构建Tab.1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three classes"

“三个课堂”的内涵:(1)第一课堂主要是课堂教学,采用双师同堂教学形式实施,内容包括食用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且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交替进行(即理实交替),其中理论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食用菌基本理论知识、企业生产知识和前沿知识,实验教学主要包括食用菌生产中的关键生产技术。(2)第二课堂主要在课外开展,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训练内容包括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后的分析、反思和报告撰写,以及食用菌企业认知实习等。(3)第三课堂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重点围绕双创实践教育,采用“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形式开展,内容主要包括在学校、基地、企事业单位所开展的与食用菌有关的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和实践活动等。把食用菌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纳入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赋予一定的学分,并通过第三课堂实现,该课堂的实施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延伸,“三个课堂”之间是密不可分,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

通过实验过程“三段化”,即“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衔接起来;通过“双师同堂”“理实交替”让学校和企业紧密牵起手来,架起学生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桥梁,实现校园知识文化与行业发展前沿的有机融合、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的有效贯通。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第三课堂的企业项目或校企联合指导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社会调查实践、毕业实习等内容,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学得的理论知识、专业实验技能及思维训练等进行综合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双创能力。

4 改革效果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团队牢固树立OBE 教育理念,以校企共建“师资队伍、课程标准、实践基地”为抓手,以“三个课堂”为载体,采用“双师同堂、理实交替、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不同形式拓宽育人空间、育人时间和育人内容等,经过3 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改革日趋完善,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教学资源支撑度增强。

4.1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采用校企“双师同堂”的形式,以自主探究、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具体表现为课堂出勤率、抬头率、讨论积极性、回答正确率等明显提高,课后作业、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学科竞赛成果的质量显著提升,学生满意度在不断增加。总之,通过采用双师同堂、理实交替、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有机结合的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也由91.02 分提升至94.36 分。

4.2 校企联合深度指导,增强学生的双创及专业实践能力

2020—2021 年,校企联合指导学生获批与食用菌相关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 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 项、创业招标项目1 项、社会实践5项,发表学术论文2 篇,挑战杯竞赛3 项、获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奖项20 余项。总之,通过校企联合深度指导,借助专业学科竞赛和实践训练项目实现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有效融合,促进了学生双创教育以及专业实践学习成果的达成。

4.3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团队成员经过企业挂职锻炼,明显地提升工程实践育人能力,联合申报科技攻关课题2 项,学生参加相关课题50 多人次,解决企业生产难题3 件,双师同堂6 次,参加食用菌认知实习3次。近年来,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在食用菌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人数达到45 人次,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了专业知识扎实、职业素质良好、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及常规的实践操作技能娴熟。同时,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总之,校企协同搭建的“三个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食用菌产业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

5 结论

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时代背景下,以“食用菌栽培学”专业课程为例,探索高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理念、建设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

5.1 教育理念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团队明确树立贯彻课程教学全过程的OBE 教育理念,即课程教育目标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有明确的要求,每个要求有详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训练内容与之对应;教学设计更加聚焦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每一位同学提供适宜的学习和实训机会,使得他们都能达成学习成果;校企资源共享,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成果反馈及时对教学进行修正。可见,OBE 教育理念为课程的深化改革和效果达成指明方向。

5.2 育人模式

实践表明,我们加强与食用菌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打造的“第一课堂为基础,第二课堂为延伸,第三课堂为强化”,校企共同参与的“三个课堂”一体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和满足了食用菌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5.3 建设成效

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基本指导原则下,校企双方主要围绕师资队伍、课程标准以及实践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开展课程建设。通过人员互聘和挂职锻炼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需求脱离的问题;通过联合制定和执行课程标准,实现食用菌产业人才培养供给和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通过共建食用菌实践基地,实现“场地、人才、设备”等资源优势互补,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然而,尽管“食用菌栽培学”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在教学方法、手段、提高企业参与热情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提升,使学生能真正对课程愿学、乐学和爱学,使学生能够学好知识,提升其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食用菌栽培校企
油麦菜栽培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自然栽培的味道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夏季苦瓜栽培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