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策略探析

2023-08-01 15:04刘芳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油茶防治措施病虫害

摘 要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油料经济树种之一,具有高产、高效、高质和生态效益突出等特点。高安市是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市之一,十分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然而,随着油茶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密度的增加,油茶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油茶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为促进油茶高质量发展,提高种植效益,分析了目前高安市油茶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防治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加强健康栽培管理、科学使用药剂、合理设置密度等策略建议。

关键词 油茶;病虫害;防治措施;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19

油茶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属于山茶科。油茶叶片可以用来制作油茶饮料,果实可以榨取茶油,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作物。油茶原产于中国南方,现在已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油茶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较弱,适合在肥沃的酸性土壤中生长。我国栽培油茶的历史较为悠久,早在公元前100多年就有文献记载[1]。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以发展油茶产业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高安市完成人工造林(更新)0.23万hm2,封山育林0.02万hm2,退化林修复0.33万hm2,其中新增油茶种植0.12万hm2、油茶低产林改造0.25万hm2,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通过发展油茶产业,高安市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新时期,高安市定点定位开展春季油茶种植造林工作,对油茶品种、油茶种植方式、油茶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问题进行实地指导。1)创新油茶造林机制,大力推广油茶产业发展“四统一分”模式,对营林措施到位的,以667 m2折合60株油茶计算,每667 m2给予财政补助1 000元。2)支持适度规模化种植,鼓励工商业主、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实施油茶规模化种植,推广应用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和精细化管理,力争建立和培育起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种植规范、管理精细的油茶示范基地(示范户)。3)在立地选择、区划、整地、垦穴、基肥、良种壮苗和密度控制等方面做好营林措施,高质量造林绿化。

以上改革模式表明,高安市在油茶种植和管理上逐渐从粗放向集约化管理模式转变,更加重视油茶种植程序和细节工作标准的执行情况。油茶病虫害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影响油茶产质量,也会对集体收益造成影响。因此了解油茶病虫害,因地制宜对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是提高种植效益、保证油茶质量的关键性举措[2]。

1 高安市油茶主要病虫害及为害特点

2020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防治总站到江西省开展油茶病虫害调研工作,先后对宜春市袁州区、高安市等地进行了油茶无公害防治示范基地实地调研。经过系统调查,高安市最为常见的油茶病害有3种,分别是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和油茶根腐病见表1;主要虫害有3种,分别是油茶毒蛾、油茶天蠖、茶梢蛾,次要虫害有4种,分别是金龟子、象甲、天牛、红蜘蛛,见表2。

2 油茶病虫害防治

2.1 病害

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和油茶根腐病是高安市油茶种植过程中发病株率最高的3种病害。高安市的病害防治一直遵循预防为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生物防治是污染性最小、最符合自然生态发展的防治手段,主要是用另外一种与病原菌相克的天然生物或微生物控制病原菌的危害。如油茶炭疽病可以使用芽孢杆菌进行防治,放线菌、快速生长菌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油茶软腐病可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进行防治;油茶根腐病可以用假单胞菌、丝状放线菌进行治理。

化学防治手段是通过使用杀菌剂和其他农药杀死病原菌的一种手段。化学防治手段存在一定的环境破坏性,使用时必须要遵照绿色环保要求,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规范,适度、适量使用,在油茶花期前15 d到花期结束应避免使用化学药剂,以生物防治为主。1)油茶炭疽病和油茶软腐病一般发生在3月,病害初期可选择的杀菌剂有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波尔多液,在发病初期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多菌灵300倍液可防治软腐病[3],在发芽后及时喷洒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可防治炭疽病。2)油茶根腐病的发病期为植株生长的活跃期,即春季和秋季,因此防治工作也大多在这2个阶段进行,一般选用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

2.2 虫害

油茶毒蛾、油茶天蠖、茶梢蛾是高安市油茶的主要虫害类型,其发生程度为每株11~20头,而金龟子、象甲、天牛、红蜘蛛虽然发生程度相对较低,但是屡禁不止,且发生持续时间更长,若不及时防治,所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大。高安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的空气和较多的降水为这些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每年的8月和9月是虫害最为严重的时间段,防治手段一样是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常用的化学药剂有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对金龟子、象甲、天牛、红蜘蛛等都有很好的消杀效果。

1)油茶毒蛾是食叶害虫,在其幼虫期及时捕杀能够很好地预防成虫为害,幼蟲3龄前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效果显著。寄生蜂是油茶毒蛾的天敌,所以一般在幼虫期内先利用寄生蜂消灭绝大部分的害虫,其余的幼虫可以使用有限的化学手段进行抑制。2)油茶天蠖可以使用敌百虫进行防治,或者用25%的亚胺硫酸磷消杀,效果也比较明显。3)一般使用白粉锌在茶梢蛾幼虫期和产卵期进行熏杀,繁殖期可使用氧乐果进行迅速杀除。茶蚜细蜂是茶梢蛾的天敌,对幼虫期的茶梢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4]。

在过去长时间的虫害防治过程中,高安市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使用的化学防治方法,即使用1%的波尔多液和2%的茶麸水在发病高峰期的7—9月喷洒,效果显著。茶麸水取代了原本的化学农药,对自然环境的损伤降低,成本降低,且防治效果良好。

3 防治策略建议

3.1 加强健康栽培管理

1)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地块。选用抗病虫性强、适应性广、生长旺盛的优良品种,如长林3号、长林18号等。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通风透光的地块,避免低洼湿润或高密度、阴暗的环境。2)种植过程中要规范整形修剪和施肥灌溉。按时进行整形修剪,去除病虫枝叶和老弱枝条,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减少病菌和害虫的滋生。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加油茶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适时适量灌溉,避免过干或过湿造成根系受损或细菌滋生。3)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定期对油茶进行检查监测,及时发现并识别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还应结合天气预报和预测工作,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防治。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如设置诱捕器、喷洒农药、释放天敌等。4)建立健全检疫制度。应严格执行检疫法规和标准,对进出油茶苗木、果实等进行检查隔离,防止外来病虫害的传播入侵。5)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并发布有关油茶病虫害的动态信息,并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交流合作。

3.2 科学使用药剂

在防治油茶病虫害时,除了加強栽培管理、培育抗病抗虫品种、利用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措施外,还需要科学选用药剂进行化学防治,增强综合防治与管理能力。科学选用药剂的原则包括以下4个方面。1)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药剂。例如,在预防期可以使用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预防性喷雾;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高效广谱的药剂进行治理性喷雾;在发病严重期可以使用混合或交替使用不同类别或作用机制的药剂进行综合控制。2)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药剂。例如,在温暖潮湿的季节要注意防治软腐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并选用具有保护作用和内吸作用的杀菌剂;在干旱寒冷的季节要注意防治介壳虫、蓝翅天牛等虫害,并选用具有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的杀虫剂。3)根据不同部位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药剂。例如,在叶片上喷雾时要选择具有较好附着力和穿透力的药剂,并注意均匀覆盖叶面;在果实上喷雾时要选择具有较低残留量和较快降解速度的药剂,并注意避免污染果皮。4)根据不同时间和频率选择合适的药剂。例如,在花期前后要避免使用对蜜蜂有毒或有驱避作用的药剂,并注意保护花粉传播媒介生物;在果实成熟前后要避免使用对人体有毒或有致敏作用的药剂,并注意控制安全间隔期[5]。

3.3 合理设置密度

在众多的防治策略中,合理设置密度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油茶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栽植的油茶树数量,它直接影响着油茶林内部的光、温、湿、气等环境因子。1)密度过大,会导致林内通风透光差、湿度高、温度低,为某些喜湿喜暗的病原菌和害虫提供有利条件。例如,软腐病和毒蛾易在密集郁闭的油茶林中暴发。密度过大还会加剧树间竞争,降低个体抵抗力,使其更易受到病虫害侵染。2)密度过小,会导致林内光照过强、温差大,为某些喜光喜温的病原菌和害虫提供有利条件。例如,炭疽病和象甲易在散开稀少的油茶林中发生并流行[6]。密度过小还会降低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影响树木生长和果实品质。

因此,合理设置密度是防治油茶病虫害的关键措施之一。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的实际情况,应选择适当的株行距,平衡单株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其他综合防治手段,选择适合本地区和种植管理需求的防治手段,以保证病虫害防治的全面性、彻底性。

4 结语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经济树种,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和丰富的利用价值。然而,油茶生产中多种病虫害严重影响油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探讨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立足江西省高安市,对油茶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病虫害问题进行针对性论述,提出应对方法,以期能够提升种植户的管理水平,降低病虫害问题对油茶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凤提.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J].农家科技,2022(10):4-6.

[2] 陆永京.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1(15):141-142.

[3] 田艳,张国豪,张龙成,等.重庆油茶主要病虫害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0):163-165.

[4] 刘伟新,邱华龙,秦长生,等.粤北地区油茶良种基地有害生物调查及防治[J].林业与环境科学,2021,37(2):92-98.

[5] 宋英培,王璠,周会汶.油茶软腐病的检测及防治措施[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6(2):1-3.

[6] 陈光红,朱党元.油茶种植现状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2019(20):5-6.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13

作者简介:刘芳(1986—),女,江西高安人,本科,林业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与造林经营。E-mail:425994628@qq.com。

猜你喜欢
油茶防治措施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