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建议

2023-08-01 04:36刘雄杰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耕地

摘 要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是补充耕地项目开发、立项实施的重要依据,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建立补充耕地数据库的保障工作,是摸清补充耕地潜力状况和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基础。通过综合分析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数据成果及预期效益,提出稳步开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统筹涉农资金,建立监督机构;编制专项规划,加强政策宣传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

中图分类号:F323.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80

以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和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为评价对象,从区位、生态、气候、土壤等方面,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逐地块开展调查评价,形成集面积、类型和分布于一体的全县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数据,并与国土调查数据库实现集成,全面、客观反映当前庄浪县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为科学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规范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支撑,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

1 调查区域概况

庄浪县辖15镇3乡293个建制村1 517个自然村,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49.18亿元,总面积为15.14万hm2,其中农用地13.93万hm2、建设用地0.87万hm2、未利用地0.34万hm2,农业人均耕地面积0.138 hm2。

庄浪县属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38.0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307 mm。庄浪县地勢东高西低,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严重;最高峰桃木山海拔2 857 m,最低处葫芦河下游张家大湾海拔1 405 m;境内主要有葫芦河、庄浪河、水洛河3条河流;土壤母质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肥力较差,总体情况是缺氧、少磷。庄浪县有植物1 000余种,有紫果云杉、油松、圆柏等古树名木[2]。

2 评价指标及结果分析

庄浪县“三调”结果中没有盐碱地和沙地地类,此次后备资源调查图斑只涉及其他草地和裸土地地类。分10项指标对国家下发的1 640个400.79 hm2耕地后备资源逐图斑进行调查评价,形成是否适宜开发成耕地(即宜耕性)的明确结论。

2.1 指标分析

2.1.1 生态条件指标

生态条件指标分为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外、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内、开发会导致土地退化或引发地质灾害3个级别。通过对庄浪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数据库叠加分析,提取生成生态红线指标数据图层,叠加后备资源修正处理数据,得出生态保护限制区域,进行指标标注及评价。

2.1.2 年积温指标

年积温指标分为大于等于1 800 ℃、小于1 800 ℃2个级别。依据气象局统计的近年来庄浪县平均年积温,分析得出庄浪县年积温达到大于等于1 800 ℃的指标要求,下发图斑不受年积温指标限制。

2.1.3 年降水量指标

年降水量指标分为大于等于400 mm、小于400 mm有灌溉条件和小于400 mm无灌溉条件3个级别。通过对国家下发的年降水量矢量数据叠加分析,庄浪县年降水量都在400 mm以上,下发图斑不受年降水量指标限制。

2.1.4 土壤是否遭受污染指标

土壤是否遭受污染指标分为绿色、黄色或红色2个级别。通过对县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图斑位置及地类的对比,判定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后备资源图斑无限制。

2.1.5 土层厚度指标

土层厚度分为大于等于60 cm、小于60 cm有客土土源和小于60 cm无客土土源3个级别。参照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及县局已有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报告和点采集指标结果,通过叠加数据图层,得出土层厚度对下发图斑无限制。

2.1.6 地形坡度指标

地形坡度指标分为小于等于25°和大于25° 2个级别。地形坡度依据“三调”数据库中PDT矢量图层,通过对坡度图与耕地后备资源修正图斑进行叠加分析与处理,得出该指标对下发图斑无限制。

2.1.7 盐渍化程度指标

盐渍化程度指标分为无、轻度盐化和中度盐化、重度盐化有灌溉排水条件和重度盐渍化无灌溉排水条件3个级别。该指标参考庄浪县耕地自然质量分类数据和实地土壤取样检测结果,确定该指标在全县范围内无限制。

2.1.8 土壤pH值指标

土壤pH值分为4.0~9.5、小于等于4.0或大于等于9.5这2个级别。通过对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和文本进行叠加分析,土壤pH值指标在庄浪县内不受限制。

2.1.9 耕作便利度指标

耕作便利度分为方便到达、不方便到达2个级别。依据现状地物中农村道路和公路用地的分布状况及影像判读判定方便程度,该指标在庄浪县范围内存在部分限制。

2.1.10 水资源状况指标

水资源状况分为地上水、地下水灌溉2个级别。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甘肃省地级行政区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171号)和《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平凉市各县(区)及平凉工业园区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通知》(平政办发〔2014〕123号),庄浪县水资源总量9 039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 684万m3,人均204 m3,每667 m2平均99 m3[3]。庄浪县基本不缺水,水资源状况指标在全县内不受限制。

2.2 调查结果

2.2.1 数量及类型

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下发的1 640个面积400.79 hm2后备资源调查对象宜耕性进行评价,删除不适宜耕种的部分图斑后最终确定庄浪县耕地后备资源图斑数1 538个,面积359.69 hm2,主要类型为其他草地和裸土地(其他草地359.39 hm2,占99.92%;裸土地0.30 hm2,占0.08%)。

2.2.2 分布及特点

庄浪县区位、交通等条件优越,宜耕性较佳,但建设占用的可能性较大,且图斑规模碎片化,分布零散。图斑平均面积为0.23 hm2,其中面积小于1 hm2的1 500个图斑占97.53%,大于1 hm2的38个图斑仅占2.47%,具体分类情况如表1所示。

3 耕地后备资源开地利用项目预期效益

“十四五”时期,补充耕地项目要纳入耕地后备资源和规划确定的开垦范围实施,根据资源禀赋设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目标时序,做到心中有数、稳步推进,着力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

3.1 社会效益

1)促进庄浪县“十四五”时期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土地平整、土壤培肥、田间配套等工程措施建成高标准农田,增加了耕地面积,优化了土地、农机、人力、科技等生产要素,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4]。2)通过配套工程建设,形成田间道路和林网生态系统,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打下良好基础。3)指导乡镇落实补充耕地责任。通过有序开展补充耕地项目的开发利用,督促乡镇政府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确保耕地保有量目标。

3.2 生态效益

1)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对生态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长久的,项目通过规整零乱破碎无序的田块,降低了区域内地表坡度,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2)修建蓄水埂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改善土壤水文条件及理化性狀,绿化区域,净化空气,提高空气湿度。3)经测算,实施该项目将使项目区土地垦殖率由0%提高到98%,土地利用率由21.1%提高到96.4%。此外,通过配套田间林带等措施,提高了林木覆盖率,项目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3 经济效益

1)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总投资中约75%为工程施工投资,从项目立项、施工到验收,将对当地施工企业释放一定的经济红利,刺激经济、拉动消费。2)新增耕地投入使用后将带动农业增收。项目实施可新增耕地359.69 hm2,根据2022年甘肃省统计年鉴数据,粮食产出按4 504 kg·hm-2计,新增耕地年均可增产小麦1 620 t,按市场价

2.30元·kg-1计,年均新增农业收入为372.6万元。若按经济作物或现代农业产值估算,新增耕地带来的农业产业收入将更高。3)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益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新增耕地指标可进入平台交易,在确保开发成本的基础上,交易的金额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4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建议

4.1 稳步开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庄浪县耕地后备图斑以可开垦的其他草地为主,对面积较大的图斑,不需要工程改造就可以利用的尽早开发利用,需经过一定工程改造才可以利用的及时申请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工程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对面积较小、分布零散、不能形成项目区的图斑,建议农林并重,垦造其他地类,保证后备资源总量不变。

4.2 统筹涉农资金,建立监督机构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确保国家下拨复垦整治资金专款专用的同时,县级政府应统筹配套涉农资金,进行田林路渠的综合整治,确保后备耕地资源达到标准。同时为确保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工作正常进行,成立以县乡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及村社干部、农民代表为成员的开发复垦工作监督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程进展、垦造质量、资金使用和安全生产等情况,履行项目招投标、规划设计和实施工期过程中的监督监管职责,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并及时推广。

4.3 编制专项规划,加强政策宣传

全面调查县域内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科学分析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划定耕地后备资源功能区,编制专项规划,确定科学合理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等多种宣传途径,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争取广大干部群众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持和鼓励[5]。

5 结语

科学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稳步开发,分期实施,充分发挥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对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逐渐提高利用等别、缓解占补平衡压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及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EB/OL].(2021-07-02)[2023-04-11].http://gi.mnr.gov.cn/202107/t20210709_2662402.html.

[2] 庄浪县人民政府.地理概况[EB/OL].(2022-05-11)[2023-04-11].http://www.gszhuanglang.gov.cn/zjzl/DLQH/art/2022/art_b19f6e536c434cd08b873b75dad3456d.html.

[3] 360文库.甘肃省庄浪县区域水文及水资源调查报告[EB/OL].(2018-12-04)[2023-04-11].https://wenku.so.com/d/08095544242671ff4543f964e2b52d48.

[4] 范耀秀,常毅华.孝义市东小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研究[J].城市地理,2017(8):271.

[5] 王桂霞,杨义风.当代中国农村耕地资源保护的实践探索与策略优化:以黑土地保护为中心兼及其他[J].河北学刊,2021,41(6):117-124.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3-04-17

作者简介:刘雄杰(1980—),男,甘肃庄浪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E-mail:767231971@qq.com。

猜你喜欢
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耕地保护需要强化系统观念
耕地保护政策密集出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保护需要强化系统观念
耕地时节
扎紧四个“口袋” 打造耕地保护新常态
耕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