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区香型优质杂交稻明1优臻占的高产栽培技术

2023-08-05 14:20翁钰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杂交水稻示范栽培技术

翁钰玲

摘要 明1优臻占是由福建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三明市茂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三系不育系明1A为母本,以明轮臻占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稻组合,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基于试验、示范结果,总结了明1优臻占在三明市沙县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明1优臻占;示范;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11-0004-04

明1优臻占[1]是由福建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三明市茂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三系不育系明1A为母本,以明轮臻占[2]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稻组合,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闽审稻20210024)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210268),由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明1优臻占2021年已获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公告号CNA041547E)。恢复系明轮臻占201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3]。明1优臻占米质优,米饭清香,2019获福建省第五届地产优质米品质鉴评金奖,2020年获福建省第十一届优质稻品种品质鉴评金奖。2021、2022年在三明市沙县区示范,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食味佳,稻谷销售价格高,加工品质好,出米率高的特点,受到种植户、稻米加工企业和食用者好评,是家庭农场、稻米加工企业首选的订单生产品种。本文基于试验、示范结果,总结了明1优臻占在三明市沙县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1 产量表现

2019年,明1优臻占参加福建晚稻迟熟组区试,13个区试点产量在5 827.5~10 110.0 kg/hm2,平均产量7 634.3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1.9%,达显著水平,增产点率46.2%,居第8名;2020年续试,13个区试点产量在6 375.0~9 394.5 kg/hm2,平均产量7 623.6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3.0%,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61.5%,居第5名。2年平均产量7 629.0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2.5%。2020年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产量在6 186.0~9 366.0 kg/hm2,平均产量7 304.4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减产1.8%。

在沙县区作晚稻种植一般产量在7 500.0~8 250.0 kg/hm2。2021年沙县区种子站、夏茂镇农业服务中心在夏茂镇溪口村作烟后稻建立百亩优质稻品种展示示范片,面积8.87 hm2,按好、中、差3种类型各选择有代表性的1块田块实割测产,各类型地块实割67.00 m2左右,一类田平均干谷产量8 696.1 kg/hm2,二类田平均干谷产量8 282.1 kg/hm2,三类田平均干谷产量7 578.5 kg/hm2,一、二、三类田各占30%、50%、20%,加权平均产量8 265.6 kg/hm2。2022年在夏茂镇儒元村作中稻示范,面积4 hm2,经分类实割测产,一、二、三类田平均干谷产量分别为9 972.0、9 427.5、8 643.0 kg/hm2,一、二、三类田各占20%、60%、20%,加权平均产量9 379.5 kg/hm2。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明1优臻占属基本营养型籼型杂交稻。参加福建省晚稻迟熟组区试全生育期2年平均129.1 d,比对照宜优673迟熟1.0 d。生育期适宜,在沙县区可作晚稻、中稻种植。2021年在沙县区夏茂镇溪口村作烟后稻种植,6月1日播种,6月28日移栽,8月31日齐穗,9月30日成熟,全生育期121.0 d。2022年在沙县区夏茂镇儒元村作中稻种植,4月20日播种,5月19日移栽,8月6日齐穗,9月3日成熟,全生育期136.0 d。

2.2 农艺性状

该品种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剑叶偏长,分蘖力一般,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区试农艺性状2年综合表现:有效穗255.0 万/hm2,株高111.9 cm,穗长25.8 cm,每穗总粒数150.5 粒,结实率78.3%,千粒重26.8 g。2021年沙县区夏茂镇溪口村烟后稻产量结构调查,有效穗240.6 万/hm2,每穗总粒数168.4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7.2 g。2022年在沙县区夏茂镇儒元村作中稻种植,有效穗217.5 万/hm2,每穗总粒数187.4 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7. 4 g。

2.3 抗逆性

稻瘟病抗性2年综合表现:田间鉴定稻瘟病综合指数年度分别为5.5、4.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年度分别为感(S)、高感(HS);2年综合评价为高感(HS)稻瘟病。在2021—2022年示范种植中,叶瘟发生轻,未发穗颈瘟,纹枯病发生轻,未发稻曲病,二化螟、三化螟、稻丛卷叶螟、稻飞虱轻度发生,抗逆性较强。

2.4 稻米品质

区试时稻米品质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检验检测中心检验,主要米质指标如下:糙米率81.5%,整精米率58.3%,垩白度1.1%,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66 mm,直链淀粉含量14.9%,米质达部颁二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在三明市沙县区作中稻种植,一般掌握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作烟后晚稻种植6月上旬播种。作晚稻栽培应根据前作收获期尽早播种,确保安全齐穗,防止“秋寒”为害。

培育壮秧的措施:①选好秧地。秧田应选择肥力较高,土层松厚,通风向阳,排灌方便,杂草较少的田块。秧田与大田比例以1∶8~1∶10为宜。秧田做到土细、田平、肥足、无杂草,为提高成秧率、带蘖率创造良好土壤环境。②种子处理。杂交稻种子贮藏期间易吸湿受潮,播种前要晒种,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勢。用强氯精等浸种、用吡虫啉等拌种,预防秧苗期的病害与虫害。③稀播匀播。稀播匀播能增加秧苗营养面积,改善秧苗受光条件,是培育带蘖壮秧的关键环节。中稻秧田播种量150.0~187.5 kg/hm2,晚稻秧田播种量112.5~150.0 kg/hm2,本田用种7.50~11.25 kg/hm2。④秧田水肥管理。湿润育秧,播种后2叶期前保持畦面湿润,2叶期后畦面保持浅水层。晚稻播种后灌流动水,畦面不积水,防止高温烫芽。秧田施肥要施足基肥,施好2叶1心期的“断奶肥”,移栽前4~5 d的“送嫁肥”。⑤使用多效唑。1叶1心期喷施300 mg/kg多效唑药液,可以达到促根、增蘖、壮苗、控长的目的。

3.2 合理密植,提高插秧质量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是早够苗、保足穗的重要保证。因此,应插足基本苗,才能为早够苗、保足穗奠定可靠基础。明1优臻占作中稻种植掌握秧龄30~35 d时适时移栽,插植密度21.0~24.0万丛/hm2,插植规格采用20 cm×(20~23)cm;作烟后晚稻种植前作收获后及时移栽,秧龄控制在30 d以内,插植密度22.5~25.5万丛/hm2,插植规格采用20 cm×(19.4~22.3) cm。基本苗120 万/hm2左右。插植方式采用正方形或方形插植。中稻、晚稻秧苗大,容易插深,是影响本田早发的重要因素,要提倡适当浅插,插秧深度以不倒秧、不浮秧为标准。插太深,地下节明显延伸,分蘖期推迟,单株分蘖数、成穗数以及每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浅插的分蘖节位无明显伸长现象,分蘖早、分蘖多,穗多穗大产量高。

3.3 优化施肥,合理运筹

施肥掌握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与中微量元素肥料配施的原则。明1优臻占分蘖能力偏弱,剑叶偏长,氮肥应大部分在前期施用,促进分蘖,后期看苗少施氮肥或不施氮肥,防止后期氮肥偏多,造成披叶、贪青,影响结实率和诱发稻瘟病、纹枯病和稻飞虱为害。一般掌握施纯N 135.0~165.0 kg/hm2,N∶P∶K比例1∶0.4∶0.6~0.8。基肥、分蘖肥均施全季施氮量的45%,全季施磷量的50%,全季施钾量的40%。基肥在翻地时施入,全层施用,分蘖肥在插秧后5~7 d,结合第1次中耕除草施用;再过5~7 d后看苗补施壮蘖肥,促进全田平衡。

穗肥施全季施氮量的10%,全季施鉀量的20%,在幼穗分化1~2期时看苗巧施促花肥,提高稻株含氮水平,巩固有效分蘖,促进枝梗和颖花分化,有增穗增粒的效果。

基肥、分蘖肥一般施碳酸氢铵(含N 17%)320.0~390.0 kg/hm2,过磷酸钙(含P2O5 12.0%)150.0~187.5 kg/hm2,氯化钾93.8~112.5 kg,或施复混肥(N∶P∶K比例12∶5∶8)450.0~550.0 kg/hm2。穗肥一般用尿素(含氮46%),施用量29.0~36.0 kg/hm2。在抽穗灌浆期间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肥料,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同时注意根据土壤肥力调整氮肥用量。

3.4 科学管水,适时促控

插秧时秧苗由于根系受伤,吸水能力下降,而叶片蒸腾作用并未减弱,容易失水发生凋萎。秧苗既怕旱,又不耐涝,宜采取浅水移栽,栽后及时加深一定水层,有利于早发新根,加速返青。灌水深度以“淹身不淹心”为适度。晚稻插秧后正值全年气温最高季节,水温高,为防止高温烫伤稻苗,灌流动水层,降温保湿,促进发根返青。

秧苗返青后,为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根系发达,苗株健壮,实行浅水勤灌和间歇湿润的管水方法,一般只保持2~3 cm水层,每次灌水需待自然落干、田面露土珠时,再灌第2次水,达到“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以水调肥,水肥促蘖”的目的。

够苗后及时晒田,晒田不仅是更新土壤环境,促进根系发育的积极措施,也是控氮促碳,抑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增加茎鞘积累,确保稳发、稳长的重要手段。晒田时间掌握“苗够不等时”的原则,在移栽后20 d左右,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时即可开始晒田;但迟迟不发的稻田也应“在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在幼穗分化开始前进行轻晒。晒田程度以不陷脚、不开裂、冒白跟为宜,泥脚深、肥力高、长势旺的可适当重晒,反之宜轻晒或露田。

幼穗分化至抽穗期间歇灌溉,即每次灌水让其自然落干后再及时灌水,直到抽穗,防止干旱影响幼穗分化。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灌溉,增加土壤氧气维持水稻根系的生理机能,利于保持叶片的活力,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黄熟后排干水,利于促进成熟,方便收割。

3.5 严防病虫危害,确保高产优质生态

三明市沙县区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确保水稻高产、优质和稻田生态安全。主要措施如下:①推行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基数。主要是做好种子处理,用强氯精等浸种、用吡虫啉等拌种,预防秧苗期的病虫害;移栽前翻耕灌水灭蛹,降低螟虫虫源基数;清洁田园,减轻病虫害侵染。②健身栽培,提高抗病虫能力。主要是做好培育壮秧、科学施肥与管水,提高水稻自身抗病虫能力。③采取综合措施,严控病虫害。主要是利用灯光诱杀害虫;保护和利用稻田害虫天敌,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提倡用生物药剂防病灭虫,大力提倡利用细菌、病毒、植物源、抗生素等生物制剂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根据预测预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适时用药防治。

3.5.1 稻瘟病  苗瘟和叶瘟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穗颈瘟应以药剂预防为主,在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喷1次药。防治药剂可选用咪鲜·稻瘟灵40%乳油1 200~1 650 mL/hm2,或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30%稻瘟酰胺悬浮剂纯药135~202 g/hm2,兑水750 kg喷雾防治,或春雷霉素40 μg/mL(用量60 g/hm2)药液喷雾。

3.5.2 纹枯病  分蘖末期至拔节孕穗期,发病初期至病丛率20%以内。发病初期时可用5%井冈霉素1 500~2 250 g/hm2,或37%井冈·蜡芽菌975~1 200 g/hm2,兑水750 kg喷雾防治;病丛率10%~20%的田块,选用噻呋酰胺240 g/L悬浮剂300~375 mL/hm2,或己唑醇30%悬浮剂225~255 mL/hm2,或氟环唑125 g/L(悬浮剂)600~825 mL/hm2,兑水750 kg喷雾防治,重病田块第1次施药后7~10 d再补治1次。

3.5.3 稻飞虱  当分蘖期虫口密度达1 000头/100丛以上,穗期虫口密度在500头/100丛以上,在低龄若虫期进行药剂防治。防治药剂选用20%呋虫胺60~120 g/hm2 ,或50%氟啶虫胺腈45~75 g/hm2,或50%吡蚜酮225~300 g/hm2,兑水750 kg喷雾防治,或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2 000倍药液喷雾防治。

3.5.4 稻纵卷叶螟  当分蘖期100丛超过60个新虫苞,孕穗期100丛超过40个新虫苞时,于卵孵高峰至1~2龄幼虫期进行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1.8%阿维菌素600 mL/hm2,或甲维盐(1%禾安)450 mL/hm2,或40.7%毒死蜱乳油900~1 8 00 mL/hm2,兑水750 kg喷雾防治。

3.5.5 二化螟  当田间枯鞘率达3%~5%时,在蚁螟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药剂选用30%氰戊·辛硫磷1 200~1 800 mL/hm2,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或11%氯氰·三唑磷乳油 150~200 mL/hm2,或1.8%阿维菌素450 g/hm2,兑水750 kg喷雾。

田间也可使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杀成虫,一般放置15个/hm2带诱蕊的诱捕器,高于水面30~50 cm,每代更换诱蕊1次。

3.5.6 三化螟  有卵块或枯心团超过1 800 个/hm2的田块,防治1~2次;900个以下可挑治枯心团。防治1次的,在蚁螟孵化盛期用药;防治2次,在孵化始盛期开始,5~7 d再施药1次。防治白穗,在蚁螟盛孵期内,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最好时期。破口5%~10%时,施药1次,若虫量大,再增加1~2次施药,间隔5 d。防治药剂可选用3.6%杀虫单颗粒剂60 kg/hm2撒施,或11%氯氰·三唑磷乳油 150~200 mL/hm2,或50%殺螟松乳油1 500 mL/hm2,兑水750 kg喷雾。

施药后田间保持寸水层3~5 d,注意轮换使用农药,延缓抗药性产生,并妥善回收农药使用后的空瓶、包装袋等废弃物。

参考文献

[1] 范亦新.杂交稻明1优臻占亲本特征特性及制种[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10):30-31.

[2] 陈德兴.优质稻明1优臻占在大田县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23,41(1):29-31.

[3] 种业商务网. 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品种出炉[EB/OL]. [2019-04-23].https://www.chinaseed114.com/news/21/news_101541.html.

(责编:何 艳)

猜你喜欢
杂交水稻示范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母本直播制种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