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2023-08-05 12:06孙振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

孙振燕

摘要 为解决农作物种植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农作物优质高产,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农作物种植期间技术管理要点进行了总结。农作物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作物品种的选择、整地、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重要环节。实践证明,科学的种植管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11-0102-04

中国是农业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作物种植水平不断提升,正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科学管理可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科学选种、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生物防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实施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在科技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突飞猛进,各种经济改革措施、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正逐步向着现代化迈进。但需要注意的,我国仅有部分规模化种植的平原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的农业种植技术依然比较落后,劳动生产效率较低、成本投入大,农民无法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1]。要想实现农作物高产增收,在种植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原则,了解当地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类型和种植面积。有些地区为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广温室农业生产技术,借助现代科技为农作物创造适宜的生产环境,并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另外,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突破,通过实地调查确定农田生态系统内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的种类,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气候特征等条件制定科学的综合防控措施,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更加精准[3]。农作物种植必须遵循科学原则,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好农作物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1 农作物种植关键技术

1.1 选种与拌种

农作物种子质量的优劣是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要保证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度,还要具备较强的抵抗力。选种时应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土质,优先选择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品种,种子粒度要饱满,无蛀粒、病粒、芽殖粒、坏粒等[4]。播种前必须详细了解种子的技术要求,科学拌种。为防止地下病害虫对种子造成破坏,一般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比如,小麦或玉米的种子常使用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等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基腐病、黑穗病、地老虎、蛴螬、蚜虫、蓟马等病虫害。

1.2 整地

农作物种子对土壤土质的要求非常高,通过整地保证土壤土质润湿状态、疏松透气、营养充足、提升地温,创造适宜的条件,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整地一般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2种类型,根据种植需要合理选择整地方式[5]。目前,很多地区都在推广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其他联合整地农用机械对土壤进行深耕作业,以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从而更好地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有利于实现农作物高产。另外,还需根据农作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合理施用肥料,比如在整地时以微生物菌肥和经过发酵腐熟后有机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豆粕等)作为底肥,再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氮、磷、钾等肥料,增强土壤肥力。

1.3 适时灌溉与施肥

农作物生长期間对水肥的需求量非常大,需要适时补充水分和养分。近些年很多地区经常出现干旱现象,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农作物种植中常采用沟灌、畦灌、喷灌、滴灌等方法,可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灌溉与施肥应把握好时机,每种作物都有自己的生长习性,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肥的需求也不相同,应根据作物生长的关键节点,寻求科学的方式方法。比如,玉米的关键生长节点主要有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番茄的生长节点主要有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等,在不同节点需要补充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施肥时,根据生长需求施用富含氮、磷、钾元素的控释肥或缓释肥,另外还要适量补充钙、铁、锌、镁等微量元素,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持续提供营养物质。部分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已经逐步推广了水肥一体机、微喷、滴管等现代化设备,可以实现对水肥的精准控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6]。

2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做好病虫害的监控与预测

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都有规律可循,可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制定精准的综合防治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地区将现代化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引入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对病虫害防控的组织化与科学化水平[7]。

2.1.1 使用虫情测报仪  虫情测报仪是一种简易且实用的虫情测报装置,大都以乡、村级设置监测点,为农业生产提供虫情测报数据。使用时通常采用光源诱导的方法将成虫诱集到多层集中心箱内,利用箱内安装的处理装置杀死成虫,工作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虫情测报工作。

2.1.2 使用智能虫情监测系统  相对于虫情测报仪来讲,智能虫情测报系统更加方便易用,数据也更准确,可以通过高清监控系统实时观测虫情,同时完成在线统计分析,然后再利用数据传输技术上传至平台,实现了可视化、在线监测等功能,是农业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

2.1.3 监测检疫性害虫  国家对于检疫性有害生物有着明确的定义,指“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经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检疫性害虫的危害是巨大的,目前在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名录中详细列举的有435种,仅昆虫就有146种,一旦发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昆虫性信息素技术,以靶标害虫分泌的物质诱导异性害虫进行诱捕或进行监测,比如在玉米种植中可使用该技术对草地贪叶蛾进行动态监测或诱杀。

2.2 农业防治综合措施

农业防治的概念由来以久,历史上自种植业兴起就已经有了除草、防虫的相关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农业防治综合措施指的是调整、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破坏病原、害虫以及杂草繁殖生长的条件,其效果是持续性的,具有低投入、操作简单的优点[8]。①针对已经感染病原微生物、靶标害虫的农作物进行集中处理,对出现病症的叶片、茎杆、花穗、果实等摘除后集中焚烧处理,阻断有害生物传播的途径。②有些病虫害发生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节点,可根据往年种植经验错开播种期或提前收获,以防止病虫害高发期对农作物生长、产量、品质等造成影响。③通常病虫害都喜欢隐蔽、高湿的环境,长势较弱的植株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因此在播种或栽植时必须严格按照植株的密度,在农作物生长期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修剪、疏花、疏果等技术措施增加田间空气的流通,让更多的阳光通过枝叶的间隙照射进内部,降低空气湿度,可以起到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作用。④不同作物轮作的方式也可能恶化病虫害的营养条件和生存环境,阻断病虫害传播的途径。比如大豆蛀荚虫是一种危害大豆的害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豆荚咬食豆粒,危害极大,通过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后可起到预防的作用,减少大豆蛀荚虫的危害。⑤合理的间、套作也是防治害虫滋生的有效途径,农业种植中常用的麦、棉间作可吸引棉蚜虫的天敌进入棉田,对棉蚜虫的发作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2.3 物理防治技术

针对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有多种,可人工捕杀或借助一些专业设施对靶标害虫进行捕杀[9]。①针对活动性差、危害比较集中或假死害虫可采取人工捕杀的方法,常见的诸如金龟子、银纹夜蛾幼虫、象鼻虫等。②针对具有趋光性的害虫可采取灯光诱捕设施进行捕杀,比如美国白蛾、斜纹夜蛾、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成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可在固定位置安装太阳能黑光灯进行诱捕。但需要调整好特定光波,避免对有益生物造成伤害。③针对具有趋味性的害虫可采取毒饵诱杀的方法,比如可使用炒香的麦麸拌药后毒杀蝼蛄,使用红糖、米醋、白酒调制糖醋液诱杀甜菜夜蛾、烟青虫、小地老虎等。④有些害虫对于颜色特别敏感,比如蚜虫、烟粉虱等害虫喜欢黄色,可使用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蓟马对蓝色非常敏感,可悬挂蓝色粘虫板进行诱杀。但是在悬挂黄蓝板时需要注意,悬挂高度应在农作物生长点以上0~20 cm效果较好,并且随着作物的生长进行适当调整。

2.4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概括起来就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菌,利用天敌消灭病虫害,主要措施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2个方面[10]。第一,为害虫的天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比如在田间地头放置保护袋,适当种植蜜源类植物,或者为害虫的天敌培养中间寄主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害虫的天敌生存繁衍。还要为害虫的天敌提供安全越冬的条件,常用的方法有束草诱集、引入室内蛰伏等,或者适当补充中间寄主助其繁衍。第二,利用培養天敌消灭病虫害,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农业生产成本。①以虫治虫。一些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类,它们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的天敌,比如小麦蚜虫、棉花蚜虫的天敌有瓢虫、蜘蛛、食蚜蝇、草蛉虫等,苹果绵蚜虫的天敌是日光蜂,松突圆蚧的天敌是花角蚜小蜂,在农业生产中适当引入可以取得非常好的防治效果。②使用生物药剂。生物药剂利用了植物或微生物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特殊物质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而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可自行分解。比如用于农业生产的生物药剂有除虫菊素、鱼藤酮、大蒜素、苦参碱、松质酸钠、烟碱等,用于微生物防治的有多抗霉素、灭瘟素、新植霉素等,使用后会引起有害生物的内分泌失衡,破坏其繁殖系统,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③使用昆虫激素。这是利用了昆虫通过分泌激素吸引异性同类的原理进行诱杀,目前我国能够合成的此类激素性诱剂已达到10多种,只需要用水稀释后喷洒在植物上,靶标昆虫受到诱惑后无法与异性同类完成交配,使昆虫的正常产卵行为受到破坏,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④使用病原微生物。利用某些对有害生物致病或起到抑制作用的病原微生物防控病虫害,目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利用这些病原微生物制成药剂或载体,喷洒在农作物上起到防控病虫害的作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是无公害农业生产的先进措施。现阶段,我国在这一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细菌和真菌类,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细菌性微生物杀虫剂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螟杆菌、青虫菌等,真菌性微生物杀虫剂有白僵菌、绿僵菌、虫霉菌等,对菜青虫、小菜蛾、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非常明显。⑤使用生长调节剂。这是一类外源非营养性物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一般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或在某类生物中提取而获得,目前用于农业生产的有抑太保、扑虱灵、矮壮素、九二〇等。比如抑太保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喷洒后可有效抑制害虫的正常发生,在害虫的蜕皮、蛹、成虫、产卵等阶段都具有显著效果,常用于甘蓝、棉花、果树、茶树等多种害虫防治;九二〇可高效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促进果实早熟、高产,也可与其他杀虫、杀菌剂混用,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3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推进,许多地区农作物种植正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作物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领域都有了很大提升。现代社会发展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方向。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引入现代化技术、更新现代化设备,对病虫害进行监控与预测,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加快农业生产科学种植与病虫害综合防控的现代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黄泽天.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7):42.

[2] 王传丽.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9(12):98.

[3] 王晓敬.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农家科技,2019(10):46.

[4] 刘涛.浅谈优化农作物种植的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2):73-74.

[5] 郭丽莎,张永清.试论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4):78,81.

[6] 姚朱元德.农作物科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3):34.

[7] 普央.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51.

[8] 徐峰.农作物科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13):127-128.

[9] 苏泽清.浅析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新农业,2021(11):9-10.

[10] 白昌荣.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12):126-12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