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课程综合考核模式的构建

2023-08-05 12:06汪名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食品化学过程考核测验

汪名春

摘要 开展科学的课程考核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控制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食品化学课程为例,在前期过程考核实践的基础上,以线上和线下多种实施手段为支撑,将作业、测验和考试等3种课程考核方式有机结合,构建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课程考核模式,从而实现对学生课程学习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该模式简便易学、体系合理,可操作性强,学生接受程度高,适用于在大部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食品化学;过程考核;综合考核;作业;测验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11-0161-05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ode of food chemistry course

WANG Mingchun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of Tea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 curriculum assessment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Taking the food chemistry cours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early process assessment practice, this study organically combined the three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 of homework, test and examination to form a "trinity"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assessment mode by various online and offline implementation means. Therefore, the goal of quality control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students' curriculum learning achieved. This model has a reasonable system, strong operability, and high acceptance for student. It is suitabl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ost courses of specialized subject.

Keywords food chemistry; process assessment;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homework; test

培养一流人才是国内外大学发展中始终坚持的目标和追求。本科生是高素质人才培育的最大群体,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也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1]。自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以本为本”、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作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目标,将“增加挑战度、加大学生学习投入、严格考核考试评价”作为课程设计的原则之一,力求达到“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的教学目标。因此,开展科学的课程考核是当前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必然要求。

1 开展过程考核的必要性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一环,课程考核方式是否合理往往决定着最终教学效果的优劣。科学的考核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改进学风、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2-3]。

传统的课程教学,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而投入在课程考核方面的精力则仅限于出卷、判卷和謄分。这种“一次性终考”的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只关注学生学习最终效果的考核,缺少对学习全过程的考核和监督,常常会造成学生“考前突击,考后就忘”的不良教学效果,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传统课程考核方式普遍存在的弊端[4-6]。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一次性终考”相当于产品的“事后检验”,一经发现不合格,就是既成事实,一般很难补救,无法达到在“生产”过程中预防、控制不合格品的作用[7]。此外,这种考核方式既难以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水平,又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8]。

过程考核是对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综合性考核,通过评价学生全过程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效来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一次性终考”相比,“过程考核”相当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仅有“事后检验”,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监督、考核、分析和控制,从而能有效预防不合格的产生[7]。通过过程考核,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据此可以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点,从而调整学习方式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自我管理和约束提升学习效果[3]。本科生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对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重视本科生培养的过程质量控制。课程教学是本科生培养的核心,加强课程的“过程考核”将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有效手段。

2 食品化学课程过程考核的前期探索

食品化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食品原材料中组分的结构与性质、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这些作用和变化对食品色、香、味、质构、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9]。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化学与食品学科交叉的纽带,是学习食品各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食品化学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后续众多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食品化学课程的过程考核是建设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内容。

笔者在食品化学课程的过程考核方面已经进行了5个年度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在2018、2019、2020、2021及2022學年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了课程教学QQ群,课前发布课件,课后上传参考资料,积极在线解答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交流模式;注重课程的过程考核,改变了以往“一次性终考”的单一考核模式,在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3~4次小测验,根据小测验成绩确定平时分,将平时分的成绩提高到期末成绩占比的40%。此外,主动关注阶段性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激励和督促并举,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2020年疫情期间,笔者积极关注大学开学和线上教学的实时动态、进展,了解线上教学方法手段及雨课堂、学习通、腾讯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第一时间响应学校要求,通过先前已建好的“食品化学”课程QQ群,联系学生测试线上教学平台,最后确定腾讯课堂作为食品化学课程的直播授课平台。为了保证直播教学的实际效果,每次课前在QQ群分享PPT课件,课后通过腾讯课堂在线作业功能布置思考题(作业),章节结束后通过雨课堂进行章节小测验。学生在线提交作业,教师在线批阅,实现批阅情况实时传递,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后复习自学效果。雨课堂在线章节小测验,对错当时判定、成绩及时反馈,学生针对性进行巩固学习。

3 “三位一体”综合考核模式的建立

过程考核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作业和测验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线上和线下多种实施手段的支撑下,将作业、测验和考试等3种课程考核方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三位一体”综合课程考核模式,是一种对学生课程学习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考核系统。如图1所示,在整个质量控制链条中,作业是学习任务,测验是阶段性考核,教师批阅作业和测验是一种有效监督,发现问题能及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期终考试则是链条中的最后一环,为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次检验。3种方式有机结合,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考核体系,从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1 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食品化学课程开设在第4学期,学生前3个学期的先修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等,因而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包括化学及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但相关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课前提前复习和回顾。考虑到总学时只有40学时以及后续学期该专业仍将开设食品酶学、食品风味化学以及食品添加剂等专门的食品化学分支课程,因此食品化学课程只讲授绪论、水、碳水化合物、脂类以及蛋白质5个章节,对应的课时分配分别为2、10、10、9和8.5学时,预留1.5个学时用于章节测验。第1章绪论部分以各类食品及其加工工艺为实例,通过启发式问答的方式引出食品化学的概念和课程学习内容;介绍国内外食品化学学科和课程建设的历史脉络和重要人物,同时着重强调食品化学家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第2章水部分着重讲解水与冰的结构、水与非水物质间的缔和关系以及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等内容。第3~5章的碳水化合物、脂类以及蛋白质3个章节着重讲解食品组分的化学结构、组成及分类、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加工功能特性等,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的逻辑框架。课程讲授以举例和启发式问答为主要讲授方式,同时加入生活化、应用化的教学设计,举例和启发式提问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入手,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食品化学反应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度、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重点和难点[10]。

3.2 科学合理布置课程作业

作业题覆盖重点和难点,赋予探索性、启发性,以主观题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平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作业每4次课布置1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提交作业5次。课程作业的在线批阅注重“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动态交流,实时答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过程学习的时间投入。课程作业的赋分要体现出对学生投入时间开展过程学习的鼓励和认可,因此课程作业可以在高分区赋分,且赋分区间控制在合理范围(见表1)。

3.3 科学高效开展章节测验

雨课堂微信小程序是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旗下在线教育品牌学堂在线共同开发的智慧教学工具,其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复杂信息技术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方便教师和学生快速掌握和熟练使用[11-12]。雨课堂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所有教学环节,可以实现录课、课件推送、实时答题、在线测验等多项智慧教学手段,并可以记录学生学习的完整数据,实现学习过程的真实还原,使得教与学更加明了。基于雨课堂的便捷性和科学性,在实施食品化学课程过程考核时,选用雨课堂作为章节测验的智慧教学工具并建立测验题库。测验题覆盖章节的所有知识点,根据重难点程度的不同,设置不同比例的测验题,力求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测验题以客观题为主,如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以及填空题,题量控制在50题左右,测试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测验题正确答案通过“雨课堂”小程序提前设定,学生提交答卷的同时即由程序自动完成测验题对错的判定,学生在线提交答卷即可看到测验成绩。教师可以从手机端查看或导出所有学生答题的情况,统计错误率高的题目,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讲解。

3.4 选用合适的线上交流、线上作业以及线上测验平台和工具

通过对比平台承载能力、教学工具适用性以及学生和老师的可接受程度,采用QQ群作为日常教学管理与交流平台,“腾讯课堂”作为日常线上作业平台,“雨课堂”作为章节测验平台。通过提前试用和常规使用,师生一起熟练掌握线上平台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为综合课程考核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5 科学合理设置分值权重

为了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课程的过程学习,课堂参与和出勤、作业以及测验等过程考核的分值权重由以往常见的30%提升到40%,期末考試分值权重为60%,其中课堂参与和出勤、作业及测验的占比分别为8%、8%和24%(见表1)。

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课程作业的诚信问题及对策

课程作业相当于宽时限“开卷”考试,教师无法有效监督学生完成情况,因此部分同学的作业可能会存在不是独立完成的诚信问题。作业的诚信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自身实际的学习成效,而且会影响到作业成绩赋分的公平性。虽然纸质作业能解决部分粘贴复制的问题,但仍然不能杜绝可能存在的诚信问题。另外,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如果仍然要求学生提交纸质作业,也会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因此,对于在线提交的电子作业,为了避免部分学生之间的抄袭行为,教师可以从作业题目的类型上加以控制。题型应以需要总结归纳的主观题以及需要判断对错并改正的判断题为主,这类题目的答案非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学生很难完全照搬别人的答案,教师在批阅时很容易发现雷同作业,因而在保证作业成绩赋分公平性的同时,也无形中促进了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

4.2 小测验的诚信问题及对策

考虑到过程考核的效率与效果的平衡,小测验采取随堂测试、客观题为主、雨课堂线上答题的方式进行,但在高效率的同时,如何保证更好的效果是笔者在实践中遇到的一大问题。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要求闭卷测试并严格监督测试过程,但由于是随堂测试,学生们座位密度大,仍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之间相互传递答案,这也给维护小测验的公平性带来挑战。此外,还存在部分同学在答题的同时通过手机截屏保存试题,这样也容易造成上下届学生间传递试题,造成测试题泄露。因此,今后一是增加题库题目的数量,减少连续2年内小测验试题的重复率;二是设置AB卷,根据学号单双号选择测试试卷,从而有效避免座位相邻的学生之间传递答案。

5 结语

“三位一体”综合课程考核模式契合当下“以本为本”、打造“金课”、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时代需求。该考核模式不仅是对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监督、考核、分析和控制,更是对授课教师教学全流程有效投入的一种直接考核。通过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课程考核模式,能够让“教师真在教,学生真在学”,从而有效促进大学人才的培育质量。该模式简便易学、体系合理,可操作性强,学生接受程度高,适用于在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仁树.因材施教 应才培养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2):127-132.

[2] 张俊英,许永利.环境微生物学全过程考核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19):126-128.

[3] 毛迪锐,赵红蕊,金岩.智慧教学雨课堂在过程性考核评价中的应用——以专业课《焙烤食品工艺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2):145-148.

[4] 张学义,芦颉,夏培秀,等.基于网络云平台全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1):1-3.

[5] 王自庆,李萌,徐彩霞,等.“物理化学B”课程过程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2(20):86-90.

[6] 张宏涛,曹仰杰.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66-67.

[7] 颜廷才,刁恩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8] 姜英杰.侧重过程考核的“小组考核方式”的研究和实践[J].大学教育,2014(14):122-123.

[9] 江波,杨瑞金.食品化学(第二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10] 吉义平.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化学”教学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8(11):95-97.

[11] 黄业伟,向泽敏.“雨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7):261-262,265.

[12] 郭亮,刘平,张洁.基于OBE理念的药物化学过程考核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12):89-9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食品化学过程考核测验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食品化学中“脂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