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统战工作路径研究

2023-08-07 12:08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工作

陆 宏 王 奇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沈阳 110136)

高校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大统战理念为指导,立足于统战工作实际,勇敢面对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创新、改进高校统战工作模式,完善高校统战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高校统战工作路径,确保高校统战工作在服务学校发展、地方发展乃至国家发展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尤其是随着大统战理念的明确提出,统战工作已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高校统战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一)高校统战工作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高校统战工作的思想认识水平,直接关系到统战工作的成效[1]。目前,高校统战工作的思想水平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一些高校对统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一般都设有专门的统战部门,一些基层部门认为统战工作只是高校统战部门的职责,教学部门或科研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开展教学或科研工作。这种对统战工作职责归宿的片面认识,直接影响了高校统战工作,使之呈现“上重下轻”的局面,不利于大统战格局形成。

2.一些高校对统战工作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形成了学生管理部门领导下的各二级学院辅导员负责制,将学生纳入班级管理模式和党团培养模式中,容易导致高校管理者忽略统战工作的作用,以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代替统战工作模式。在教师管理方面,有的高校形成了教务管理部门领导下的各二级学院负责制,将教师纳入教学、科研、人事等管理模式中,容易导致高校管理者重视对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而忽视统战工作。

3.一些高校的统战工作理念存在误区。随着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充实了教师队伍。作为优秀人才,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有的在读书期间就被吸纳为中共党员。高校党员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多,容易让部分高校管理者在理念上产生误区,而忽视统战工作。

(二)一些高校统战工作长效机制不健全

长效机制是保证高校统战工作体系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关键,也是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管理成效的关键。

1.一些高校统战工作领导机制有待健全。有的高校未健全统战部门领导下的各二级统战部门领导机制,导致一些领导者对基层统战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不到位,无法确保各级统战部门共同承担统战工作职责,全员参与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2.一些高校统战工作运行机制有待健全。当前,一些高校对统战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以会议传达代替实际落实的情况,未能将党的统战理念践行于学校实际工作。另外,个别高校统战工作流于形式,导致统战对象自身建设不足,各项统战工作运行受阻。

3.一些高校统战工作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目前,一些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存在专业知识与岗位不匹配、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不匹配、政策落实与政策精神不匹配等问题,原因在于人员培训保障机制不健全。在工作经费方面,也存在经费保障不足的情况。高校统战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保障,经费不足会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难以达到预期工作目的和工作效果。

4.一些高校统战工作考评机制有待健全。一些高校统战工作存在工作内容不明确、工作成果无法具体量化、奖惩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考评机制存在缺陷,就难以调动广大统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高校统战工作的成效。而这又会间接影响统战工作对象参与统战活动的积极性和成就感,降低其融入统战工作全局的内生动力。

(三)一些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队伍建设是高校统战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的关键,也是高校统战工作落实到地的关键。随着大统战格局的形成,高校统战工作面临范围扩大和对象多样化的挑战,使得高校统战工作复杂化、严峻化和艰巨化,这就对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然而,面对高校统战工作中的新情况、新挑战和新任务,一些高校统战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过去时”;面对统战工作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方法,一些统战工作者因专业知识不扎实、思想素质不高、老龄化等原因,存在学习能力不足、精神领悟不深刻、工作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种种情况,使一些高校统战工作者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疲于应付的工作状态,不利于高校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高校统战工作面临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

在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面前,一些高校的统战工作暴露出了自身的不足。

1.一些统战工作者危机意识不强,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忽视了对统战工作对象开展宣传工作。

2.一些统战工作者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导致创新意识欠缺、工作方法陈旧。在统战工作中,有的人仍然采用工作网站、宣传栏、会议等方式开展工作,这已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统战工作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

3.一些统战工作者自学能力不足、专业技能不强,无力应对网络领域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挑战。

二、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不竭动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必然面临代表各方面利益诉求的矛盾与挑战。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改革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力量,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统战工作部门要及时了解教师的生活及工作情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2]。大学生作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主力军,具有人数众多、思维比较活跃、独立能力有待增强、规则意识有待提升等特点。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发挥高校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作用,贴近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满足学生之所需,解决学生之所求,充分发挥大学生尊师爱校、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大团结大联合局面的形成。

(二)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需要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校园的舆论走向,还影响着社会的舆论走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一直以来都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目标;高校也是我国统战工作推进反渗透斗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为有效应对西方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渗透,高校统战部门要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统战工作,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为此,高校要随时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提前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机制。

(三)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当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呈现出更多特点,如思想多元化、国际化,人员流动性加大,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等等。高校统战工作面临更严峻的形势:统战对象范围更广,人员密度更大,人员所在层次更高、所属领域更宽,工作内容和层面更泛化,人员社会背景更复杂。而且,随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队伍逐渐壮大,高校统战工作范围不断拓展,统战工作中心逐渐向基层院系延伸。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最大限度地发挥统战工作作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高校统战部门要通过大团结大联合,引导优秀人才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将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集知识、能力、素养、素质于一身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高校统战工作宣传方式的需要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是党的统战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高校统战宣传工作不能仅依靠力量有限的统战工作者,还要善于发挥统战工作对象的宣传作用,以统战工作对象现身说法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高校教师中有很多党外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是统战工作的团结联合对象,也是教书育人的实施者。高校要做好党外教师的统战工作,引导党外教师将大统战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目的。大学生作为高校统战工作对象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学习知识的任务,而且肩负着民族的重担与时代赋予的重任。他们不仅是党的理想信念的继承者,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动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空间的主力军,网络也成为一些大学生表达感情、发表观点的私密空间[4]。对此,高校要充分做好大学生统战工作,将大学生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成为党的思想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三、推进高校统战工作的路径选择

面对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高校统战工作路径。

(一)正确处理统战工作与高校中心工作的关系

1.统战工作是为高校全面健康发展服务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是高校教育、科研和管理的中坚力量。要关心、关注他们,加强思想、工作、责任等的认同教育,以聚智聚力,助力高校全面健康发展。

2.统战工作是为完善高校党的建设服务的。构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对于有效开展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形成以党建带统战、以统战促党建的良好局面。

3.统战工作是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的。高校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社会输送创新人才。作为党外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高校拥有大量学术造诣不俗、政治素质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的党外知识分子。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作用,引领党外知识分子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政治坚定、专业造诣高、行业影响力大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网络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统战工作的、不可忽视的舆论场所。高校统战工作要趋其利、避其害,深入挖掘网络资源,主动占领网络统战工作阵地,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统战工作环境。

1.要加强网络管理。强化党外知识分子的网络责任意识。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明辨网络是非,远离低俗文化和网络犯罪。防止意识形态渗透,培养健康利用网络的自律精神。

2.高校统战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组建一支专业的网络工作队伍,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平台,发布积极、乐观、健康的网络资源,主动抢占网络宣传阵地[5]。

3.积极开展网络活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合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结合高校实际,举办网络知识竞赛、网络技能大赛、微电影大赛等活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认识网络资源有利的一面,远离网络资源有害的一面,做一名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余生活、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提升人格魅力的新时代教师。

(三)构建高校统战工作保障机制

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统战工作保障机制,对于提升高校统战工作成效,确保党的大统战工作切实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1.构建思想保障机制。高校党委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大统战理念的精神实质,认识到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领导全校师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高校统战工作氛围。

2.构建制度保障机制。高校统战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创新,可以确保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根据权限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发挥全员参与的大统战工作优势。除此之外,高校还应不断完善统战工作队伍培训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

3.构建组织保障机制。高校统战工作要靠一定的组织和人力去实施,这是统战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高校统战工作实现凝心聚力的核心因素。要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高校统战工作。高校党委要围绕统战工作目标、内容、手段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党委领导下的组织工作机制,形成目标明确、职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组织机构的统战工作能量。

4.构建经费保障机制。高校要结合自身统战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经费支出计划,确保统战经费专户管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经费支出主要用于日常统战工作活动开展、工作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日常统战工作活动方面,主要用于统战工作活动宣传和开展活动的支出;在工作队伍建设方面,主要用于统战工作队伍培训、科研、调研、表彰,以及其他和队伍建设相关的日常支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用于开展统战工作所必需的设备购买、图书购置、网站建设与维护等的支出。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选工作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知识分子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