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3-08-07 12:08高静静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高静静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新时代协同育人机制下,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目标与公共外语课程教学目标同向同行,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如何深化“三教”改革,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各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开展现状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宗旨。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协同育人体系,探索“三全育人”发展路径,是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途径。目前,高职公共英语已尝试在教师、教材、教法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课程体系中营造“大思政”教学氛围。

在中国逐渐走上世界舞台的今天,大学生能熟练运用英语工作、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意义重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公共英语课程的授课原则,教师应着力突出课程的实用性、职业性特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涉外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英语教学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的传播,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有效融合英语语言技能与人文素质,让学生在行动中加强学习和感悟。公共英语教学对象为大一新生,学生初入大学,课业不像高中那样繁重,自主活动时间较多,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抽象思维发展迅速,但一些学生还缺乏成熟的理性思考。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将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传递到公共英语课堂中,补齐学生短板,助力学生未来人生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问卷星软件,笔者在汽车专业553 名大一新生中开展融合思政元素的公共英语课程情况调查,深入了解课程思政融合情况,并针对存在的不足展开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共收回有效问卷495 份,其中92.21%的学生认为,思政元素融入对未来发展有益处;54.55%的学生对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的思政教育话题感兴趣;80.52%的学生认为,应实现授课形式多样化,改善教学方法;86.32%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易于接受;75.32%的学生比较关注时政话题;66.23%的学生认为,应将思政元素与公共英语学习内容统一起来;64.94%的学生认为,应将理论性知识传授转变为实践教学。

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学生是检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标尺,实现铸魂育人目标,首先需要课程能够抓住“魂”,教师授课能够拥有“魂”,学生通过课程的洗礼,就能深刻感受思政之美。从学校、教师到学生,从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到课后练习,全方位、立体化是课程思政的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既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对教师育人理念、方法和能力的锤炼[1]。公共外语课程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生只有结合专业知识教育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才能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挖掘思政点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公共外语作为典型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比较容易获取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通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体,发掘具有共性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中国五千多年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行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三观”教育、为人处世原则、中西文化比较和当前的时政话题等元素,都可适时加入公共英语课程中。

(二)融合思政点

课程思政实施的难点是融合。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采取有效衔接和有机互融的教学方式,将公共英语与思政元素融合,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提升自身育人能力。教学实践是检验授课质量的标准,也是融合思政元素的载体。以高职公共英语第十单元How Young Is Too Young(《少年有成》)为例,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珍贵和时间易逝的道理,结合自身理想,逐步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感受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全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打造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各项建设从无到有,我们的国家从贫穷到富强,都离不开心中那盏追逐梦想、实现价值的明灯。

(三)加强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1.提升教师素养。公共英语教学通常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分工协作,开展教学研究。每名教师都承担着某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任务,正确选取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职业素养,在教导学生“三观”正、有责任感的同时,自身能力也需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要充分践行陶行知先生“以情动人,以行带人,以智教人,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作为授课的主力军,教师身处课堂主战场,更应发挥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完成教书育人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教师设计、制作课程案例的能力,增强教师职业技能。

2.拓展教材内容。公共英语教学涉及的学生人数多、课时多,专业多、跨度长,层次复杂、影响广泛[2]。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多选取具有时代性、职业性、真实性的英语材料,关注学习策略和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融合,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为最终目的。在加强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必须维护教材的多样性,既要选用内容健康的原版英语教材,也要引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现状的英文教材,丰富教材内容,提供可用好用的思政教育教学材料[3]。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讨论确定适合讲授的思政内容,充实在教材中,完善授课过程设计。在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整合资源,更新思政元素,体现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历史使命。

3.注重教学设计。一些高职学生的英语底子相对薄弱,英语课程对于他们而言,是比较难的;但高职学生通常情商较高、实践能力较强,英语课堂氛围比较融洽,容易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包容不同观点、强化发散性思维与沟通的教学格局,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4]。教师应结合课程思政融入点,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尽量使每一单元的衔接有章可循,形成科学的、有机的整体。按照学生语言习得和认知规律,结合区域及行业等因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互动教学,启发学生能动思考。以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指引学生学习,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内涵式发展,将语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构建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公共英语思政体系。

4.改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学的根本。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英语的魅力,变枯燥为快乐和享受,融入思政元素的公共英语课程应改变教学方法,不能再一味地开展填鸭式教学,而应突出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以“主题+项目”的任务驱动方式,帮助学生展示课堂实践成果,提高过程性教学质量[5]。有意识地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和就业岗位的要求。以讲事实、抓重点、看成效的原则分配课程思政比重,运用认知策略、资源策略等充实公共英语课程。

三、结束语

作为一门基础课,公共英语贯穿于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教学。文化性、通识性、国际性和职业性特征,使得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具备多维理论依据。其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通识性和文化性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公共英语课程中注入新时代课程思政的人文关怀和价值重建新动能,有助于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