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2023-08-07 12:08石新宇张静满博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内涵式办学维度

石新宇 张静 满博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59)

内涵式发展始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本质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后,应注重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从中可见国家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视[1]。当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仍存在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育资源利用不科学、师资队伍结构质量不合理、教育教学达成度和满意度不高等问题,这是当下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索与研究,有的学者基于哲学视角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开展了定性分析研究。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梳理、总结、归纳、分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体内容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很少。基于此,本文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切入点,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本质内容为落脚点,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求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含义

内涵式发展是一种发展理念,最早源于经济领域。过去较长一个时期,由于我们忽略了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视,形成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此造成了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为了改变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提出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等手段实现经济增长,“内涵式发展”应运而生。在不同领域,内涵式发展有不同的含义。在农业领域,内涵式发展是指不能因单纯追求产量,而忽视了环境资源保护,要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转变产量增长方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在经济领域,内涵式发展是指坚持改革开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2]。这表明,内涵式发展要结合自身发展规律,开展内部改革,达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协调、平衡、统一。在文化领域,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求明确定位、优化布局,稳定规模、提升能力。这表明,内涵式发展要清晰认识自身定位,在全面分析、周密考虑基础上,丰富和优化内在体制机制;在已有发展规模基础上,调整和转移发展着力点,使稳定规模和提升能力达到平衡。

高等教育领域主要涉及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两者都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从经济学领域引进的概念。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初期,面对教育地区不均衡、教育层次不充分、教育成果不共享、教育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国家通过建设新学校、新增专业等手段,实现了教育规模扩大和教育事业发展。到了20 世纪90 年代,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外延式发展达到了顶峰。高等学校数量激增,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办学效率低下、教育质量不高、教育特色不突出等,这与国际上提倡的高质量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不足与差距。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党中央提出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从高等教育的核心本质出发,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抓手,统筹推进高等教育质的发展与飞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质量为主导,通过深化高校内部治理、教育评价、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办学质量,突出教育特色[3],提升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职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高校内涵式发展指标体系可从如下十方面深入分析与认识:办学指导思想、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效率、校园文化、质量保障、内涵式发展成效、社会声誉、办学特色与创新项目。

(一)办学指导思想维度

高校要按照类型划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确定自身特色与优势,建立学科专业一体化调整机制,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积极建设特色学科和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办学指导思想评价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党的领导,评价高等学校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等情况,评价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情况。二是人才培养目标,评价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三是办学方略,评价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控制和结构布局情况。

(二)教学与人才培养维度

教学与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培养动手能力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高等学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评价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专业建设质量,评价高等学校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和一流专业情况[4]。二是教学研究与成果,评价高等学校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精品开放课程和一流本科课程、优秀教材等情况。三是实践教学,评价高等学校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情况。四是国际交流,评价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外留学生、学生交流等情况。五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高等学校学位论文、高水平论文、学生授权专利、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等情况。

(三)科学研究维度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观测点。科学研究不仅代表着高等学校的创新和探索能力,更是高校进取精神、科学家精神等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显性指标。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评价主要体现在七方面:一是学位点建设情况,评价高等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学士学位授权点的情况。二是学科建设情况,主要看学科评估排名。三是科研平台和团队,评价高等学校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情况。四是科研项目,评价高等学校省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和重点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5]。五是科研经费,评价高等学校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总额。六是科研成果,评价高等学校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省级以上科研成果、教师授权发明专利等情况。七是科技成果转化,评价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数量、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总收入、发明专利转化数量等情况。

(四)师资团队建设维度

教师是我国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下,各高校以人才强校为发展方略,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引育、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高等学校师资建设评价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师资力量,评价高等学校生师比、专任教师比例、“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人数等情况。二是培训与交流,评价高等学校教师参加进修或研修的人数、教师接受企事业单位培训的人数等情况[6]。三是师资水平,评价高等学校省级以上高端人才数量、优秀青年教师比例、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数量等情况。

(五)资源效率维度

资源是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条件,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最直接的物质保障。高等学校的资源效率评价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校园环境,评价高等学校生均校园占地面积、校园整体规划等情况。二是教学设施,评价高等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校内实践教学情况。三是图书资源,评价高等学校电子阅览室利用率和图书借阅情况。四是信息化水平,评价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校园网覆盖情况、管理信息化程度等。五是办学经费,评价高等学校教育事业支出比例、科研事业支出比例、工资福利支出比例、自筹经费收入总额等情况。

(六)校园文化维度

内涵建设逐渐成为高等学校自我发展的一种内生动力。文化传承和创新是高等学校开展内涵建设的重要力量,是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源泉。只有从校园文化中看到深层次的文化力量,评价一所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水平才有一定的说服力。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评价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评价高等学校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他人、社会群体、环境的责任感。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整体效果及校风建设情况。三是企业文化融入度,评价高等学校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情况。

(七)质量保障维度

质量保障工作是高校维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和保证。高校应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扎实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7]。高等学校的质量保障评价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质量管理,评价高等学校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机构及队伍等情况。二是质量改进,评价高等学校内部质量评估制度的建立及接受外部评估情况,评价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与改进效果。三是质量文化,评价高等学校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年度质量报告、质量文化建设情况。

(八)内涵式发展成效维度

内涵式发展成效是对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情况的阶段性评价,是持续改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依循。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成效评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达成度,评价高等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是适应度,评价高等学校本科生生源状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三是有效度,评价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有序运行情况、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和持续提升情况、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等。四是满意度,评价高等学校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对学习和成长的满意度、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

(九)社会声誉维度

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社会声誉是对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最客观、直接、有效的评价,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8]。高等学校的社会声誉评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录取情况,评价高等学校本科新生录取率、本科新生报到率和研究生新生录取率、研究生新生报到率。二是社会捐赠情况,评价高等学校接受社会捐赠次数及资金总额。

(十)办学特色与创新项目维度

内涵式发展强调高校利用有限的资源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竞争优势。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促进高等学校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办学特色与创新项目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办学特色,评价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特色举措、特色理念和特色管理。二是创新项目,评价高等学校创新项目的特色。

三、结束语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多年来衡量高校育人、办学和科研等方面总体质量的综合标准。在高等教育向纵深发展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内在潜力挖掘,特别是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高校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项目维度,狠抓特色,从整体上实现人才高质量培养,以实现建设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使高质量人才以创造性的学术成果服务于国家与社会。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立足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优化调整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努力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充足、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既要关注高等教育内在教学质量提升,也要着眼于外部支撑关系的调整优化,统筹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成果将更多更广地惠及人民群众。通过培养富有责任心、独立自主、不断探索、充满自信的年轻一代,高校可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内涵式办学维度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