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落地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2023-08-09 01:14黄晶晶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语文

黄晶晶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未来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分析,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学到更多样化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另外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体系,促进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合理使用语文知识应对生活中的难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使学生能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分析和研究知识的本质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人研究能力的提升。本文重点分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小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科素养 有效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1.019

要想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机会,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在授课时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人成长情况,采用有效的方式完成语文学科教学,进而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主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所突破,并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带领学生不断加强语文思维的拓展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小学语文学科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直接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并不重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合理配置学生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在参与学习时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由此,小学生失去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僵化,不利于小学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工作。此外,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将语文知识教给学生,并没有重视语文学科素养的培育工作,没有深入挖掘语文教学背后的价值和内涵,让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浮于表面,学生沦为语文知识的载体,不能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将语言构建和运用融入课堂教学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组织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通过小学语文学习,能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汉语拼音和笔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从实际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教师应深度挖掘语文教学材料的功能,带领学生一起认识每一节课学习的新字生词,并且了解到不同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深刻理解文章中的内涵,使运用新词成为可能。

其次,学生理解了新词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再次通读文章内容,了解词语使用的具体语境,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使用某一词语时的情感因素,深刻了解作者所传达的内涵与精神。

最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写作训练,改变学生的写作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加丰富的语言形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深入浅出的方法向学生传达文章中的深刻情感,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著名作家的写作方式和风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感悟中国语言的魅力,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升语文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学生的学科素养进一步提高。

(二)将思维发展融入课堂教学中

学科素养拥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也是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的主要方式。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优秀的文章素材来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朗读优秀的范文带领学生一起深入文章的世界,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打开学生的个人思维空间。

首先,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和谐、友善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有效提升,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语文问题,动脑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内部互动和交流,向其他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以此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无论学生作出了什么样的判断和思考结果,教师都应该以鼓励的态度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平和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展示更多不同的教学模式,保持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合理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个人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在更加平等、公正、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中持续提升自己,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有效保护,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创新活动中来。

(三)将审美鉴赏和创新融入课堂教学

学生的审美、创新、鉴赏等能力都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要素,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运用各种语文素材和信息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营造课堂氛围,提升课堂吸引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保持足够的信心和主动性。语文审美的形成與发展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文字来传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也就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个人生活的点滴,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记录读书笔记,并且在班级活动中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可以组织面对面批改活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写作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事物,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模仿美好事物、创造美好事物,使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将文化理解和传递融入课堂教学

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需要调整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价值观,这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性,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筛选合适的教学内容,例如,神话、民俗传说、传统节日、成语故事、文学经典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设置更多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成语大会、阅读竞赛、手抄报展示等,学生在不断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以自愿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形成,这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重要的价值。

三、通过实践研究,改变教学模式,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以罗甸县为例》一文中,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作为目标,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提炼出了部分教学模式

1.“237”教学范式

“237”是指课堂教学落实两个指导思想,完成三个教学阶段,抓好七个教学环节。“2”是以小组合作教学为前提和构建灵动不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3”是教师必须完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工作,方能算完成一个教学内容。“7”是教学工作必须实施七个流程:预习—导入—学习新知—总结巩固—拓展延伸—作业测评—课后反思。各个环节是彼此融合的关系,可灵活调整。

2.汉语拼音教学

课题组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认为,一年级属于小学语文的起步阶段,漢语拼音教学工作对小学语文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如何能掌握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的拼音学习变得更容易,使学生能在放松的环境下掌握知识,合理使用汉语拼音工具,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应用中形成素养,笔者开展了汉语拼音课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我们总结提炼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模式。

基本教学流程如下:看图说句(词语),引出学习内容→借助情境图例认读拼音字母→多种形式练习音节拼读→借助图例与音节识字、读词→朗读儿歌,通过阅读的方式认识生字,使拼音知识得到巩固。

3.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属于语文教学的核心,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也是相对困难的。课题组在研究时确定了学生的核心地位,重点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向学生提供写作能力提升的平台,例如,设计写作情境、写作要素的筛选、写作素材的充实、表达方式的选择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评价,让学生借助“支架”逐渐发现和解决写作中的问题,自主提升写作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实践,课题组提炼出写作教学基本模式:

(1)课前准备

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充分考虑每一次写作教学、写作指导、习作评价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明确了每一次写作的教学目标,完成写作题目的选择,设计有效的策略,并在习作点评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本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本质的差异,需要学生观察生活、收集材料,因此在课前准备阶段,要布置学生广泛收集写作材料的任务。

(2)课堂教学

一是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创设写作情境帮助学生调动生活积淀、唤醒生活记忆及真情实感。利用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会给其他同学带来启发。二是挖掘材料价值,丰富写作视角。当学生罗列出课前收集的诸多材料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这些材料的写作价值,或对材料多问“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已有的生活经历,从中发现值得积累的写作材料。三是比较材料的优劣,确定写作素材。教师先请学生根据对作文题目的初步理解,将自己比较想写的材料罗列出来,根据本次写作题目中的关键词,对材料进行比较和筛选。四是围绕写作目标,明确写作重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去捕捉事物的特点,并借鉴课文的表现手法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帮助学生意识到在平时的生活要留意具有特色的事物,通过比较,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容易忽视的事物。五是融入情感体验,确立文章中心。借助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要写的人、事、物和自己的关系,自己要通过对象表达怎样的情感体验、感受认识,如何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借助写作对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3)课后评价

学习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了解构思一篇习作需要经历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需要思考的方向。不同学生的视角不同,记叙重点、表达方式也会有差异。习作初步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他人作品。在小组内或全班互相分享,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作文精彩的地方进行肯定和赞美,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调整,并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接编制成册子,将其粘贴于教室,为全班同学提供互动交流的素材。

(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以罗甸县为例》课题组依托学校校本教研工作,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为主旨,在集体备课方面形成规范

总体要求:以“237”教学范式模板为备课框架,在设计“课前导学案”时,根据教学实情设计符合学情的预习单,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课中导入、学习新知、总结巩固、拓展延伸”可根据具体教学,调整顺序,完成教学目标;“课后作业、反思”,作业可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设定预先布置,后期具体运用时作补充、修改,“反思”项为完成课堂教学实操后,教师个人或集体完成。语文学科以“整合、拓展”为备课的思想统领:立足单元主题,整合课程资源,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

操作思路如下:1.知识目标:以单元视角去解读教材,对一个单元中零散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在主题、体裁或语言特点中寻找连接点,把单元内相关的语文知识连成一条教学线,融“听说读写”为一体,使单元的“字词句段篇”整体运转。2.素养目标:以教材给出的单元语文素养目标为整合点,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各篇内容的关联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这样做的目的是:1.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逐步适应单元整体教学的节奏和模式,让学生省时高效地学完教材内容,挤出时间实现大量阅读。2.逐步改变传统逐课设计的模式,实现单元整体预设,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按“单元整体预习、单元内容整体学习、拓展阅读、单元读写结合、单元综合实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保持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定位,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持续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进行提高,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思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技巧得到有效锻炼,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玉红《学科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生活教育》2021年第9期。

[2] 陈香女《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学周刊》2021年第18期。

[3] 王芸《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新智慧》2020年第29期。

[4] 刘炳《基于学科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2020年第4期。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以罗甸县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B108)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语文
【学科新书导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