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的体质辨识治疗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临床效果

2023-08-14 10:18罗佳周淑颖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22期
关键词:治未病腰围体质

罗佳,周淑颖

“治未病”的体质辨识治疗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临床效果

罗佳,周淑颖

杭州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浙江杭州 310007

探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采用“治未病”的体质辨识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筛查出的108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活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生活干预基础上采用“治未病”的体质辨识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干预3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血压、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干预3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0.05);研究组研究对象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采用“治未病”的体质辨识治疗能有效调节其BMI、腰围、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心血管疾病;治未病;体质辨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健康体检中心筛查出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也日趋于年轻化[1-2]。心血管疾病不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还会加重我国的医疗负担,故针对健康体检中心筛查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必须加强相关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3-4]。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临床治病逐渐向防病转变。“治未病”的体质辨识是中医重要理念之一,其强调对健康人以预防为主,对患者以稳定病情为主[5-6]。“治未病”的体质辨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本研究选取108例心血管高危人群进行“治未病”的体质辨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筛查出的108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判断标准: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血压偏高,收缩压130~139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85~95mmHg;血脂偏高,总胆固醇≥5.18mmol/L或三酰甘油≥2.26mmol/L;血糖水平异常,空腹血糖6.1~7.0mmol/L。纳入标准:至少符合上述标准的其中一项;年龄20~65岁;具备正常理解沟通交流能力;初中文化水平及以上。排除标准:确诊为心血管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者。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30~58(46.38±10.74)岁;文化程度:初中10例,高中或中专15例,大专17例,本科及以上12例。研究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30~60(47.22±10.93)岁;文化程度:初中12例,高中或中专13例,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14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经杭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审批号:2022KY151),纳入的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生活干预,进行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健康宣教,普及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知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要求患者戒烟戒酒,禁止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到院进行体检。

在常规生活干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治未病”的体质辨识治疗,结合“治未病”理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进行体质辨识施治。①建档立卡:将研究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疾病史、过敏史及血压、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结果录入个人健康档案卡中。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将评估结果录入健康档案卡中。②饮食指导:阳虚质者指导其多食温热食物,忌食生冷,夏勿贪凉,冬宜温补。阴虚质者指导其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辛辣,多食银耳、燕窝、百合等食物。③中医干预措施:定期进行按摩保健,以补肝肾,平肝阳,疏通脉络。每晚睡前用温水洗脚泡脚,泡脚的同时搓足心,并配合轻轻揉搓脚趾。根据年龄、体质情况,指导开展运动锻炼,主要以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操等有氧运动为主,要求在饭后30min开展运动,每次锻炼60min,每天1次。④情志调节:评估心理状况并开展情志调节,使之保持心情开朗。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培养画画、阅读、下棋等爱好,以达到调节情志的目的。⑤健康宣教和随访: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讲解心血管疾病类型、危害、防治方法、健康生活饮食习惯等知识。建立心血管疾病知识防治公众号,定期推送相关知识。每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及时纠正错误的行为和认知,随访后及时更新健康档案。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腰围、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采用血压测量仪测定收缩压、舒张压,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评估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内容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为方便计算,将各维度的粗积分转换为0~100分的标准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BMI及腰围比较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BMI、腰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3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BMI、腰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研究对象的BMI、腰围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BMI及腰围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0.05

2.2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血脂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血脂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3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研究对象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见表2。

2.3 两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3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见表3。

3 讨论

王金霞等[7]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为21.2%。可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在居民群体中所占比例较大,加强此类群体的预防干预十分必要。临床医生既往对健康体检中心筛查出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多予以常规生活干预,指导他们保持合理膳食、科学运动、规律作息[8-9]。但由于此类人群对相关疾病的认知缺乏,加之部分群体的健康意识较差,导致预防效果欠佳。

“治未病”是中医传统治病理念,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前提和基础,体现因人制宜的思想,“治未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强调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和患病之后的预防,体质辨识是预防的基础[10-11]。郭丹珍等[12]研究认为,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相关临床指标。可见“治未病”的体质辨识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已有一定研究依据。本研究表明,干预3个月,研究组研究对象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治未病”的体质辨识治疗可改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相关指标。本研究根据“治未病”的体质辨识理念,对研究对象的体质进行辨识后予以建档,为其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预防的针对性。对不同体质群体实施针对性饮食指导,保证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饮食,通过饮食来改善其身体状况。通过按摩保健、足浴、运动锻炼等干预,活血通络、平肝潜阳、调节气机,有助于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13]。陶建青等[14]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且抑郁、焦虑情绪明显。然而,疾病的预防与其心理状况密切相关,故本研究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采取情志调节措施,帮助补益脏虚,舒缓情志,鼓励培养爱好、参加社会活动,也有助于改善心理状况[15-17]。当心理状况改善时,其能维持积极乐观心态,提高预防疾病的依从性[18]。此外,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开展健康宣教,能提高其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使其重视疾病的预防[19-20]。定期随访了解这些高危群体的生活习惯,并监督其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使其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逐步改善自身身体状况。当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时,则能减轻亚健康状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故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血脂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0.05;1mmHg=0.133kPa

表3 两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0.05

综上所述,对健康体检筛查出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采用“治未病”的体质辨识治疗,可有效调节其BMI、腰围、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1] 李夏, 陈玉娇, 陈丽丽, 等. 以漫画为核心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对中青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管理效果评价[J]. 中华全科医学, 2022, 20(5): 816–820.

[2] AGOSTINO J W, WONG D, PAIGE E,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ssessment for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adults aged under 35 years: A consensus statement[J]. Med J Aust, 2020, 212(9): 422–427.

[3] 舒强, 熊华利, 郭彦伶, 等. 2019年重庆市荣昌区35~75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影响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2, 38(3): 382–389.

[4] 曾德菲, 宁敏, 陈玉柳, 等. 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J]. 华南预防医学, 2022, 48(3): 290–293.

[5] 姚美玉, 邢慧, 左冬冬, 等. “治未病”思想与中医体质辨识在崩漏防治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31(2): 203–206.

[6] 吕巧萍, 曾少华, 高大鹏. 高危人群“治未病”管理模式下的中医健康教育干预[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23): 269–270.

[7] 王金霞, 高彬, 钱平平, 等.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心血管病早期筛查试点区为例[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 37(1): 54–58.

[8] 鲁大云, 孙明丽, 王春又, 等. 郑州市健康体检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特征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22, 48(1): 68–70.

[9] 王波, 丁敬艳, 刘新华, 等. 安阳市40~79岁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调查[J]. 华南预防医学, 2022, 48(5): 534–538.

[10] 何婧, 王艺霖, 陈丽娜. 观察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12(3): 8–9.

[11] 王文辉, 王晓晴, 廖漫, 等. 基于治未病平台的306例东莞地区高血压患者体质辨识及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20, 18(7): 153–155.

[12] 郭丹珍, 胡引闹.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指导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28(19): 209–211.

[13] 姚璠, 王泽玉, 赵为民. 基于治未病辨识方法制定养生药膳干预痰湿质人群的临床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20, 40(3): 306–308.

[14] 陶建青, 阮素莲, 蒋丽丽, 等.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心理压力、抑郁、焦虑及睡眠状况调查[J]. 广西医学, 2021, 43(6): 760–762.

[15] 程全周, 陈爱莲, 赵振凯.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特点及与BMI、IMT的相关性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8(9): 1406–1408.

[16] 张庆, 陈妹, 潘雅英. 治未病理念在体检亚健康人群健康指导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 15(22): 211–214.

[17] 尤俊方, 张卿, 苏海燕, 等. 中医体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 2021, 40(7): 163–165.

[18] 周莉莉, 侯江红, 吕沛宛, 等. 治未病理念实施在体检亚健康人群健康护理指导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3): 422–423.

[19] 郑娴, 王凤荣. 大柴胡汤在心血管“治未病”领域中的应用[J]. 吉林中医药, 2021, 41(3): 329–332.

[20] 郭丹珍, 胡引闹.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指导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28(19): 209–211.

Clinical effect of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therap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on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 Center, Ha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ngzhou 310007, Zhejiang, China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therap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on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creened from Ha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life intervention,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therap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life intervention.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blood pressure, blood lipid,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3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0.05).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0.05).The use of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therap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blood pressure, blood lipid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R363.2

A

10.3969/j.issn.1673-9701.2023.22.017

罗佳,电子信箱:jiajia584@126.com

(2022–08–26)

(2023–07–13)

猜你喜欢
治未病腰围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