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2023-08-14 10:17李守凯周文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22期
关键词:锐器发文针刺

李守凯,周文华

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李守凯,周文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730

探讨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收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91年1月至2022年9月发表的与护理人员锐器伤应用相关的327篇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的主导国家有美国、英国和沙特阿拉伯,研究热点主题多样化,主要包括锐器伤(针刺伤)、人群(医院员工、医院护士)、传染性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措施(标准预防)等。研究前沿热词主要有医院护士、针刺伤、病毒等。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稳步推进,关注人群、使用范围、研究方法等不断拓宽,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不良事件,其研究前景广阔。

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热点;文献计量学

随着社会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愈发受到重视。锐器伤是指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所造成的使皮肤完整性受损的伤害,是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主要工伤和“致命弱点”[1-2]。研究表明,在医护工作者中,有65.1%的护士发生针刺伤,是占比最大的群体,其中33.1%发生在病房,11.8%发生在护士站,9.6%发生在急诊室,9.2%发生在重症监护室,8.4%发生在采血时,8.4%发生在外科手术中,19.5%发生在其他地方[2]。我国学者曾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护理人员2001–2012年锐器伤研究进行分析[1],而鲜有学者从国际视角对近年来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总结和梳理。鉴于此,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探究研究热点和前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和应用的相关文献,以“TS=(nursing OR nurse)AND(needle stick injury OR sharp injury OR sharp force injury)”为检索式,文献类型选择“研究论文”,时间跨度为1991年1月至2022年9月,剔除与本研究主题无关文献后,共得到327条文献数据。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是新兴的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可帮助研究者梳理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3-5]。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护理人员锐器伤相关文献的国家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以中心性≥0.1的节点为关键节点,对文献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和聚类分析,并检测数据中存在突变信息的节点。

2 结果

2.1 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分析

自1991年以来该领域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整体均呈上升趋势。1991–2003年发文量维持在1~7篇的较低水平;2004–2013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整体在波动中逐渐上升;2014–2022年发文量缓慢增长,2015年和2020年最多,为20篇,但被引频次持续提升,表明该阶段文献的质量和影响力有所提升,对专业领域贡献较大,见图1。

2.2 发文国家分析

发文量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美国(79篇)、中国(43篇)、土耳其(25篇);中介中心性>0.1的国家有美国(0.55)、英国(0.20)、沙特阿拉伯(0.13)。相比而言,土耳其、日本等国家发文量较多但中介中心性相对较低,表明其研究相对独立,与其他国家间的合作有待提升,文章缺乏一定的创造力和影响力,见表1。

2.3 关键词共现分析

护理人员锐器伤文献的高频词有医疗工作者(health care worker)、针刺伤(needle stick injury)和锐器伤(sharps injury)、风险(risk)等,见表2。

2.4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护理人员锐器伤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知识图谱见图2。各聚类中文献数量最多的5个研究主题分别是针刺伤(#0 needle stick injury)、标准防护(#1 standard precautions)、医院护士(#2 hospital nurse)、乙型肝炎(#3 hepatitis B)和职业暴露(#5 occupational exposure)。

表1 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各国发文量

表2 高频词统计

2.5 关键词突变信息分析

在1991–2022年间检测出存在突变信息的关键词中,突变持续时间最长的两个词分别是职业风险(occupational risk,1991–2004年)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992–2006年),表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局限于二者。突变起始时间较晚的词有针刺伤(needle stick injury,2009年)和医院护士(hospital nurse,2018年),其中针刺伤(needle stick injury)2021年起再次发生突变,且突变强度为5.83,高于2009年,表明该领域针刺伤的研究再次受到重视且研究更加广泛。此外,突变词还包括感染(infection)、效能(efficacy)、通用防护措施(universal precautions)等,表明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前沿丰富,各热点词的研究热度接近且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可能会继续纵向展开研究,见图3。

图1 1991–2022年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发文量和被引频次

图2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图3 关键词突变信息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年发文量自2020年起逐年降低,这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导致部分研究难以开展或进程较慢有关。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是医疗护理行业中发生锐器伤占比最大的群体,不良结局和处理结果可能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1-2]。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多针对护士群体,探索针刺伤的影响因素和管理措施,研究类型主要包括干预性研究、横断面调查和Meta分析等。Yang等[6]对护士应用基于“知识–态度–信念–实践”模型的干预措施,结果发现干预后护士的实践分数显著增加,针刺伤发生率显著降低。Gülen等[7]研究认为锐器刺伤的既往经历是影响护士对工作环境中风险态度的重要部分,对护理管理的政策实施和落实可提供一定参考。Xu等[8]对护理专业学生针刺伤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发现有35%的护生报告经历过针刺伤,亚洲的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与样本年龄及文章发表时间无显著关系;常海霞等[9]对220名护生实施“梯式问题管理模式”,发现能显著减少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可能性,提出应对学历、护士职业满意度、针刺伤培训累计时间、针刺伤认知4个方面较低的人群加强管理力度。

3.2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主题多样

3.2.1 标准防护 根据关键词对文献进行回溯[10],该聚类中的主要关键词包括职业感染、实践、安全注射、职业健康与安全。Jahangiri等[11]研究发现,导致锐器伤最常见的器械是空心针(85.5%),大多数锐器伤事件发生在早班(57.8%),导致锐器伤最常见的行为是回套针冒(41.4%),并指出改进注射操作流程、调整护士工作时间表、规划针对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培训计划及提供足够数量的安全保护设备对护士有效预防锐器伤事件至关重要。Colet等[12]通过评估护生对标准防护措施的自我报告依从性发现护生总体对标准防护措施的依从性不高,因而指出在护生中培养一种坚持感染控制预防措施的支持性文化至关重要,可为后续护理专业学生标准防护的教育提供广泛参考。

3.2.2 传染病 通过对文献进行回溯,该聚类中的主要关键词包括医院人员、胰岛素注射、体液、预防锐器伤、意外预防。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锐器伤事件导致护理人员感染的发生,重点应在预防。Abadiga等[13]研究发现,在297名接受调查的护士中,100名(33.7%)在过去的12个月中经历过锐器伤或针刺伤,回套针冒、未使用感染预防指南、未接受注射安全培训和工作导致的相关压力均与锐器伤显著相关,从而指出护士应针对以上几点进行学习和培训以减少锐器伤。Belachew等[14]研究证实,护士血液或体液暴露及锐器伤的发生率较高,护士的安全直接取决于其能够识别和控制各种职业危害的程度,因此工作单位特定的安全预防措施和基本的感染预防在职业培训中可能会提高护士的安全实践能力,从而降低工作中发生锐器伤事件的风险。

3.2.3 医院护士和职业暴露 通过对文献进行回溯,该聚类中的主要关键词包括疲乏、倦怠、工作环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知识。Lo等[15]对台湾104家医院的19 386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15.5%的护士报告慢性失眠,过去1年护士发生锐器伤比例有所提高,进而建议医院管理者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优化护士轮班表,以减少相关伤害。Clarke等[16]通过对美国22所医院的2287名内外科护士的调查研究探讨医院护士针刺伤事件未遂的可能因素,发现不良的组织氛围和高工作量使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可能性增加50%,而使用无帽瓣膜二级静脉注射系统和任何类型的保护性设备进行静脉注射或抽血可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风险,为后续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Morgan等[17]对老年麻醉护士队伍建设的思考,认为注册护士麻醉师的劳动力正在老化,49.7%的注册护士麻醉师劳动力年龄在50岁以上,其中从事管理职位和教育工作者的平均年龄最大。由于所处环境具有较高敏感度,其发生损伤的风险会更高,从而指出创造一个健康的支持性工作环境可提高老年保健工作者的保留率。

3.3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前沿逐渐丰富

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护理人员锐器伤重点关注的患者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为主[18],同时关注医院员工发生锐器伤事件的频率,而后开始有学者关注护士的感染情况及通用的预防措施。2018年以后,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稳步推进,研究人群从早期的医院员工聚焦到医院护士,重点研究的传染疾病过渡到广泛的病毒等。

总体而言,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主题呈多样化和逐渐递进的趋势,研究前沿丰富,研究前景广阔,未来可能会围绕医院感染管理、护理管理等不同层级和群体进行深入探讨。

[1] 谢红珍, 白朝辉. 2001—2012年我国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8): 5–8, 21.

[2] PATSOPOULOU A, ANYFANTIS I, PAPATHANASIOU I V, et al. Reported injuries from sharp object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central Greece[J]. Healthcare (Basel), 2022, 10(7): 1249.

[3] 李贺, 袁翠敏, 李亚峰. 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综述[J]. 情报科学, 2014, 32(6): 148–155.

[4]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5] 杨倩. 常见文献计量学工具的分析功能比较研究[J]. 情报探索, 2021(10): 87–93.

[6] YANG H, ZHANG H, LU Y, et al. A program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needle 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through bundled interventions among nurses: An KAP mode-based approach to intervention[J]. Psychol Health Med, 2022, 27(5): 999–1010.

[7] GÜLEN S, BAYKAL Ü, GÖKTEPE N. Factors affecting nurses’ attitudes towards risks in the work environment: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J Nurs Manag, 2022, 30(7): 3264–3272.

[8] XU X, YIN Y, WANG H, et al. Preval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among nursing stud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Front Public Health, 2022, 10: 937887.

[9] 常海霞, 杨荣, 刘玉玲. “梯式问题管理库”管理模式对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的效果[J]. 广西医学, 2020, 42(4): 509–512.

[10] 陈悦, 陈超美, 胡志刚, 等.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 CiteSpace实用指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11] JAHANGIRI M, ROSTAMABADI A, HOBOUBI N, et al. Needle stick injuries and their related safety measures among nurse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Shiraz, Iran[J]. Saf Health Work, 2016, 7(1): 72–77.

[12] COLET P C, CRUZ J P, ALOTAIBI K A, et al. Compliance with standard precautions among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in a Saudi university: A self-report study[J]. J Infect Public Health, 2017, 10(4): 421–430.

[13] ABADIGA M, MOSISA G, ABATE Y. Magnitude of needlestick and sharp injury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nurses working at health institutions in western Ethiopia, 2020[J]. Risk Manag Healthc Policy, 2020, 13: 1589–1602.

[14] BELACHEW Y B, LEMA T B, GERMOSSA G N, et al. Blood/body fluid exposure and needle stick/sharp injury among nurses working in public hospitals; southwest Ethiopia[J]. Front Public Health, 2017, 5: 299.

[15] LO W Y, CHIOU S T, HUANG N, et al. Long work hours and chronic insomnia are associated with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ospital nurses in Taiwan: A national survey[J]. Int J Nurs Stud, 2016, 64: 130–136.

[16] CLARKE S P, ROCKETT J L, SLOANE D M, et a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staffing, and safety equipment as predictors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and near-misses in hospital nurses[J]. Am J Infect Control, 2002, 30(4): 207–216.

[17] MORGAN B, JORDAN L, RIVERA L A. Considerations for an aging nurse anesthetists workforce[J]. Geriatr Nurs, 2020, 41(6): 1017–1019.

[18] LUM D, MASON Z, MEYER-ROCHOW G, et al.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country general practice[J]. N Z Med J, 1997, 110(1041): 122–125.

Visual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s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of nursing staff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ic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0, China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of nursing staff.A total of 327 literatures relat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ies to nursing staff published in Web of Science core set database from January 1991 to September 2022 were collected,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The leading countries in the research on acute injuries of nursing staff were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and Saudi Arabia. The research hotspots were diversified, including acute injuries (needle stab injuries), population (hospital staff, hospital nurses), infectious disease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epatitis B virus), preventive measures (standard prevention), etc. Research frontier hot words mainly include hospital nurse, needle stab, virus and so on.The research on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of nursing staff is advancing steadily, and the population of concern, the scope of use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constantly expanding. As a common clinical adverse event, its research prospects are broad.

Nursing staff;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Research hotspots; Bibliometrics

R472

A

10.3969/j.issn.1673-9701.2023.22.024

北京协和医院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2022-PUMCH-B-130)

周文华,电子信箱:zhouwh57@126.com

(2022–11–19)

(2023–06–30)

猜你喜欢
锐器发文针刺
防倾倒双层伸缩锐器盒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