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运动偏好对我国成年居民心理压力状况的影响

2023-08-16 07:57谭嘉文尤治灵李昶锋郝宏恕
医学与社会 2023年8期
关键词:调节作用心理压力条目

谭嘉文,尤治灵,李昶锋,张 玥,郝宏恕,张 丹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00

压力知觉作为心理压力的衡量方式,被定义为个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感知、评价和反应,即当人的适应能力被环境的刺激和需求超过时就会感知到压力[1]。研究表明,较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带来抑郁情绪、低质量睡眠、社交回避、学习倦怠等心理问题,也可能是造成冠心病、糖尿病等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2]。因此,探究心理压力状况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预防过大的心理压力或在心理压力加重前进行早期干预。相关文献中指出,吸烟、饮酒、体育活动等生活方式对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显著影响[3]。Cockerham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定义为人们根据生活条件选择一系列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模式,包括饮食模式、体育活动、吸烟、饮酒、睡眠等[4]。因此,成年居民通过主观能动性调整并改进自身的饮食与运动偏好,可能有效减缓心理压力的加重。饮食偏好指对某类食物具有更高的进食动机,这些偏好可能是由出生时的神经回路决定的,也可能是后天学习社会经验的产物[5]。运动偏好是指由骨骼肌产生并导致能量消耗的、与久坐相对的一种身体活动偏好[6]。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这两个因素对压力知觉的影响[7-8],但也有研究认为它们对压力知觉的影响不显著[9-10]。因此,健康的饮食偏好与运动偏好能否作为我国成年居民缓解心理压力的手段有待验证。此外,个体处于不同年龄层时,其体力、精力、社会角色、社会经验有所差异[10],从而导致其所面对的压力源和具备的抗压能力也不甚相同[11]。因此,在饮食、运动偏好对心理压力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探究年龄因素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有利于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干预建议。综上,本研究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我国成年居民的数据,探究以饮食、运动偏好对心理压力状况的影响作用,并分析年龄因素对这种影响的调节机制,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2015年的公开数据[12]。CHNS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合作开展的一项追踪调查研究,共纳入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黑龙江9个省份,并根据县收入的低、中、高程度对各省市县进行分层随机聚类抽样。该调查自1989年始,内容包含居民经济状况、健康情况等,并于2015年首次增加心理压力状况方面调查。本研究数据的纳入标准为:成年居民;有效填写压力知觉、食物偏好和体力活动偏好的调查问卷。排除标准为:数据不合逻辑的问卷;重复的问卷。最终,共纳入有效问卷8945份。

1.2 研究变量

1.2.1 因变量。因变量为心理压力,CHNS中,通过压力知觉量表测量,采用由我国学者杨廷忠教授等人于2003年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美国心理学家Sheldon Cohen等编制的压力知觉量表进行汉化形成的中国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 CPSS)测量获得[13]。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有5个等级,分别为从来没有、几乎没有、有时、经常、通常,每个等级评分对应0-4分,总分为0-56 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压力越高。第4、5、6、7、9、10、13 条目为正向条目,反向计分; 第1、2、3、8、11、12、14 条目为反向条目,正向计分。总分≤25分为较低心理压力,总分≥26分为较高心理压力。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alpha为0.749,KMO值为0.874。

1.2.2 自变量。自变量为饮食偏好和运动偏好,CHNS中,分别通过食物偏好和体力活动偏好量表测量。①食物偏好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分别为对快餐、零食、饮料的偏好,每个条目有5个等级,分别是很喜欢、喜欢、中立、不喜欢和很不喜欢,分别记为1-5分,总分≤15分为偏好高质量食物、≥16分为偏好低质量食物。通常,认为偏好高质量食物,不偏好快餐、零食、饮料,偏好蔬菜、水果的居民具有更健康的饮食偏好。因此,3个条目均为反向条目,正向计分。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alpha为0.773,KMO值为0.662。②体力活动偏好的量表由3个条目组成,分别为对散步或太极、体育运动、健身的偏好,每个条目有5个等级,分别是很喜欢、喜欢、中立、不喜欢和很不喜欢,分别记为1-5分,总分≤9分为偏好体力活动、≥10分为不偏好体力活动。通常,认为偏好体力活动,偏好散步或太极、体育运动、健身的居民具有更健康的运动偏好。因此,3个条目均为正向条目,反向计分。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alpha为0.705,KMO值为0.634。体育运动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竞技运动项目,健身指瑜伽、健身球、搏击操等体育运动外人们出于强健体魄或塑形目的的规律性锻炼活动,散步或太极、健身、体育运动三者的体力活动强度依次递增[14]。

1.2.3 控制变量。控制变量设置了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活习惯因素。①人口学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职业、地区和城乡户籍。③生活习惯因素包括睡眠时间和饮酒频率[15]。本研究对控制变量的缺失值采用均值或中位数进行替代。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其次,采用分层logistic回归探究饮食、运动偏好对我国成年居民心理压力状况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探究细分类目对中国成年居民心理压力状况的影响。此外,采用方差分析探究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心理压力状况及差异比较

如表1所示,男性和女性分别占47.36%和52.64%,青壮年、中年、老年居民各占31.96%、38.08%和29.96%,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0.63%,84.07%居民已婚,57.95%居民BMI正常。47.65%在集体企业工作,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各占42.37%、33.76%、24.87%,城镇居民占41.38%。79.97%居民每日睡眠时长处于合理区间,62.28%居民不饮酒。本次调查压力知觉平均得分(22.87±6.12)分,偏好高质量食物的居民占93.32%,偏好体力活动的居民占41.03%,偏好低质量食物的居民和不偏好体力活动的居民均具有更高的心理压力(P<0.05),即具有不健康饮食、运动偏好的居民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表1 成年居民心理压力状况的描述统计和方差分析

2.2 饮食、运动偏好对成年居民心理压力状况影响的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心理压力和饮食偏好、运动偏好及其细分条目进行二分类处理,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并将控制变量处理为哑变量。以心理压力为因变量,饮食偏好和运动偏好为自变量,方差分析中显著的控制变量为控制变量,进行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4、模型5、模型6均比模型3有更高的拟合度(P<0.001),饮食、运动偏好对压力知觉的影响均显著,偏好低质量食物居民感受较高压力的概率是偏好高质量食物居民的2.360倍(P<0.05),不偏好运动的居民具有更高压力知觉的概率是偏好运动居民的1.364倍(P<0.05),即偏好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居民有更高概率产生较大心理压力。

表2 各变量的二分类与哑变量处理结果

表3 饮食、运动偏好对于心理压力状况影响的分层logistic回归结果

2.3 饮食、运动偏好各细分条目对心理压力状况的影响效果

以心理压力为因变量,以饮食、运动偏好的细分条目分别为自变量,以上述回归中显著的控制变量为控制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饮食偏好层面,偏好咸零食、偏好饮料的居民感受到更大心理压力的概率分别是不偏好咸零食、不偏好饮料居民的1.488倍(P=0.016)、1.308倍(P=0.015),快餐偏好对心理压力的影响不显著(P=0.885)。运动偏好层面,不偏好体育运动的居民感受到更大心理压力的概率是偏好体育运动的居民的1.959倍(P<0.001),散步或太极、健身偏好对心理压力的影响不显著(P=0.737、0.697)。上述显著的结果均可得出具有不健康饮食、运动偏好的居民有更高概率产生较大心理压力。

表4 饮食、运动偏好条目对心理压力状况影响的logistic回归结果

2.4 年龄对饮食、运动偏好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对年龄是否在心理压力缓解机制中存在调节作用进行探究,所得结果如表5、图1-图4所示。饮料偏好与高心理压力在18-30岁的青壮年居民中呈负相关关系,在31岁及以上的非青壮年居民中呈正相关关系(P<0.001);46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居民中咸的零食偏好与高心理压力之间的正相关程度比其他年龄居民更大(P=0.004);31岁及以上的非青壮年居民中健身偏好与高心理压力之间的负相关程度比其他年龄居民更大(P<0.001);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中散步、太极偏好与高心理压力之间的负相关程度比其他年龄居民更大(P<0.001)。

图1 年龄对饮料偏好的调节作用

图2 年龄对咸的零食偏好的调节作用

图3 年龄对健身偏好的调节作用

图4 年龄对散步、太极偏好的调节作用

表5 年龄对饮食、运动偏好的调节作用结果

3 讨论

3.1 不健康的饮食偏好与成年居民较大的心理压力正相关

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中饮食偏好不健康的居民有更高概率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该研究结果与地中海居民中低质量评分食物与产生焦虑的概率正相关的结果相似[16]。此外,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食物进行分层发现,偏好咸的零食和偏好饮料是危险因素,这与英国女性居民的压力与零食、饮料等西式饮食模式正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似[17]。这可能是由于摄入饮料或咸的零食会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18]、促进皮质醇的作用[19],从而与压力的缓解相拮抗。而目前国内关于饮食偏好、饮食质量对心理压力状况影响的研究,或是局限于不同文化的饮食偏好对心理压力无显著影响[9],并未判定该食物或偏好健康与否;或是仅探究健康的饮食对心理压力的缓解作用[7],缺少探究不健康的饮食对压力感知影响的研究。本研究既对食物的健康与否进行判定,也补足非健康饮食作为高心理压力的危险因素的证据。因此,我国成年居民存在通过调整饮食偏好,养成少吃零食、少喝饮料等健康的生活习惯来缓解心理压力的可能。Boaz采用地中海饮食依从性筛选器测量所偏好食物的质量[16],Khaled统计了各类食物摄入量[17]。因此,基于食物偏好的覆盖范围与测量方式差异,以及食物偏好对心理压力的影响中可能存在食物摄入量的中介效应,本研究仍有改进空间。

3.2 健康的运动偏好与成年居民较大的心理压力负相关

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中运动偏好健康的居民有更低概率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这和沙特偏好步行、自行车、有氧运动等运动的成年人具有更小心理压力的结果相似[20]。本研究结果显示偏好体育运动是压力知觉的保护因素,这与Meta分析发现高强度间歇性体育训练可有效降低压力的结果相似[21],也与国内研究中发现更频繁参加体育运动的医务人员具有更小心理压力的结果相印证[8]。这可能是由于体育运动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和降低皮质醇的浓度[22],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国内有研究表示个体活动量对日常压力水平无显著影响[10],但该研究采用可穿戴设备中统计的“步数”测量个体活动量,所涉及的体力活动维度较模糊,本研究运动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弊端。因此,加强体力活动偏好以加强运动,特别是体育运动,可能是我国成年居民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Alzahrani采用国际体力活动调查表统计步行、自行车、有氧运动等实际活动的时间、频率[20],基于运动偏好对心理压力的影响中可能存在实际活动量的中介效应,本研究仍有改进空间。此外,本研究未提及与健康的运动偏好相对的久坐活动偏好,该视角可在未来完善。

3.3 年龄因素在成年居民饮食、运动偏好与心理压力状况之间存在调节作用

本研究发现,年龄因素在成年居民饮食、运动偏好与心理压力之间存在调节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咸的零食、饮料等不健康的食物偏好与高心理压力的正相关关系越强,健身、散步或太极等健康的运动偏好与高心理压力的负相关关系也越强,但不同调节路径下的年龄节点有所差异。这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和个体调节皮质醇水平的能力下降导致的[23]。以往研究中年龄正向调节皮质醇致郁作用的结果可一定程度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24],但目前探究年龄对心理压力的调节作用的研究仍较少,仅在国外文献中发现年龄在新冠疫情对压力知觉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25]。此外,国内外也缺乏对不同年龄节点产生调节作用的差异及其背后影响机制的差异的研究。因此,随着年龄增长,如减少零食、饮料等不健康饮食偏好,增加散步或太极、健身等健康运动偏好对我国成年居民日常心理压力的缓解作用可能增强,但该结论有待深入研究与佐证。

猜你喜欢
调节作用心理压力条目
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自噬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举隅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