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模式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控中的实施效果

2023-08-19 10:14刘涛
婚育与健康 2023年14期
关键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刘涛

【摘要】目的:探究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控中,药学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儿科门诊于2021年7月开始实施药学干预模式,于实施前后的一年内各选取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药学干预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①研究组抗菌药物应用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不合理用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患儿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④研究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干预模式能促使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升患儿用药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可推荐应用。

【关键词】药学干预模式;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model in the control of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clinics

LIU Tao

Guiy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Guiyang Childrens Hospital) 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 Guiyang, Guizhou 550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modes in the control and control of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pediatric outpatients. Methods: the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model was started in July 2021 in the pediatric outpatient clinic of the hospital, and 200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each year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to observ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model. Results: ① the indexes of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② The rate of unreasonable drug us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③ Higher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④ Parent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the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model can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clinics, improve the medication adherence of children and parental satisfaction, and can be recommended.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model; Pediatric Clinic; Antimicrobial drugs; Rational application

幼兒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功能较差,因此容易被病原菌侵扰,引发感染性疾病。针对相关疾病治疗时,抗菌药物效果显著,相关药物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促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正是由于这种高效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频率不断升高,不合理用药情况也愈发常见[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容易导致耐药菌株出现,致使治疗复杂化。同时,由于幼儿组织代谢能力相对较弱,药物在体内堆积,容易引发毒副反应及二重感染,这均不利于病情治疗。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治疗花费的增加,家长容易心生不满,进而发生医患纠纷,这会对医院的社会声誉造成不良影响[2]。因此,为了促使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药学干预是指对医师开具处方的规范性与适宜性的监测,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医师沟通并进行处方内容调整,可提升用药合理性[3]。本次研究就该模式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的效果展开探究,汇报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儿科门诊于2021年7月开始实施药学干预模式,于实施前后的一年内各选取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男112例,女88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21±1.68)岁;实施后,男109例,女91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6.18±1.73)岁。实施前后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药学干预内容具体如下:(1)成立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感染科临床医师、临床药学、医务部、感染管理科等多个科室专家组建小组,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汇总分析儿科门诊近期开具处方中存在的问题,为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干预性对策与指导性意见,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2)处方调配干预。在处方调配前,由小组成员进行处方审核,在发现不合理处方后,不仅要拒绝调配,还应当积极与开具处方的临床医师沟通,协助调整、更改,待处方合格后,调配并签名。(3)处方点评。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建立起专项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对抗菌药物处方的适宜性进行点评,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等原则,同时要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4]。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向药事管理委员会汇报,提出整改措施,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4)强化培训。做好儿科门诊医师的定期培训,重点内容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确保所有临床医师掌握各种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减少不合理处方的开具。定期进行考核,确保能通过考核才能继续开具处方,否则需要继续接受培训,直至通过考核为止。(5)抽查监督。不定期对儿科门诊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抽检,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依据审查结果进行奖惩。若多次发现不合理处方,不仅要予以相应惩罚,还要通报批评,以示惩戒。若医师近端时间表现良好,未开具不合理处方,予以薪资奖励,强化其积极性与责任心[5]。(6)开设咨询窗口。由拥有主管药师职称及以上的药物负责咨询解答,对家属展开专业的用药指导,说明各种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提升用药科学性。

1.3 观察指标

抗菌药物应用指标,统计注射用处方占比、联合用药处方占比、注射抗菌药占总药费比率及抗菌药物占总药费比率。(2)不合理应用情况,包括适应症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无适应症用药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3)患儿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完全依从表现为用药过程中患儿保持安静,无哭闹情绪;部分依从表现为患儿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但经过安抚恢复正常;不依从表现为用药过程中反应激烈,需中断治疗并安抚才能恢复安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药学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指标比较

实施后注射用处方占比、联合用药处方占比、注射抗菌药占总药费比率及抗菌药物占总药费比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1。

2.2 实施药学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比较

实施后抗菌药物不合理利用率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2。

2.3 实施药学干预前后患儿依从性比较

实施后患儿依从性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3。

2.4 实施药学干预前后家长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家长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4。

3 讨论

抗菌药物是指具备杀菌或抑菌活性的一类药物,其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抗菌药物的出现让各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被有效治愈,相关疾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与此同时,由于未能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须疗程的应用原则,抗生素滥用导致各种问题出现,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耐药菌株。在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中,会有部分病原菌出现耐药基因,在长期与药物抗争中,这些具备抗药性的基因会保留下来,最终形成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如果菌株不止对一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就形成了多重耐药菌,这会导致治疗变得十分复杂。人体生活着多种菌群,正常情况下,各种菌群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并不会引发疾病。但长期、大剂量的使用抗菌药物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导致原本不致病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引发二重感染[6]。

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时,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选用药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适应症不适宜等。在药品选择方面,部分医师并未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而是直接选择抗菌谱较广的药物覆盖致病菌,由于忽略了药物對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容易出现相关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应当尽量结合细菌特性及作用机制选择抗菌谱窄、敏感性好的药物,只有对药物不敏感时才选择其他药物,这能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7-8]。适应症不适宜主要表现为处方中所用药物作用、功能等与患儿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无指征用药情况,这不仅不利于疾病治疗,还容易损害患儿健康。

针对上述不良情况,可通过药学干预加以改善。本次研究显示实施该管理模式后抗菌药物应用指标更优,不合理使用率更低,患儿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这些结果均体现出了药学干预的临床价值。在医疗领域中,药学干预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药学干预的主要实施者为临床药师,他们具备了丰富的药理学知识,可对开具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在发现问题后能提出有效建议,可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药学干预还强调为患者及家属讲述用药相关知识,这也能提升患者及家属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在治疗期间,药师也会展开患者监督,了解药物使用情况,进而进行用药方案的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用药合理性[9]。此外,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建议能减少家长错误用药情况,同时医院的精心服务也能有效提升家长满意度,促使和谐医患关系构建[10]。

综上,药学干预能促进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家长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虹,赵诸慧,沈国妹,等.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基于用药日志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精细化管理实践[J].世界临床药物,2022,43(10):1227-1232.

[2] 陈钰霜.处方点评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22,19(8):98-100.

[3] 张畅.某院儿科门诊106例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点评及指导意义[J].黑龙江医学,2022,46(3):304-305.

[4] 贾海霞,王永芳,郑丽丽.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及不合理用药措施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1):91-94.

[5] 刘献军.某院儿科门诊788张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分析及合理用药建议[J].抗感染药学,2021,18(8):1164-1 1 6 6 .

[6] 张君花.某院80例儿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其对策[J].抗感染药学,2021,18(6):863-866.

[7] 王伟.某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用药现状及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0,17(9):1300-1302.

[8] 邹刚玲,梁峰华,袁意敬,等.某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与分析[J].今日药学,2020,30(5):352-355.

[9] 于菊香.某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应用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0,18(2):39-40.

[10] 王燕.某院儿科门诊3467张抗菌药物处方用药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9, 16(9):1533-1535.

猜你喜欢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