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教育未来的新与路 *

2023-08-20 21:40向文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岐黄中医学中医药

向文远 梁 晨 方 锐※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关节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许昌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河南 许昌 641001)

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不仅有救死扶伤的医疗救治需求,现今更是不断发展为增强体质的医疗保健需求和追求美丽的医疗美容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而“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价值理念,对改变现有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模式也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中国”大战略的提出、“新医科”的建设与实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健康服务新需求的相继增加,迫使中医药院校重新思考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培养新时代中医学人才。身兼岐黄医学教育重任的我们,应将中医教育的新思维与现今时代的新思想相互融合,并将新思潮灵活地运用于中医教学实践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明确提出中医药发展及人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并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提出了新内容、新目标以及新的教学方式。

1 岐黄传承新内容

现代医学技术出现了三大转向:由以往治病医学技术转向高度预防疾病保健医学;由高度关注身体疾病健康转向高度关注个人健康管理;在高度重视医疗科学技术创新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加重视现代医学与人文关怀结合[3]。随着现今中国经济的腾飞与社会思潮的不断进步,“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使得当今的中国人对于健康的理解早已发生了巨大转变。人们现在更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并不满足于仅仅“看病治病”。目前“大卫生”“大健康”的建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医教育也不仅仅是为人民解除病痛,更加需要关注老百姓全面的身心健康。教学内容也由单一的诊疗知识能力培养,逐渐转变为预防保健与诊疗并重的综合能力养成。对于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更是注重中医学的传承、创新发展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根本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胜任力为教学导向,让中医学生不仅能掌握医学知识,还要作为中医健康养生理念的传播者。将中医学几千年传承的养生理念及保健方式传播出去,并且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向周围的人群进行宣教,帮助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观念。

2 岐黄学子新目标

针对现今我国中医药教育发展来说,如何做到传统中医药教育和现代医学的中西医融合一体化,培养一批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中医药人才,已经成为每一名中医教师的使命。当前对中医学生的培养不单纯是中医理论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他们在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有效信息获取与组织构架管理能力、终身学习与科研能力等方面上的培养。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上更要重视中医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临床技能中通过思考与技能操作,掌握中医学的本质、逻辑以及与其他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合,从而达到中医思维的深层次内生性发展。为此,中医思维的培养要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实操和科研当中,要形成科学化、系统化、多层次的中医思维培养教学逻辑结构,要让学生的思维在知识体系形成中动起来、在学习能力的进步中强起来、在技能训练中活起来,使学生在掌握中医学科领域知识的同时,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思维方法和特有的逻辑一并收获,最终实现培养跨学科、全面素养的新时代中医人才。

3 思政与教学相结合

改革开放已历经40余载,今时今日的中国已是世界第2大的市场经济体,社会和谐安定,人民生活美满富足,这是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以来最美的好时代。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富强、教育文化的兴盛需要依靠强大的经济做基础[4],而和平与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证。纵观历史长河,古人云:“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讲的就是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古有文景之治给国家民族带来了60余年的安定繁荣,成就了汉王朝的辉煌壮丽。再有挂战国六雄之相印的苏秦,虽因发动战争而导致生灵涂炭,但其初衷是实现统一稳定的局面,后世史学家也对其赞美有加。现如今,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的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等国,成千上万的难民朝不保夕、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惨状,更凸显和平对国家发展的弥足珍贵。因此,新时代下的中医教育,应当开展课程的思政教学,教师可在讲授专业课时注意结合时事政治开展教学。比如中医骨伤学的教师讲述到战争伤时,就可将我国与中东战争地区的医疗状况进行对比,突显祖国的国泰民安,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学生更加坚定努力学习中医,励志学成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总之,我们应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体系、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教学课程中,以公民政治思想认同、国家政治意识、文化政治自信和中国公民基本人格修养为核心,深入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帮助广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如今社会和平发展、安定美好的局面来之不易,珍惜并充分利用当前一切有利条件,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谨记医德之高尚、医风之正派、医表之端正,努力去完成新时代赋予中医人的机遇与使命[5],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活力。

4 岐黄教学活动多元化现代化

现如今,随着信息爆炸式发展以及多媒体全盛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技术走进了教师们的视野。其中代表性的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等,它们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教师为中心、问题作导向、案例放重点,为中医教育开拓了思路。伴随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雨课堂、网络远程教育、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也随之兴起,教学方式由以往的学生被动接受灌输转变成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同时学生们更可以借助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在线上进行学习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及学习资源[6]。通过这种培养及锻炼方式,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多维度地了解所学知识的构架及深刻含义。例如新疆医科大学骨伤教研室目前开展的中医骨伤学见习课中,教师们就运用到了雨课堂教学软件。上课前通过班委建立学习云班级,发放学习资料及相关视频,让学生们提前预习;课中一边为学生们演示实习操作,一边让学生们互相进行操作练习,互相打分评价对方,并针对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和知识薄弱点进行归纳总结,再由教师统一解答。这种带着问题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们更加用心和专注地研究每一个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课后再通过雨课堂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复习,巩固知识点,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学与教相结合。这值得在实际中医教学中参考与推广。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伟大宏远的中国梦也终将因中国少年的不断奋斗而梦想成真!中医学专业教师因始终承担着中医教育和培养未来一批中医药领域青年专业人才的历史重任而显得意义非凡。教师的伟大便在于传道授业,更在于知识思路的传承。今我中医师者,定将以身作则、甘于奉献,为努力奋进的岐黄学子们保驾护航,将中医教育的花香回馈于民!

猜你喜欢
岐黄中医学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术精岐黄展仁心 服务健康惠民生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传承岐黄仁术 弘扬国医精髓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岐黄国医班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