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改革

2023-08-20 21:40戴丽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中医药院校

戴丽琴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当前,我国的中医药处在一个全新的国际化发展时期。到2020 年,“一带一路”的中医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医走向世界创造了新的机会;同时,国内中医药一直蓬勃发展,夯实了其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中医走向世界,不仅仅是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需要,也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医走向世界,对于保障人类健康、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培养既有扎实的中医专业知识,又具有对外交流能力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的迫切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应该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承担起培养中医药外向型人才的历史重任。

1 中医药院校培养外向型中医人才的现状和不足

1.1 中医英语课程授课模式传统单一各大中医院校虽然开设了中医英语课程,但是,此类课程较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翻译法和讲授法。教师讲解教材中的专业词汇,带领学生阅读中医相关的英译文章,做一些翻译练习或者填空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中医交际能力。

1.2 课程体系编排不够合理目前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分为2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一的基础英语课程,是不包括专业英语内容的通识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打牢基础,通过四六级考试;第二阶段是大二的选修英语课程,教师开设包括中医英语在内的各种拓展课程,目的是根据英语教师的特长开展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这样的安排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存在不合理性。中医类的学生拥有极少的时间接触专业英语,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3 缺乏过硬的中医英语教师队伍在大多数中医院校中,中医教师没有扎实的外语功底,而英语教师对中医学内容了解甚少。要培养一批既精通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外语沟通能力的国际性中医人才需要一支优良的中医英语教师队伍。

1.4 教材与专业脱钩中医院校大学英语以《大学英语精读》《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为主打教材,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听说读写能力为主。其内容涉及生活常识,而没有涉及中医专业领域,以致于学生只能掌握日常的生活用语,根本达不到中医药国际化外向型人才应具备的英语能力目标,也无法应对中医药国际交流的需求[1]。

2 外向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创新

2.1 大学英语和中医英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2.1.1 促进中医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完善中医英语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针对不同的水平和年级的不同需求制定学习内容、教学计划、授课教材和教学策略。同时,还需要参考不同水平和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情感,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大学英语课程可根据学生入学的英文水平进行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很大,对于已经具备扎实英语基础和语言能力的学生,可以安排大一学习相应的中医英语课程;对于英语基础和语言能力薄弱的学生,可以在大学一年级巩固基础英语,在大学第二年再接触相关的中医英语课程;在大学第三年的英语学习中,教学内容也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原则,把教学内容细分为职场英语、跨文化交际、学术能力培养等,着重锻炼学生中医英语的对外交流能力。

2.1.2 提高中医类选修课质量可根据中医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针对性地开展选修课。在大一初级阶段,教师可开设中医英语听说、中医英语词汇等课程,着重扩大学生的专业词汇量以及专业的听说能力;在大二中级阶段,可开设中医翻译理论、中医英语写作等课程,目的是在大一的基础上提高中医英语的综合能力;在大三高级阶段,可开设中医针灸、中医推拿、中医养生等特色的专业英语课程,通过精细化的课程加深专业能力;在大四高级阶段,可开设中医英语口译、中医国际会议讲座等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面向国际化的视角开展各种中医英语类活动,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2.1.3 以专门用途英语指导中医英语课程教学专门用途英语(ESP)侧重强调中医专业人才的英语表达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更加适合“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英语课程。“任务型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前预习、课堂中展示、课堂后强化的教学形式,它改进了传统“填鸭式”的英语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前可布置查阅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需提前了解课堂的中医文化背景知识;课堂中,以小组讨论、个人展示、提问抢答等形式考查预习的效果,该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所收集到的资料,并给予学生大量的机会表达在课前预习的所获所思,有效地激发学习者主动查阅的动力和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中医英语表达能力并提升了自信。该模式强调语言教学效果应该以学习者主动投入学习的效率为主,这与培养“外向型人才”中医药交流能力的教学目标相吻合[2]。

2.1.4 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型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英语教学要利用好网络科学技术,向现代化教学迈进。中医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丰富的慕课资源和微课资源扩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在课前,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课程资源学习课程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各大网络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等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堂后,学生须完成教师布置的网络任务,如学习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听力资源和视频资源等。网络技术为中医英语的第二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医英语教学改革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

2.2 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学习者在课堂内学习的专业知识、训练的交际能力如果不应用于实践,仅仅是纸上谈兵,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以国际交流为目标的中医学院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应具备临床的沟通能力。中医这门学科具有文化的特殊性,中医的问诊充满了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尊重、生命平等的认识一直贯穿于中医治疗的过程。临床实践经验对于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院校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中医临床实践,如医院实习、志愿医疗队、医疗咨询,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中医的辨证论治,以提高诊疗技能、沟通技能。同时,中医院校也应当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以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比如:与海外留学生进行模拟医患问诊,在实践中锻炼临床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中医药国际会议,拓宽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加强国际化交流。

只有通过临床实习、国际交流等社会实践,学习者才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和交际技巧,以减少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和障碍,提高中医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实施中医药“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2.3 加强文化教学提升中西文化素养王晓燕[3]认为学生应试水平高而交际能力相对较差的原因是大学外语教学忽视了学生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知识的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外语所需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很难适应中医国际化传播的需要。因此,中医学院外语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学生中西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仅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还要开设中西文化课程,如中西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等课程。让学生感受到英语文化的魅力,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思维习惯、生活习惯,从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在传授西方文明的同时,更应该增强学生中华文化自信,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掌握中华传统哲学(阴阳五行、整体观、天人合一)的深奥内涵,提升本土文化综合素养,增强用批判性思维看待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能力,激发学生传播中医文化的愿望和决心。

2.4 发展复合型中医英语教师中医院校要担负起培养“外向型”人才的重任,除了要增强中医院校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和素质之外,还需要培养具有中医药专业能力的复合型英语教师。

为了发展英语教师的复合型能力,首先,中医院校应当建立中医英语教师培养体系,为教师发展搭建学习和实践平台,长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工作。就江西中医药大学而言,该校于2019年、2020年连续开展了面向全体英文教师的中医培训班,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多门课程;邀请了著名的临床专家和教授进行专题讲座;每个学期末,该培训班要对外语教师进行专业考核。该举措为该校外语教师系统地传授了中医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中医素养、拓宽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为其跨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也应当利用好校内中医学习的大环境,主动寻找自我提升的机会。比如:旁听本校中医课程;与本校中医教师沟通交流;参加国内外的教师研修班;通过网络资源学习慕课上的优质课程。在新的形势下,外语教师需要面对新的挑战,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做好以复合型中医英语教师为目标的转型工作[4]。

3 结语

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让中医走向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振奋人心的号召,这是全体中医人的时代使命。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充分培养国际化的“外向型”人才,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世界、造福人类。

培养“外向型”人才,需要对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进行深化改革;需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需要切实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中西文化素养,提高本土文化自信,争做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外向型”人才,从而为发展和传播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中医药院校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