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与优化对策探析

2023-08-20 03:20陈莉
南北桥 2023年15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企业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为此企业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而言,固定资产无疑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固定资产对于推进企业经营运转十分关键,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控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作用,管理好固定资产对于实现资产全周期最大效益和最低成本至关重要,能够促进企业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站稳脚跟。本文阐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基础概念,分析当前企业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企业实施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制度逐渐完善,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使固定资产形成、运营及报废等工作环节紧密衔接,促进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深度匹配,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长期管理目标,确保规划、购置及运行维护到报废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大幅降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成本和管理风险。

1 相关理论基础

1.1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可以独立使用,能够生产、管理或者出租的资产类别,一般包括技术设备、办公设施、房屋建筑及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劳动的具体手段和生产基础,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固定资产通常经济价值较高,其能够长期重复为企业提供劳动生产价值;第二,固定资产在生产运转过程中会受到磨损,但是仍然能够发挥本身的劳动生产能力,且逐渐将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当中;第三,在购置固定资产时需要付出大量货币资金,需要一次性支付完成,但是投资的回收則是折旧分期完成[1]。

1.2 全生命周期管理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主要关注固定资产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创造及成本管理工作,其中成本可分为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规划设计的成本费用;第二部分是采购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第三部分是固定资产安装建设成本;第四部分是维护固定资产的成本费用;第五部分是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费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作用,制订效益最高的成本管理方案。

1.3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原则

第一,系统性原则。要从企业管理系统出发,将整个企业的管理系统和经济效益作为考虑对象,寻找最佳规划方案,明确部门之间的职责范围,提升信息反馈和处理效率,使企业内部形成有机整体。第二,成本管理原则。企业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必须考虑成本费用的影响,由于成本费用与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因此加强固定资产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步骤。第三,全过程原则。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为全过程管理,需要对固定资产的所有过程进行考虑,不能随意改变某一环节的工作规划,确保固定资产在全生命周期内按照计划运转。

2 当前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管理的问题分析

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规划阶段未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部分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投资方案时主要从企业经营管理及成本效益两方面来考虑,然而对于固定资产的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并未进行考虑,使得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高于预期水平。第二,采购策略不合理。当前部分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根据资产类别采用分类采购模式,但是并未根据市场供应情况和供求关系选择采购方案,提高了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第三,供应商管理策略不科学。目前部分企业在进行供应商管理工作时利用台账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由于台账上记录的供应商信息过少,因此谈判人员难以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准确评判,对供应商的评价不能贴合实际情况,不利于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

2.2 风险控制的问题分析

第一,建设完工后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在采购之后需要经过安装程序才能投入使用,尤其是工程类固定资产进行长期安装程序才能运转,将在建工程转变为固定资产,然而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建设环节并未及时进行投产工作,实际上固定资产进行投入使用,但是并未在系统中转换资产状态,导致账面账实不符,从而影响下一阶段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计算和利润计算。由此可见,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产事项缺乏系统控制。第二,固定资产的维护工作较为被动。当前部分企业在制订固定资产检修维护方案时过于关注设备的可靠性,主要采取定期修复的策略,并未考虑设备停机检修的风险成本,风险管控和成本管控的平衡性工作没有做到位。

2.3 效率管理的问题分析

第一,信息系统沟通滞后。当前企业采用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是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信息沟通方面比较滞后,各部门各工作环节的信息缺乏共享,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采用的信息系统较多,且系统之间缺乏直接数据接口,使得企业的资产实物信息与价值信息无法有效集成,增加了信息交流成本,也无法满足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业务人员需要登录多个系统才能完成信息录入和申请工作,工作内容重复率高且容易出错。第二,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复杂。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报废流程较为复杂,在年初需要编制报废预算和清单,由股东大会或企业领导多次审批,如果年中出现资产报废,在缺乏报废预算编制的情况下只能到下一年报废处置,且报废的后续处理流程缺失,增加了企业的资产保管成本。

2.4 内部监督的问题分析

第一,部分职责不明确。当前部分企业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会出现部门职能矛盾的情况,在问题发生后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比如业务部门更加关注固定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财务部门则关心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双方关注点不同导致职责冲突,再加上职责范围不明确,因此两部门在工作对接过程中遇到较多阻碍,影响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工作进度。第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监督不到位。当前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资产管理员岗位,但是由于人员能力素养不足或者兼职,因此无法胜任部门的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时常出现部门固定资产被借用但是缺乏记录的情况,因而有必要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内部监督的工作的高效开展。

2.5 效益管理的问题分析

第一,报废资产没有处理到位。固定资产报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资产使用年限过久,丧失了使用价值;二是固定资产功能与需求不匹配;三是技术进步而遭淘汰。第一种报废需要将资产卖给再生企业,而第二种则是转卖给其他企业,但是部分企业并未对报废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导致各类报废资产混杂其中,有时第二种报废资产也被当作第一种进行贱卖,导致企业资源被严重浪费。第二,未能实现闲置资产的高效利用。当前部分企业对闲置资产管理不够重视,一方面,未能设置专门的闲置资产的管理部门,无法定期对其进行维修保养,使得闲置资产长时间丢弃在仓库,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周期;另一方面,企业并未及时公开闲置资产的信息内容,使得闲置资产在经过部门人事调动之后就被遗忘在仓库内。

3 优化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第一,完善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模型。企业需要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中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按照具体项目类别和工作环节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可将全生命周期分为固定资产采购、安装建设、使用运行和报废处理等环节,并且做好以上工作环节的数据统计工作,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固定资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降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在遵循收益大于成本的基本原则下,对全生命周期效益、可靠性以及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基于企业的投资资源、盈利情况以及抗风险能力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此外,增强企业成员成本管理意识,落实好成本管理策略,为企业资产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3.2 风险控制的优化措施

第一,完善固定资产验收投产系统。由于企业的验收确认不需要在系统上完成,因此给企业的验收工作带来较大风险,或者业务人员因忙于其他事务而耽误验收投产资料上传,为此需要在系统中增加验收投资功能模块,所有验收人员都需要在系统中对投产验收工作进行确认,待所有人员确认验收成果之后,系统将自动生成验收单,将其发送给部门领导进行审核确认,实现验收、投产及转固环节的有效集成,减少投产滞后风险。

第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会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为此应加强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知识技能的培训活动,将培训成绩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人才基础,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干扰。

第三,实现固定资产风险线上管控。企业可在信息系统中添加风险管控模块,设立风险数据库,定期在数据库中收集固定资产风险数据,根据线上固定资产的运转情况来判断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并提前在系统中发出预警信号。

3.3 效率管理的优化措施

第一,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成系统。考虑到企业安装建设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成本及时限,可在原有的投资采购系统中进行改造工作,建立系统数据接口,将OA办公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及投资采购系统进行集成,打破数据沟通壁垒,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固定资产各个生命周期的数据收集处理工作,提高数据的共享程度。

第二,优化报废处理流程。企业需要简化报废处理的重复工作环节,年初不必提交专项固定资产报废议案,只需要在年度预算方案中汇总报废预算数额,明确报废项目的重点内容。报废资产清单只能作为参考依据,不必再次对其一一审核,允许报废资产与年度计划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要确保在年度预算数额之内,保证资产报废处于灵活可变状态,设置资产报废后续处理流程,大幅提高报废资产管理效率。

3.4 内部监督的优化措施

第一,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考核机制。企业需要设立绩效评价指标,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来设计指标内容,具体从规范采购、资产购置、安装设备、使用运转以及报废处置五个方面来设计,比如规划阶段的指标有市场因素风险评估,采购阶段的指标有采购是否立项和通过审核,安装阶段的指标有是否按期完成安装工作,运转阶段的指标有是否稳定运转,报废阶段的指标有是否遵循报废流程。基于绩效考核手段来加大监督引导力度。

第二,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企业需要明确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与权限,建立专业固定资产管理团队,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现象,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此外,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工作,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运输及报废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要及时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有效管理,为固定资产部门提供资源支持。

第三,培养专业管理人员。企业要定期对固定资产部门成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需求和技能要求,明确个人职责范围,以追责机制来促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3.5 效益管理的優化措施

第一,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处理。企业需要建立固定资产的分类处理机制,可将其分为丧失使用价值的资产和技术淘汰的资产,针对不满足需求的报废固定资产可拓宽销售渠道,建立资产销售记录名单,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来销售该类资产,提高资产的经济价值[3]。

第二,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一方面,企业需要对闲置资产进行改造,使其获得重新使用的条件,但是要注重改造成本和创造效益的平衡;另一方面,需要健全闲置资产调剂制度,在人事调动的同时,资产相关责任人也要第一时间进行更换,确认各个固定资产都有负责人管理,并将调剂结果在企业信息平台上公示,企业成员也可在信息平台上查询设备负责人信息,避免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提高闲置资产使用效率。

第三,建立闲置资产出租机制。对于部分不满足生产需求的闲置资产,可将其进行有偿转让或者出租,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准确估值,确认转让或者出租的具体价格,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并对转让、出租过程进行记录。此外,可将部分闲置资产调拨给其他分公司使用,因各个分公司地域不同,所需要的技术条件不同,在这方闲置的资产可能会在其他地方发挥作用。

4 结语

企业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促进固定资产价值的提升,降低资产管理风险和管理成本,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企业管理层需要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成本的管理,优化风险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内部监督,促进管理效益提升,真正发挥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职能作用。当然,国内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与西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根据实践成果对其进行完善优化,因此要加强与实践理论的结合,积累和学习优秀工作经验,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郭智鑫.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及对策[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2(6):4.

[2]李涛,熊婷婷.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1):86-88.

[3]高华山. 探究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J]. 城市情报,2022(17):242-244.

[作者简介]陈莉,女,四川泸州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分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固定资产。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