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8-23 05:06谢亚君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4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优化

谢亚君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建设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深化,国家在“三农”工作方面的投资力度和投资规模都有所增加,同时,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这些政策都得到了持续的优化和完善,因此,可以促进我国的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以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环境为基础,农业经济管理也要与不断改变的市场环境相适应,这就要求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全面的规划。所以,文章从新农村建设背景进行切入,进而探讨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

农业经济是我国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它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要对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它不仅要以国家政策为基础,还要对社会经济状况、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用农业经济管理来规划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对农业生产消费等环节展开协调和控制,从而让农业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规范。各地应根据国家的方针,制定出与本区域发展相适应的农业发展计划和目标。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旗帜之下,只有对农业经济管理措施进行灵活的应用,才可以对农业生产力水平進行有效的提升,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另外,农业经济管理的稳定性和秩序性,都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开展有效的经济管理工作,能够解决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能够按照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持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以农村基础设施保障和优化为基础,以农业经济发展为核心,并与乡村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有目的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环境、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格局的方式,通过招商引资等工作,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个质变。新农村的建设牵涉到农民的养老、教育和医疗等方方面面,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财政上给予有力的保证。只有联系现实,继续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的科学设计,重视对人才等各种资源的持续投资,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传统的发展观念已无法满足新情况下的发展需求,因此,农业经济管理者必须从农村的发展现状出发,寻求一种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经济管理体制,从而实现发展观念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优化。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方式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为基础,进一步探索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式,农业经济发展要对管理模式进行整体的优化,这样才可以真正地促进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乡村建设工作者必须继续强化对农业经济管理相关资源的科学分配,深化土地改革,从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等各方面采取新的措施和可行的办法,使农业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更加有序地进行,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趋势

(一)管理现代化

农业经济管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时候,要按照现代发展规律,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注入现代观念、现代技术,加大对“三农”方向的政策倾斜力度,保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农民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要把现代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有机地融合到农业中去,利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理论,对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来选择农业经济的管理理论,让农业经济与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相适应,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韧性,促进新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

(二)管理专业化

各个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农业特点,制定出一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并将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解决掉。各地相关部门要将专业化人才和专业化设备引入到当地农业中,形成农业产业链,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构建农业生产基地,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态势。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环境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它对土地和环境的依赖程度很高,而农产品的尺寸大、价值小,不易储存和运输,这些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地相关部门都需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要向人才开出相对比较高的工资,这样才能将人才留下来,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晋升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除此之外,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挑选那些从事农业工作的人来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在经过培训之后,这些人才不会去从事其他的产业。建立农村专业人才的蓄水池,为农业部门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确保农业的重要地位,使农业经济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的光彩。

(三)管理信息化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部门也存在着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为了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也极具必要性。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化设备、技术,对农产品进行种植、运输、储存、售卖等,形成完善的农业经济体系。要想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在第一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从而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人多地少是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天然耕地十分稀少,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新农村建设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一)有利于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业环境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通过对农业生产的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后续的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对提高产业规模、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有帮助。

(二)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没有科学的规划,农业要想迅速发展是不可能的。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必须认清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地区的发展特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规划,并对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调研中,可以采取从市场中收集样品的方法,找出适宜于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可持續发展的视野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的生产力。

(三)构建多方投资体系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吸引外资。所以要有针对性地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绿色通道”。新农村建设是提高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发,不但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而且也引起了国外投资商的广泛关注。这样,农业发展就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也从侧面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前景。

(四)有利于推进农业的整体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的管理效率,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科技应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并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相结合,适时地调整生产计划,既要确保经济效益,又要做好环保工作。与此同时,要对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充分发挥目前国家政策的作用,积极地吸纳外来的资本,从而实现发展的目标,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

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补贴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从近几年来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变化的频率也非常快。不管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只要农村经济政策有了改变,农业政策就会跟着改变,所以不能形成一个长期的目标,政策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和间歇性,而且补贴的效果也很差。与此同时,补贴的力度也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补贴资金金额还很少,所以我们在世界上的农业竞争力也很有限,这也是因为我国的总体经济环境不佳,政策的执行并不顺畅,给予农民的补贴优惠还远没有到位。另外,农业补贴的法律并不完善,近1/3的农业补贴资金还没有到位,主要是因为在政策的执行中缺乏法律的硬性规定,并且在少数的法律条款中,基本上都是导向性的规定,缺乏规范性和标准性。最后,农业补贴的政策结构也存在着不足和不合理之处,各项补贴政策的比例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业基建、技术以及机械补贴方面,对农业的间接支持太多,而对农民直接收入的支持太少。

(二)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要想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来支撑,管理制度既能为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又能对农户进行有效的指导。但是,从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情况来看,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制定制度的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状态缺乏深刻的理解,所以制度的针对性还不强。此外,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而言,他们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关注也不够,不但没有进行完善,甚至连现行的制度都没有落实到位,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农业管理人员,在习惯的驱使下,他们仍然采取已经淘汰的管理办法,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中,也时常会出现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

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管理者是一线的实施者,因此,如果管理者的素质不够,哪怕管理制度再完善,也无法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所以,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与国内的农业经济管理实践相结合,可以看出,管理人员所表现出的能力还不能与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匹配。第一,许多管理人员理论水平较差,第二,他们缺少丰富的管理经验。由于管理队伍的良莠不齐,导致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不足,不同的人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会给农民形成一种错误的导向,农民不清楚哪种种植方法和生产技巧才是正确的,因此,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并没有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充分的指导作用。

(四)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足

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差,在主观上是因为他们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他们也会尽可能地回避一些棘手的工作,他们只是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做做表面工作,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没有任何的实际效果,因此,许多农村经济问题也会逐渐积累起来,最后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五)信息化和产业化发展缓慢

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是我国继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巩固新农村制度建设成果的关键环节。在目前阶段,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制度的建设都相对落后,所以很难形成与我国现阶段农业信息化体系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需求,这给农村产业化体系发展建设形成了严重的社会约束。因为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平还很低,所以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农业信息服务需求,这对当前的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系统的发展,将产生很大的社会限制和消极的影响。此外,目前,在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方面,在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也相对落后,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比较匮乏。

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第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补助对象。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应以长效目标为导向,脱离应急政策的窘境,以科技兴农、缩小城乡差距、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目标为导向,规范补贴的类型。第二,增加直接力度。这也是对农业生产行为形成有效激励的最直接方式,所以农业政策要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实现对水稻、小麦、玉米、豆类以及棉花等主要作物的全覆盖,并继续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快实现机械化,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三,加强法治建设。第四,要健全财政补助结构。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农业补助的比重,并提高直接补助的数额。在我国,间接补贴的程序太过繁琐,农民获得的优惠和利益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更需要围绕农产品质量、农产品数量和农用机械的购置补贴展开调整,提高农业补贴政策和农产品的关联度,从而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强化信息技术与设备的管理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各个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来说,要对信息技术与设备进行更多的宣传与引导,进而提高农业生产与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设备的意愿与能力。例如,要扩大物聯网技术的应用领域,使农业的智能特性更加突出。在此基础上,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改变以往的管理理念,把“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等与当前的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坚持以市场为中心进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为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三)健全人才管理制度,强化培训工作

人才的培养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重点,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才能使农业经济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改变,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就连农业领域也是如此,各个行业对人才的争夺都十分激烈,传统的农作方式,都是以一种粗放型的方式进行,消耗的人力很多,而真正获得的收益却很少。因此,在新的时期,农业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的问题,而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对知识和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十分迫切。所以,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也要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把知识转换成经济效益。唯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生产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大幅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这就要求农业经济管理者对人才管理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例如,对想要回到农村的人才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并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足够优厚的待遇。通过这种方法,对农村外流的人才形成吸引,实现乡村人才回流的目的,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四)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耕地也遭到了破坏,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差。这种开发模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让农民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收益不具有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符。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要对城乡布局进行科学的规划,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来保护乡村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另外,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还必须对农村的资源有一个准确的估计,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规划。此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必须与目前的产业发展情况相联系,例如,目前我国的土地制度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责任制,这样一种私人性质的农业资源,不但使用困难,所能获得的收益也相对有限。因此,加强对现有农林工程的整合,探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应对农户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教育,要从长远的利益角度对农业进行深入研究,加大对国家农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以更为科学的农村发展观念来引导农村经济发展。

(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首先,积极地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的制约,大多数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粮食生产水平的管理上,因此,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民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如果要想让农民的经济效益得到切实的提升,就必须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要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完整的农业产业结构,并积极发展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品,扩大其销售渠道。其次,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可以使农户的经济效益和农产品的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要重视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等问题。

目前,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生产困难、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则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既能够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也能够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规范化转型。在新农村的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农业补贴政策的执行不到位,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不足等。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持续改进,强化对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管理,健全人才管理制度,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范晓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3(01):64-67.

[2]戴千淳.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J].大陆桥视野,2022(11):76-78.

[3]王宗杰.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分析[J].商业观察,2022(33):33-36.

[4]杨君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商业文化,2022(03):72-73.

[5]邵东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研究[J].河南农业,2022(05):4-5.

[6]李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155-157.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灌溉新技术试验推广站)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