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在急诊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2023-08-24 01:23马琪琪保金涛闫凤华李桂芳李婷婷马文杰
全科护理 2023年2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场所暴力

马琪琪,保金涛,闫凤华,李桂芳,米 伟,李婷婷,马文杰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workplace violence)是指卫生从业人员在工作有关的环境中遭遇辱骂、威胁或攻击等对其安全、福祉或健康产生显性或隐性影响的事件[1],近年来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急诊科是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高危科室[2]。有研究显示,急诊科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达55.5%~97.0%[3],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及职业安全,导致急诊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下降,进而加剧其职业倦怠[4-6]。职业倦怠指职场个体长期处于高工作需求和低资源的应激工作环境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症候群[7]。有研究显示,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存在中等程度相关,是个体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8]。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积极心理资源成为提升职业认同感、缓解工作压力以及降低职业倦怠的重要方式。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具有积极的内在应对能力,面对逆境、创伤的良好适应过程[9]。社会支持是个体可利用的社会外部资源,是个体从不同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社会、情感、物质等方面的支持性帮助[10]。有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是职业倦怠重要的保护因素和预测因素,通过适当的预防干预,可有效降低个体职业倦怠感,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11-12]。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探讨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在急诊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的内部作用机制,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减轻急诊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感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2022年8月宁夏三级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具有执业证书并已注册的急诊科医务人员;急诊科在职工作时间≥1年;参与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实习或轮转或进修医务人员;因假或外出学习未在岗时间≥3个月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本研究已通过实施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核,伦理审核批号KYLL-2022-1013。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急诊科医务人员性别、年龄、职称、最高学历、工作年限、职称、聘用方式、婚姻状况等。

1.2.2 心理弹性量表[13](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该量表由康纳和戴维森共同编制,包括坚韧(13个条目)、力量(8个条目)、乐观(4个条目)3个维度,共25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从来不评0分,很少评1分,有时评2分,经常评3分,一直如此评4分,总分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好。该表可作为可靠工具考察我国国内成年人心理弹性水平,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1.2.3 社会支持量表[14](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该量表包含主观支持(4个条目)、客观支持(3个条目)与支持利用度(3个条目)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总分为所有条目得分之和,总分越高代表社会支持程度越高。该量表在国内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2。

1.2.4 工作场所暴力量表(Workplace Violence Scale,WVS)

该量表由王培席[15]根据Peek等的工作场所暴力量表优化改编而成,由5个条目组成,总分为所有条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表明被调查对象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越严重。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27。

1.2.5 职业倦怠感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MBI-GS)

该量表是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学者翻译修订美国Maslach等[16]编制的职业倦怠感量表而成,包含情绪衰竭(9个条目)、去个性化(5个条目)和低成就感(8个条目)3个维度,共22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标准来衡量,从来没有计0分,1年几次计1分,每个月1次计2分,每月几次计3分,每周1次计4分,每周几次计5分,每天都有计6分,该量表共包含正向条目14条,反向条目8条,正向条目得分直接按0~6分计分,反向条目得分=6-该条目得分。中文版MBI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调查方法

借助问卷星调查平台和网络通信软件(如微信等)进行问卷发放。说明本次问卷调查的匿名性及保密性等,指导调查对象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由参与者自行填答勾选,并设置在填答完毕后才能成功提交。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诊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310名急诊医务人员,男87人,女223人;年龄<30岁88人,30~40岁184人,>40岁38人;医生58人,护士252人;初级185人,中级105人,高级20人;专科43人,本科255人,研究生12人;工作年限<10年177人,10~20年107人,>20年26人;正式在编75人,备案制48人,普通合同制187人;未婚57人,已婚253人;月收入<4 000元62人,4 000~8 000元209人,>8 000元39人。

2.2 急诊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得分(见表1)

表1 急诊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得分(n=310) 单位:分

2.3 急诊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倦怠得分与工作场所暴力得分呈明显正相关(r=0.513,P<0.01);职业倦怠得分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得分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5,-0.509,均P<0.01);工作场所暴力得分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得分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5,-0.386,均P<0.01);心理弹性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明显正相关(r=0.510,P<0.01)。

2.4 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在急诊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2.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结果显示共提取11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第一公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5.97%,<40%的临界值,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17]。

2.4.2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以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为因变量,工作场所暴力为自变量,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运用AMOS 26.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效果理想:χ2=122.705,卡方自由度比(χ2/df)=1.804,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51,拟合优度指数(GFI)=0.917,常规拟合指数(NFI)=0.931,比较拟合指数(CFI)=0.968,塔克-刘易斯指数(TLI)=0.957。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图见图1。采用Bootstrap分析方法,设置重复抽样为5 000次,计算95%的置信区间,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在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心理弹性在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在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见表2。

图1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链性中介效应模型图

表2 中介效应检验的Bootstrap分析

3 讨论

3.1 急诊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得分为2.00(2.00,5.00)分,高于何江娟等[18]关于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得分,原因可能是:急诊病人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因复杂等特点,病人及家属求医心切、情绪激动易与急诊医务人员产生冲突,且急诊常接触酗酒、精神疾病等病人,增加急诊暴力袭击事件发生概率[19]。本研究急诊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得分低于张帮峰[20]关于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得分,这与精神科护士服务对象性质和工作环境有关。本研究急诊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得分为(48.00±19.00)分,处于中等水平,高于范佳丽[21]关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得分,其原因与急诊科病人病情危、急、重、杂、不可预见,工作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且风险高,使急诊医务人员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本研究急诊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最高得分维度为情绪衰竭,与姚秀钰等[22]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与急诊特殊的职业环境与工作性质导致急诊医务人员长期承受高强度压力有关,使急诊医务人员产生易激惹、睡眠障碍等精神障碍,从而导致其出现恐惧、沮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

3.2 急诊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在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场所暴力可直接影响急诊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也可通过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本研究中急诊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对职业倦怠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即急诊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越多,其职业倦怠程度越重,这与Li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资源保存理论认为,个体保存拥有内在和外在资源的丢失会增加个体压力和倦怠感,从个体个人和行为特征层面来说,工作场所暴力是一种长期的应激源,通过破坏个体心理资本即积极心理状态增加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程度;从个体人际网络和工作环境层面来说,频繁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会持续损耗医务人员所拥有的包括安全职业环境和良好医患关系等在内的大量资源,从而加剧急诊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程度[24-26]。

本研究中急诊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还可通过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间接负向预测职业倦怠,即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在急诊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心理弹性可显著负向预测急诊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即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急诊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越低,这与王梦娇等[27]的研究结果一致。心理弹性是个体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使个体能够从容应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类压力事件和应激源,具备较强的心理康复力,从而有效降低个体的职业倦怠水平。社会支持也可明显负向预测急诊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这与钱莹等[28]的研究结果一致。社会支持是一种可用的外部资源,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通过影响个体认知等心理因素,改善个体心理状态,低社会支持与不良人际关系易使个体产生应激反应、负性情绪等症状[29]。职业倦怠是反映职场个体身心健康的一项综合指标,易受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管理者应注重急诊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培养,发挥个体家庭及社会网络增强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提升其应对压力的技巧与方式,减轻急诊医务人员负性情绪、消极应对能力及职业倦怠感。

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解释了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在急诊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可通过个体外在资源(社会支持)和内在资源(心理弹性)缓解急诊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导致的职业倦怠,通过积极干预个体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降低其职业倦怠程度。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场所暴力
反性别暴力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暴力”女
远离不良场所
暴力云与送子鹳
恋爱场所的变化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