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病人急诊护理中应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救治效果的影响

2023-08-24 01:23林美玲
全科护理 2023年23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胸痛急诊科

史 秋,谢 婷,林美玲,尹 敏

主动脉夹层是急诊科常见的严重心血管急症,主要是由主动脉管壁内膜破裂,血液进入夹层,内膜、中膜被剥离所致。主动脉夹层症状复杂多变,多数病人有突发剧烈刀割样、撕裂样胸痛,病情发展迅速,早期死亡率高,因此需急诊处理,降低主动脉破裂风险,挽救病人生命[1-2]。但由于急诊科病种多、病情复杂、抢救任务重等特点,增加了护理难度。随着老龄化人口加剧,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多种以剧烈胸痛为症状的急危重症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多,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3-4]。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5 000多家医院建立了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占40%,初步形成了急性胸痛救治网,构建胸痛病人从发病到救治的绿色通道,有效提高胸痛病人的抢救成功率[5-6]。但是常规护理干预因存在滞后性、缺乏针对性、规范化流程等不足,无法满足胸痛中心主动脉夹层病人快速、精准、专业的护理需求,因此需改进护理措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是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为危急重症病人开展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抢救,无条件抢救病人生命,在急诊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有效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7-8]。但该护理在胸痛中心主动脉夹层的救治研究中缺乏相关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为证实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主动脉夹层病人救治的积极意义,分别采用常规急诊科急救护理、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46~75(60.51±8.39)岁;Stanford分型:A型26例,B型30例;合并疾病:高血压40例,糖尿病10例,其他6例。对照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45~77(61.03±8.51)岁;Stanford分型:A型28例,B型28例;合并疾病:高血压38例,糖尿病13例,其他5例。纳入标准:均为首次发病,发病到入院时间<12 h;经CT、心脏彩色超声等检查确诊;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自愿参与研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入院后24 h内死亡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中途退出者。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人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干预时间均从入院后至出院时结束。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科急救护理。1)病情监测:病人入院后急诊护士快速、准确评估病人症状、体征、病情,了解病人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并遵医嘱对病人开展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急诊护理措施。2)协助检查:协助并陪同病人开展CT、实验室检查等,并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3)健康宣教: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在等待手术期间护士口头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或发放相关疾病健康手册,并及时解答病患问题,告知病人相关注意事项等。4)心理护理:术前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负性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提高手术安全性。5)安排救治:病人一旦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及时联系相关科室会诊,再次精准评估其病情状况,根据病人情况确定治疗方法、转运病人。

1.2.2 观察组干预方法

观察组采取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护理。

1.2.2.1 建立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

1)绿色通道由多学科组成,包括急诊科、手术室、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等,一旦确诊为主动脉夹层需进行多学科会诊及救治。2)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主动脉夹层理论和技能培训,理论培训包括临床表现、病因、救治方法、护理方法等,技能培训包括浅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技能培训。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工作流程,包括配合协同各科室、会诊申请、协助病人检查、安排转运工具、备齐抢救器械等。

1.2.2.2 绿色通道具体流程

1)疑似病人处理:护理人员发现胸背部剧烈疼痛、四肢血压不对称等症状病人时应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应立即启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流程。2)初步评估病情:护理人员迅速询问病人的既往病史,观察其症状,测量基本生命体征,快速评估病情。同时,迅速建立外周静脉通道,通知影像科、超声科安排病人优先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3)协助检查确诊:病人入院时若生命体征极不平稳,则需快速进行床旁心脏超声、胸部X线检查。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其进行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等,以明确病情。4)多科室会诊:病人确诊后护理人员立即通知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治疗方案。5)转运护理:病人在转运至手术室、ICU的过程中应遵循先救治后缴费原则,护理人员需及时完善病人“绿色通道专用本”的相关信息,各科室给予优先办理,缩短病人的检查时间和等待结果的时间。同时,要求各科室人员在接到急诊会诊请求时,快速到达会诊地点。6)护理质量控制:结合实际情况每月评估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质量,根据评估结果分析该护理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总结经验,从而使流程更加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急诊救治情况

比较两组病人检查时间、病情确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

1.3.2 护理效果

参照《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9]评估护理效果。显效:胸痛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平稳,收缩压为100~120 mmHg,心率60~80/min;有效: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无效:胸痛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血压、心率波动大,难以控制,甚至病人死亡。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希望水平

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对两组病人希望水平进行评估,量表包括积极态度、亲密关系、行动态度3个维度,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1~4分),总分12~48分,分值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10]。

1.3.4 病人满意度

干预结束时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病人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护理态度、急救处理、护理及时性、护理操作技术5个项目,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0~5分,满分100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急诊救治各个环节所用时间比较 单位:min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Herth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单位:例(%)

表4 两组病人总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3.1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急诊救治时间

主动脉夹层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发展快等特点,是急诊科常见的心血管急症,若不能快速得到有效救治,死亡率非常高。胸痛中心的建立目的是为该类病人打通各个环节,缩短诊断、救治时间,构建全程绿色通道,在黄金救治时间内最大限度抢救病人生命[11-12]。主动脉夹层病情复杂且发展迅速,在急诊科中评估病情、检查、转运等所用时间长短对病人预后可产生不同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检查、确诊、停留、转运等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可有效缩短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诊救治时间。究其原因,可能是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护理中建立了绿色通道,并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还熟练掌握绿色通道的工作流程,因此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有研究表明,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致命性胸痛,病情复杂危险,如何快速有效鉴别诊断是急诊科的研究重点,搭建急诊绿色通道,联合多学科会诊,迅速完成诊断、治疗,可降低致死率[13-14]。

3.2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可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我国“胸痛中心”推广10余年,使胸痛病人诊治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救治过程中护理干预也显得尤为关键,但常规急诊科护理缺乏规范化,往往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护理混乱等问题,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是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病人作为管理对象,为病人开展快速诊疗通道,通过多学科协作,快速实施诊断、救治,从而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15-16]。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比于常规急诊护理,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护理措施更具规范化、流程化,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有学者认为,一旦发现疑似主动脉夹层病人立即启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流程,优先安排病人进行相关检查,可迅速评估病情,缩短救治时间,从而提高救治效果[17-18]。对生命体征不平稳的病人,立即进行床旁心脏超声、胸部X线片检查,减少病人搬动,确保病人得到充分休息。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安排其进一步行主动脉CTA检查,明确病情,并立即通知多学科会诊,讨论治疗方案,为病人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救治效果。大量研究证实,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中多学科密切配合,护理人员起关键的协调者作用,一旦发现疑似主动脉夹层病人,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并协助抢救,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和机会[19-20]。

3.3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可提高病人希望水平和满意度

主动脉夹层由于剧烈的胸痛和不适感,容易对生命安全、预后、费用等产生忧虑,增加心理负担,甚至消极、抵抗治疗[2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Hert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可激发主动脉夹层病人的希望信念,增强治疗信心。究其原因,可能是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快速缓解疼痛等症状,各个科室分工明确又协同配合,明显缩短诊断和救治时间,从而有效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病人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满意度。究其原因,可能是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先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护理人员熟悉工作流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就立即开启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快速进行床旁心脏超声、胸部X线片检查,通知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多学科会诊,制订治疗方案,明显缩短检查和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提高急救时效性,从而提高了病人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与蒋艳妮等[22]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主动脉夹层病人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可快速缓解胸痛症状,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果。但是,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等问题,因此未来需要加大样本量、设计更为严密的试验进行论证,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参考。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胸痛急诊科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有些胸痛会猝死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